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必须诊断明确,排除禁忌证方可安排进舱治疗。
1.重病患者高压氧治疗前的准备
(1)全面了解入舱患者的病情,认真查体,记录生命体征,制订舱内护理计划及病情变化的应急措施。
(2)备齐各种医疗护理器具、药品、陪舱治疗记录及其他有关物品。
(3)检查输液装置是否符合进舱要求(最好采用开放式输液瓶或塑料包装的液体),并详细了解所带液体的名称、剂量及加入药物名称、剂量,检查患者各种导管的安装和连接,气管插管是否通畅等,妥善固定及关闭各种引流管。
(4)给予麻黄碱类药物滴鼻。
2.多人舱治疗前的准备
(1)检查氧气压力表、气源压力表是否处于零位备用状态。
(2)检查控制台上各种仪表、开关是否正常,递物筒内外门是否关闭。
(3)打开总电源开关,检查应急电源是否良好。
(4)打开照明开关,起动空调系统,调节舱温使之与当天气温相差3~5℃为宜。
(5)打开对讲装置,试行舱内外讲话,调节好音量。
(6)检查测氧仪工作是否正常,调校氧浓度上、下报警值。
(7)打开电视监视装置,检查控制器、摄像机和监视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8)检查负压吸氧,吸排氧装置是否良好,供氧是否充足、有无泄漏,消防器材备用状态,观察窗有无损坏,紧急卸压阀能否打开等。
(9)严格检查进舱人员,防止带入易燃易爆物品及易损坏物品。
(10)关闭舱门确保紧密。
(11)遵守治疗时间,每次在进舱治疗前10~15分钟到达,并做好进舱前的准备,如排尿排便、麻黄素滴鼻及必要的体格检查、锁好个人物品等。
(12)进舱病员、家属、陪舱人员应在指定地方等候,不要在治疗室内到处走动。
3.纯氧舱治疗前的准备
(1)检查氧舱总体完整性,各种装置是否完好。
(2)检查氧气源、氧气贮量、氧气输出压力。
(3)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舱温,检查对讲装置、测氧仪。
(4)严格按“进舱病员须知”做好进舱准备。
(5)协助病员仰卧于活动床上,推床入舱内。
(6)关闭舱门。
4.治疗前的安全教育
(1)每次入舱前须将治疗卡留交操舱人员登记,入舱后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与指导,不要随意扳弄舱内设施以防意外发生。
(2)舱内外严禁吸烟,严禁带火种及易燃易爆物品(如手表、助听器、手机、钢笔等)进舱。
(3)入舱用防静电鞋套套鞋,禁穿化纤衣服,如为纯氧舱,需换经阻燃处理的棉制衣服进舱,以防止产生静电火花,严禁搽头油、指甲油等进舱。
(4)正确掌握咽鼓管开启的调压方法,如捏鼻鼓气、吞咽、咀嚼等,掌握佩戴面罩的方法。
(5)凡不能自理的患者及10岁以下儿童,均应有陪人陪舱照料。
(6)吸氧时戴好面罩,用鼻正常吸气呼气,吸氧期间不要讲话和随意摘下面罩。
(7)吸氧面罩及供排氧螺纹管专人多次使用,每次治疗后挂在指定位置,疗程结束自行处理。
(8)凡感冒、高热、腹痛、腹泻、妇女月经期等应考虑暂缓进舱、办理请假手续。
(9)介绍高压氧治疗全过程与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疑虑,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0)教会患者做咽鼓管开启动作(如张嘴、咀嚼、吞咽、捏鼻闭嘴鼓气动作等)。在加压过程中,如有耳部不适、听声音遥远等感觉,应不断做咽鼓管开启动作。如仍有不适,应立即告诉操舱人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1)将舱内设备与递物筒、灭火器材、舱内紧急减压阀的使用方法交代清楚(可告知患者代表),不得擅自乱动舱内设备,保持舱内清洁卫生。
(12)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听候处理。
1.操舱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2.应经常询问舱内患者感觉,患者如有耳痛等不适,操舱人员应暂停加压或适当降低压力,并告知患者做有效的咽鼓管调压动作。
3.危重患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4.在升压过程中,患者如需接受医疗操作,应停止升压。
5.注意舱压与氧浓度变化。
6.观察动态吸氧装置,了解患者吸氧情况。
