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手术室环境和管理

一、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平台科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结合的建筑,位置和布局同样重要。手术室不仅有高新技术和高精尖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还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和无菌管理制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洁净手术室应分区合理,洁污分开,划分为四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无菌物品通道和污物通道)、三区域(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工作流程符合手术需要。手术间整洁有序,温度保持在21~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左右。

1.手术室的位置 洁净手术室应安排在医院内空气洁净处。一般位于建筑的较高层,不宜设在首层和顶层,靠近手术科室病房单元,方便转运患者,与重症监护室、病理科、放射科、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中心化验室等相关科室相邻,最好有直接的通道或物流传输系统。非净化手术室楼层以东西方向延伸为好。主要的手术间应窗向北侧,因北侧光线稳定,可避免阳光直射,故南侧多作为小手术的手术间或辅助用房。手术室以手术间为中心,再配上物品间、设备间等其他附属房间组成。

2.手术室的布局 传统手术室采用单通道布局,手术间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手术室清洁区附属房间包括:刷手间、无菌器械间、敷料间、仪器间、药品间、麻醉间、病理间、护理站、术间休息室及术后恢复室等。手术室供应区附属房间包括:更鞋间、更衣及洗浴间、手术器械准备间、敷料准备间、器械洗涤间、消毒间、办公室、库房、男女值班室和污物间,根据条件和需要可设家属等候室、录像放映室及餐饮室等。由于手术间与附属间各占一侧,多采用紫外线照射、喷射药物或熏蒸的方法消毒。因灭菌效果不稳定,故易产生交叉污染,所以目前国内医院逐渐采用生物洁净手术室。洁净手术室的内部平面布置和通道形式应符合功能流程短捷、布局洁污分明的原则,手术间、刷手间和无菌附属房间等都布置在走廊的周围,手术室内走廊供工作人员及无菌物品如器械和敷料进出,手术室外周设清洁走廊,供患者及污染器械和敷料进出,由此避免交叉污染。

3.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 应至少设三级空气过滤,第一级空气过滤宜设置在新风口,第二级应设置在正压段,第三极应设置在送风末端或其附近。空气净化方式可分为层流式和乱流式。层流式空调又分为垂直和水平两种。生物洁净手术室对微生物的控制程度,主要取决于过滤器的性能。过滤器有初效、中效、高效三级。采用高效过滤后的层流式手术室,适合做高洁净度的无菌手术,通常称为生物洁净手术室;采用初效、中效过滤后的乱流式手术室,适合做一般手术,称为准生物洁净手术室;对适合做感染手术的,称为生物清洁手术室。Ⅰ、Ⅱ、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洁净辅助用房,不得在室内设置散热器,但可用辐射散热板作为值班采暖。Ⅰ、Ⅱ、Ⅲ级洁净手术室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方式,集中布置的送风口面积即手术区的大小应和手术室等级相适应。

4.严格按洁净手术室管理各手术区域,每季度进行手术室环境、无菌物品、物体表面、手术人员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应为100%。手术室净化机组设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5.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增加人员的活动范围及安全性,手术间内的许多固定设备,均可装于天棚和墙壁气体带及吊塔上,如无影灯、气体末段装置、监视器、专科用的显微镜及深部照明灯等。手术间数量与外科床位数的比例一般为1:(20~25)。手术间的面积根据综合手术室和专科手术室而定,普通手术间为30~40m 2 ,特殊手术间(如做体外循环等手术的手术间)因辅助仪器设备较多,可达60m 2 左右,DSA和机器人手术间宜>60m 2 。手术间高度以3m左右为宜。室内温度为21~25℃,相对湿度为30%~60%。对洁净度要求高的手术间可采用封闭式无窗空调手术间。手术间内应设有隔音及空气净化装置,以防止各手术间相互干扰,避免空气交叉污染。手术室走廊宽度应不少于2.5m,以便平车及人员走动。

手术间内的设置应力求简洁,只放置必需的器具和物品,基本配备包括:①手术台。②器械台。③器械托盘。④麻醉机、麻醉桌。⑤负压吸引器。⑥吊式无影灯、立地聚光灯、阅片灯。⑦坐凳、垫脚凳。⑧供氧装置、药品柜、输液架、污物桶、挂钟等。⑨敷料桌和各种扶托、固定患者的物品,如头架、肩挡、臂架、固定带、体位垫等。手术间应配备双电源,并有足够的载电能力,以避免术中意外停电。