7.严格执行高压氧治疗方案,仔细观察病情。
8.各种密闭气囊与引流管在减压开始时全部打开。
9.严禁递物筒内外同时开启,如需使用递物筒,应按递物筒使用程序操作。
10.舱内患者如需医护人员进舱处理,应按过渡舱使用程序操作。
11.有紧急情况经请示可终止治疗。
12.减压阶段通知患者不要屏气与剧烈咳嗽,注意保暖。
13.严格执行减压方案。
14.脑缺氧、脑外伤患者如有脑水肿,减压时应用激素并同时缓慢减压;有害气体、溺水等肺水肿患者可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手术后患者如有大量渗血,应采取相应措施后缓慢减压出舱;患者如有皮肤瘙痒、头痛、腹痛、关节痛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减压方案。
15.开启的输液瓶需打开瓶塞上无菌纱布,防止减压时药液外溢。
16.升压开始时,由于危重患者不能自行做调压动作,可采用抬举患者双下颌角的方法协助患者运动,或从口角、鼻饲管内注射少量水分以刺激患者吞咽反射达到调压作用。
17.未做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要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或改变体位,有利于呼吸运动和痰液排出,做好吸痰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
18.升压阶段,气体被压缩,液体流速减慢,滴壶内液面升高以致影响观察液体滴速,此时应将滴管内的液平面调低,便于观察和控制入液量。
19.稳压后帮助危重患者戴好吸氧面罩并采用1级供氧,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颜面及口唇周围肌肉抽搐、冷汗、干咳等氧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吸氧,改吸空气,并做进一步处理。
20.减压时滴壶内液面过低,液体流速过快,此时需将滴管内液平面提高。如用输液瓶需插入粗而长的大号针头,超过液平面以利于气体的排出。
1.出舱后医师应了解患者有没有不良反应,吸、排氧阻力及疗效等,并做详细记录,如有异常应留观。
2.患者出舱后36小时内出现急性减压症状和体征,应按减压病处理。
3.做好随访工作。
1.单人纯氧舱治疗压力和时间
(1)一般慢性疾病的治疗:0.2MPa,80~90分钟/次,不得超过2小时,1次/日。
(2)颅脑外伤的治疗:可使用较低压力,0.18~0.2MPa,80~90分钟/次,1次/日。
(3)特殊疾病的治疗:如气性坏疽、破伤风、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等,0.25MPa,80分钟/次,2~3次/日。
(4)单人纯氧舱使用压力不允许超过0.3MPa。
(5)由于长时间吸入纯氧可引起氧中毒,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吸氧安全时限(表2-1)。
表2-1 单人纯氧舱治疗吸氧安全时限
2.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和时间
(1)一般疾病的治疗:压力常规应用0.2MPa左右,采用间歇吸氧法,具体方案如下。
0.17MPa 30分钟×3+10分钟×2
0.2MPa 40分钟×2+10分钟
0.25MPa (30~40)分钟×2+10分钟
0.3MPa (20~30)分钟×2+10分钟
说明:如第一方案“40分钟×2+10分钟”,表示稳压后,开始吸氧40分钟,中间休息,呼吸舱内空气10分钟,再重复吸氧40分钟。
上述4个治疗方案,经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血中氧分压上升明显,有“高氧效应”;但一般疾病以第2治疗方案为佳,因为:①0.2MPa氧压下,脑血流量减少,但脑组织含氧量增加,脑对糖的摄取量增加,代谢旺盛;超过0.2MPa氧压时,脑血流量可有回升趋势。②0.2MPa氧压下极少发生氧中毒及减压病。③患者在0.2MPa氧压下自觉舒适,当压力超过0.2MPa时,患者有受压不适感觉。
(2)特殊疾病的治疗:如气性坏疽、破伤风、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中毒等,0.25~3.0MPa 30分钟×3+(10~15)分钟×2,2~3次/日。
(3)减压病、空气栓塞症等疾病,可以使用超过0.8MPa的压力治疗,吸氧时间和减压方法要严格遵守减压病治疗表。
(4)在进行长时间抢救时,应注意持续吸氧时间不得超过下列范围(表2-2)。
表2-2 压力、氧浓度与吸氧时限表
3.每日疗次与疗程
(1)一般慢性疾病每天治疗一次。
(2)气性坏疽可用“3天7次疗法”,即第1天3次,第2~3天各2次。
(3)急性脑水肿严重时,可一天治疗2次。
(4)慢性疾病成人以10~20次为1个疗程,儿科以5~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每阶段治疗1~3个疗程。对长期昏迷、脑卒中、脑外伤后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期痴呆、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菌性骨坏死等,疗程可适当延长,最长可达10个疗程以上,在2~3个疗程后间歇10天左右再继续治疗。
(5)一些容易复发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重症肌无力等,可以每半年或一年重做1~2个疗程,连续2~3年,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6)总疗程治疗500次以内,未发现特别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压氧治疗方案有些是从无对照的临床观察基础上提出来的,缺乏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和“可重复性”研究,有些单位在采用治疗方案时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制订高压氧治疗方案的核心是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确定最低的氧压-时程“剂量”。在高压氧治疗方案的制订、选择上,应引进“循证医学”的理念,遵循科学依据(证据),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证据)基础上做出决策;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此外,应强调综合治疗的理念及高压氧治疗时辅助药物的应用。应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立体、多方位的处理以达到最佳疗效;对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闭塞性脉管炎、大多数眼底疾病,治疗前应常规服用血管扩张药以对抗血管收缩作用;高压氧治疗患者常规服用维生素E、C以预防氧中毒;注意高压氧与药物、理疗等各种治疗手段的程序合理化,相互配合使用。
1.成人常规治疗方案 见表2-3。
表2-3 成人常规治疗方案
上表的压力单位为表压,一般的常规治疗为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数视病情而定,疗程间隔2~3天,疗程较长时宜同时服用抗氧化剂。
2.婴幼儿治疗方案 见表2-4。
表2-4 婴幼儿治疗方案
上表的压力单位为表压,3个月以上小儿每天治疗1~2次,5~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3个月以内小儿每天治疗1~2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疗程较长时宜同时服用抗氧化剂。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方案
(1)治疗方案:单人纯氧舱治疗压力,2.5~3ATA,加压20分钟,稳压40分钟或60分钟,减压20分钟,重度患者行3天7次疗法。
多人舱高压氧治疗压力2.5~3ATA,每次吸氧30×2+10分钟,升压25分钟,稳压70分钟,减压25分钟,共120分钟,重度患者可一日2次,清醒后一日1次。高压氧有多种减压方案,采取缓慢、等速吸氧减压法,即同时给予吸氧直至减至出舱,继续吸常压氧,使机体从高压氧环境到常压平稳过渡,也是预防脑压“反跳”急骤发生的措施之一;尤其注意减压速度要均匀,太快的话舱温容易下降到零点起雾,造成患者紧张情绪。