大型手术室应设置中心供气系统、中心负压吸引、中心压缩空气等设施,并配备各种监护仪、X线摄影、显微外科和闭路电视等装置。

二、手术室的管理

手术室的管理工作包括对人员、物品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管理。按照手术台次及工作量进行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保证人员充足。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各科按照规定于术前1日在院内电子系统提交手术通知,并于前1日将纸质通知单送达手术室,须由本院医生填写,医疗组长签名。急诊抢救手术,可先口头通知,后补手术通知单,如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安排有冲突时,优先安排急诊手术。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在相对固定的手术间进行,连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两台手术之间需空气自净。特殊微生物感染手术则按相应要求进行特殊处理。

(一)人员管理

手术室作为平台科室,具有人员结构复杂的特点。除了每天固定工作于手术室的手术室护士、麻醉师、保洁人员、设备工程师、空调控制师,还包括外科医生、术中临时会诊的辅助科室人员、新技术新器械应用的厂家辅助人员,以及教学医院各级各类的学生人员、参与手术人员提供餐食的人员等。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子、鞋,离开时将其放于指定位置。外出手术室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鞋。严格控制手术室出入人员,手术人员以手术通知单安排为依据进入手术室,每间手术室参观人员不得超过2人。手术室各级人员应分工明确,严格认真执行工作制度、流程,尤其消毒隔离、安全核查、物品清点、查对及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保洁人员流动性大,需要感控组专人持续监督管理,他们对环境做好清洁、消毒工作,才能够保证无菌技术的操作过程。手术医生应与患者同时到达手术室,避免患者长时间等待,各自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患者安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非手术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外来人员需得到医务科和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备案方可进入。手、上肢患皮肤病、有伤口或感染者,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得参加手术。手术室内人员应保持肃静,尽量避免咳嗽或打喷嚏。术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

(二)物品管理

1.物品配备 保证手术器械供应及质量,做好手术设备管理,手术间内的设备、物品应为手术专用,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固定位置,用后放回原处,做好消毒、保养工作。手术室内应准备各种急救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应保证在有效期内,按消毒日期顺序摆放使用,与有菌物品分开(储藏)放置。近3个月效期物品单独放置,有醒目标识,集中发放,可重复灭菌器械、灭菌包、已打开的无菌物品不能再放回无菌容器内,手术衣、无菌持物钳需在规定时间4小时内使用,超过期限的灭菌包(不论使用与否)应重新灭菌方可使用。

2.标本管理 正确处理手术标本,手术取下的组织均要妥善保管,大标本放弯盘或标本盒内,小标本放纱布内,并用组织钳夹住保存。保证固定液为组织标本的五倍,巨大空腔器官组织需将空气排除,保证符合浸泡要求。核对检查标本与填写的标本单病理名称、数量是否一致。标本单上的病理号是否与标本容器上病理号一致,目前信息化应用于手术室的病理管理,整个流程准确率得到大幅提高。

3.清点制度 手术过程中要对所有手术使用物品做好四次清点,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手术开始前应做清点登记,清点项目一般包括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线轴等。特殊手术时清点项目根据手术不同有所增加,如断指(趾)再植等小血管吻合术应增加清点血管针、血管夹、缝针。手术过程随着手术变化,清点物品增加的手术,术中因各种原因扩大手术范围时,要及时整理清点物品,并按规定清点、核对、登记。术中放在伤口内的纱布、纱垫,护士要提示医生共同记住数字,术后待处理完伤口后,再次清点数字,与登记相符后在登记本上做标记。

(三)环境管理

1.整体环境管理 通常将手术室按功能流程及洁净度划分为三个区域,即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区与区之间可用门隔开,或设立明显的标志。对手术室的整体环境管理可施行划区管理。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严格分开,若二者在同一手术间内连台,应先安排无菌手术。