(2)治疗方法
①轻度CO中毒:有头晕、恶心、呕吐,可做3~10次。
②中度CO中毒:有浅昏迷,通风后可清醒,也有恶心、呕吐,这类要做10~20次。
③重度CO中毒:深度昏迷,尿便失禁,并发心、脑、肺水肿,要做2~5个疗程。
④CO中毒后遗症:做3个疗程以上。
(3)注意事项
①急性CO中毒有并发症者,可及早做高压氧治疗及综合治疗。
②对急性CO中毒症状缓解者,不应马上停止治疗。
③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有时治疗不彻底,告诉患者有不正常的感觉时,速回医院及时再做治疗,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
④对于昏迷患者要做精心护理,注意舱内温度、氧气流量,单人舱尤其要注意安全。妊娠合并CO中毒者不列为禁忌证。
4.气性坏疽治疗方案
(1)治疗方案
①单人纯氧舱:0.25MPa,60~80分钟。
②多人空气加压舱:0.25MPa,30分钟×3+(10~15)分钟×2。
(2)治疗方法:可用3天7次疗法,其中第1天3次,第2~3天各2次,每隔6~8小时1次。第4天起改为1次/天。治疗次数20~30次,直至细菌培养转阴才终止治疗。
(3)注意事项
①一经确诊,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
②高压氧治疗需与综合治疗同时使用,尤以外科切开清创,抗生素、抗毒血清等应用更为重要。
③最好单独安排治疗,治疗后氧舱必须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④治疗次数不能少于5次,以提高疗效。
⑤高压氧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抗氧化剂,以减少氧对机体的毒性,预防氧中毒的发生。
1.治疗压力的选择 高压氧舱治疗使用的压力通常分别为1.6ATA,1.7ATA,2ATA,2.5ATA,3ATA等。1.6ATA为用于婴幼儿的高压氧治疗;1.7ATA较少使用,系用于合并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轻度或中度肺气肿的患者。对于急诊危重病的治疗压力选择,应以既能迅速产生“高氧效应”、减轻组织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一系列治疗功效为出发点,又不因为过高压力环境给机体带来超负荷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加以考虑,即应用足够、适当的压力。
2.吸氧方案 加压的同时吸氧,1级供氧方式。严格按照压力-吸氧时限关系来加以安排,采用间歇吸氧法,Lambertsem报道2ATA吸氧2.5小时肺活量减少2%,若间歇5~10分钟,则可延长吸氧时间,保护肺组织,可大大提高安全度,防止肺氧中毒的发生;3ATA吸氧必须警惕神经性氧中毒。
(1)吸氧方案一般有以下几种:2ATA 20分钟×4(间歇5分钟),(30~40)分钟×2(间歇5~10分钟),2.5ATA 20分钟×4(间歇5分钟),(30~40)分钟×2(间歇5~10分钟)。3ATA(20~30)分钟×2(间歇10分钟)。急诊抢救治疗时,宜用2~2.5ATA 40分钟×2或30分钟×3的稳压吸氧方案,特殊情况则用3ATA(20~30)分钟×2(间歇5分钟)的方案。
(2)单人纯氧舱的吸氧方案:1.6~2ATA 120分钟,2~2.5ATA 100分钟,3ATA 40~60分钟。
3.减压方案 高压氧治疗有多种减压方案,但对急诊抢救病例均宜采用缓慢等速吸氧减压法,即同时给予吸氧,直至减压出舱时继续吸入常压氧,以使机体从高压氧环境到常压环境平稳过渡,对脑复苏等病例,也是预防脑压“反跳”急骤发生的措施之一。
4.疗程安排 通常人为的拟定10~12次为1个疗程,其疗程安排是因疾病的种类不同或因人而异的。对急诊抢救治疗更须视病因、病情、病程等考虑,从1个疗程以内到4~6个疗程、即40~60次以上的长疗程高压氧治疗,譬如一般创伤性疾患为逆转组织变性。使组织存活,7~10次或1周左右可见分晓;而长期昏迷、植物状态等则需多阶段的长疗程高压氧治疗。对于儿童,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在加减压、吸氧、疗程安排等方面更要从严掌握,防止眼型氧中毒和其他副作用发生。