(1)非限制区(污染区):包括清洁走廊、接收患者处、更衣室、休息室、污物清洗区、污物间等,设在手术室外围。

(2)半限制区(清洁区):包括物品准备间及内走廊,设在手术室的中间,是由污染区进入无菌区的过渡区域。

(3)限制区(无菌区):包括手术间、洗手间、无菌物品贮存间等,在手术室的内侧。

手术室内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不能随意跨越各区。

2.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

(1)为保障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环境,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严格分开,若二者在同一手术间内连台,应先安排无菌手术。日常的空气净化、消毒可以使用层流洁净系统,喷洒或熏蒸化学消毒剂,高强度紫外线照射,使用臭氧消毒机或空气净化装置,地面及室内物品可用消毒液擦拭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厌氧菌感染手术的处理

①术前及术中的处理:手术间挂“隔离手术间”牌;此类手术一般谢绝参观;凡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出入;供应护士应设两名,分手术间内、外供应。手术间内供应护士的手不得有破口,并应戴橡皮手套,着隔离衣、裤,穿高筒靴;手术用物品尽量准备齐全,术中所需物品由手术间外的供应护士递入。手术间外应备以下物品:洗手用的0.1%过氧乙酸溶液一盆,手术后更换的洗手衣、裤及手术鞋,包污染敷料用的污衣袋或大单及塑料袋,封闭门窗用的糨糊、纸条,过氧乙酸或甲醛溶液、量杯、电炉,接患者的平车上铺一条包裹患者用的大单。

②手术后处理:纱布等小敷料放塑料袋内送室外指定处焚烧。布单等大敷料可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或用干净布单包裹送高压蒸汽灭菌,也可经环氧乙烷灭菌,最彻底的方法是用一次性的敷料,术后焚烧。

器械、吸引器、手套等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a.10%甲醛溶液浸泡,器械应洗净血迹,打开关节;手套、皮管应灌满溶液;注射器应拔出针栓;所有物品均应浸泡于液面以下。b.40%甲醛溶液熏蒸。c.环氧乙烷气体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手术鞋处理:浸于0.5%过氧乙酸溶液内消毒或环氧乙烷溶液气体灭菌。其他如镊子罐、盐水瓶等物品用布单包裹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手术间墙壁、地面、手术台、托盘、器械桌等汽物品用0.5%过氧乙酸擦拭。吸引器瓶及地盆内液体应用水加满,配成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送患者用后的手术车推至手术间,用0.5%过氧乙酸擦拭,平车上的被子、单子等行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放塑料袋内送焚烧炉焚烧。将门窗用纸封闭,手术间空气消毒。用过氧乙酸溶液1g/m 2 加热熏蒸,湿度70%~90%,密闭24小时;或用5%过氧乙酸溶液2.5mL/m 2 喷雾,温度为20~40℃;或用40%甲醛35mL/m 3 加2~6倍水混合,湿度不低于75%,密闭24小时以上。手术人员出手术间时,将隔离衣、裤、口罩、帽子、鞋脱于手术间,用过氧乙酸溶液洗手后方可离去。手术间开封后通风,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并做空气培养。

(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手术的处理:手术后物品及地面处理可用含氯石灰溶液浸泡30分钟;布类物品可不必焚烧,用含氯石灰溶液浸泡消毒或做感染手术标记,送洗衣房处理;门窗可不用纸封闭,空气消毒后密闭时间30分钟,然后通风,彻底打扫卫生。

(4)HIV阳性患者,医院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设置专用手术间。

(5)切开引流手术的处理:用过的器械、敷料等浸泡于含氯石灰溶液内30分钟消毒;手术间空气消毒可用熏蒸或紫外线照射,地面处理用含氯石灰溶液拖地。

(6)污染手术的处理

①行外科手术时,凡接触有空腔器官如:胃、肠、食管、胆、胰、肝、呼吸道等物品、器械均为污染器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与器械,不得再用于无菌部位的手术操作。

②腔道切开前,自缝支持线开始都被认为是污染操作,手术切口周围及放置器械的前托盘为污染区。

③污染与非污染器械、敷料应分别放置,被污染的器械在污染区使用时,需在规定的生理盐水碗内清洗后再重复应用。

④术中取下之标本放于标本盒内。

⑤当污染的途径关闭后,被污染的器械应及时取下,更换上非污染器械。

⑥参加手术人员应更换手套。

⑦在切口两侧铺两块无菌治疗巾,放刀、剪、镊处及前托盘上各铺一块无菌治疗巾。

(刘华鑫) U0VEHzXvhpy2WQInJIUCtzzpTkXDt5ncjrfQkvs8YZQADDIgogrrl5qXY4pUcT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