1.心肺脑复苏
(1)治疗方案
①压力-吸氧时限选择:使用压力2~2.5ATA,过高或过低对复苏不合适,2ATA以下不能很快产生“高氧效应”,2.5ATA以上乃至3ATA,压力负荷大,吸氧时限短,易发生氧中毒而使病情复杂化。
②吸氧方案:全程给氧,即加压阶段即给氧,稳压吸氧40分钟×2或30分钟×3,每次间歇5分钟,减压阶段也给氧,即用缓慢等速吸氧减压法,对患者更为安全。
③疗程安排:最初用2.5ATA 2~3天、每日2次以突击式治疗,而后2ATA每日1次维持治疗。一般治疗5~7次,在迅速纠正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方面可能见到显著疗效;意识没有恢复或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损害者应延长治疗次数,需30~40次乃至60次以上的长疗程,以期进一步提高高压氧的疗效。
(2)注意事项
①必须争分夺秒的积极做好现场抢救,尽快采取高压氧治疗。
②必须采取高压氧综合治疗措施。复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压氧治疗期间应结合降温、脱水、止痛,应用激素、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和能量制剂,抗感染等治疗,还要有积极的全身支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
③防止脑压“反跳”。在减压过程和出舱后会有颅内压“反跳”现象发生,应用缓慢等速吸氧减压法,加用激素和脱水剂来防治。
④警惕“过氧性缺氧”,特别是肺型氧中毒。
⑤在高压氧抢救治疗中,必须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生命体征和意识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和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⑥对因转诊等各种原因延误的患者,已逾脑水肿期,或昏迷时间已较长的患者,仍应用高压氧治疗,不应轻易放弃。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无禁忌证者均可用长疗程高压氧治疗,以促进苏醒,挽救生命,恢复功能乃至健康。
2.休克
(1)治疗方案:2~2.5ATA吸氧40分钟×2、30分钟×3,间歇5分钟,加减压阶段均给氧。于第1~2天抢救治疗每天3次或2次,以后每天治疗1次。疗程视病情而定。除晚期气性坏疽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施以3ATA、3日7次法外,其他为5~7次或1个疗程,估计有后遗损害表现则2~3疗程以至更长。
(2)注意事项
①高压氧治疗休克必须早期、及时。
②必须着重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手术、抗凝、抗感染以及抗休克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
3.断肢(指、趾)再植
(1)治疗方案:2.5ATA吸氧40分钟×2,间歇5分钟。初始治疗的第2~3天,每日2次,以后可继续用2.5ATA或2ATA,每日治疗1次。疗程:1~2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2)注意事项
①不失时机,早期治疗。
②再植肢体必须接通血管,重建血循环或解除血管栓塞后,方能进行有效的高压氧治疗。
③再植肢体如局部肿胀严重,影响血运,应行减压切开术,并即行高压氧治疗。
④做好综合治疗。高压氧有血管收缩作用,应用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加强疗效。
⑤舱型选择上,用单人纯氧舱佳,尤其是断指(趾)血管吻合不理想的情况。
⑥高压氧有助于判别断肢再植成败的转归,如高压氧治疗前伤肢明显供血不足(皮肤温度低、发绀),经高压氧治疗后循环改善,皮肤温度上升,说明伤肢供血不良是由于血管痉挛和严重缺血缺氧所致,一般预后较好;若高压氧治疗后局部循环未见改善,皮肤温度低或持续下降,发绀加重,应考虑血栓形成,预后较差,需再做手术去除血栓,再行高压氧治疗。此时应妥善制订好术前、术后的高压氧治疗方案。
4.创伤
(1)治疗方案:使用压力2.5ATA,吸氧40分钟×2,间歇5分钟。初始治疗的2~3天,每日2次,以后可继续用2.5ATA或2ATA治疗压力,每日治疗1次。疗程:1~2个疗程,对严重神经组织损害,应3个疗程甚至更长,尽量发挥高压氧促进血管、神经修复的功效。
(2)注意事项
①对于不太复杂的伤口,如手术缝合伤口、清创缝合后清洁的创口,不必进行高压氧治疗;但一有高压氧治疗指征,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②对严重创伤合并休克等危重情况,排除禁忌证后,应积极果断地运用高压氧综合治疗。
③高压氧对严重创伤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但不能代替必要的外科手术,必须认真设计术前、术后的高压氧治疗方案,尽量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④对严重创伤患者要做好陪舱,在舱内治疗、搬动、运送的过程中倍加小心,不要因医院性失误造成新的或更严重的损伤。
⑤创伤暴露的患者,宜选用单人纯氧舱。必须高度重视防火等安全问题,严禁油性敷料带进舱内。
5.筋膜间隔综合征
(1)治疗方案:2.5ATA,吸氧40分钟×2,间歇5分钟。治疗次数7~10次,第1~2天每日治疗2次,必要时继续用2ATA、每日1次治疗。共2个疗程或视病情变化而定。
(2)注意事项
①应尽早施行高压氧治疗(宜在12小时之内)。
②病情发展快速者,需行筋膜间隔区切开减压术,并对确已坏死的组织进行手术清除。高压氧与减压术相辅相成,应设计好术后高压氧治疗方案,并以选择在单人纯氧舱内暴露伤口的治疗方法为好。
6.挤压综合征
(1)治疗方案:2.5ATA吸氧40分钟×2或30分钟×3,间歇5分钟。初始治疗2~3天内每日2次,然后继续治疗每日1次。1~2个疗程或视疾病转归而定。
(2)注意事项
①早期行高压氧治疗。
②必须综合治疗,加强抗休克、抗感染治疗,治疗肾衰竭。
7.破伤风
(1)治疗方案:使用压力2.5ATA,吸氧40分钟×2,间歇5分钟,或3ATA吸氧(20~30)分钟×2,间歇5分钟;第1~2天每日2次治疗,而后以2.2~2.5ATA、每日1次治疗。疗程:1个疗程或视病情变化而定。对于新生儿破伤风应用较低治疗压力1.6~2ATA、吸氧1小时,治疗5~7次或视病情变化而定。
(2)注意事项
①应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②应采用以破伤风抗毒血清、抗生素、外科清创切开引流、镇静解痉为主的综合治疗。
③在舱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压时如患者发生抽搐、屏气等应立即停止减压,防止肺气压伤,做解痉等妥善处理后,缓慢减压出舱。
④搬动患者要轻,加减压速度要慢,避免刺激诱发抽搐。
⑤警惕神经型氧中毒和肺型氧中毒的发生。
8.气栓症
(1)治疗方案
①高压氧治疗:2.8~3ATA吸氧30分钟×2,间歇5~10分钟,用阶梯减压法或吸氧等速减压法。疗程:对急性肺栓塞治疗1~3次,对急性脑气栓1~2个疗程或以上(在2~3次治疗后即以2ATA压力施治)。
②加压治疗:系治疗潜水减压病的方案。一般压力不低于6ATA,加压速度尽可能快些,呼吸压缩空气,较快减到2.8ATA(此压力下可间歇吸氧),然后按减压方案减压正常压。
以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来看两种方法效果相同,但第二种方法,6ATA的压力对不具备潜水员那种强壮体格,又未经过加压训练的患者,尤其是原体质虚弱者,无疑是一个超负荷,再者在这种高压下停留过久,又使组织重新氮饱和,给减压带来问题。因此对常压下发生的医源性气栓症宜用第一种方法为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至于对在潜水及其他高气压作业环境中因减压不当导致的减压病的治疗,则应按照“我国空气潜水减压病加压治疗表”施治。
(2)注意事项
①确诊气栓症,即行高压氧治疗。
②病情严重者应行高压氧综合抢救治疗,做好对症处理:辅助用药如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扩血管药等。
③取头低脚高位。
④首次高压氧治疗完毕,应留察24小时。
⑤高压氧对气栓症有“压到病除”的奇效。但对脑气栓,虽然高压氧使气泡消除,但对气体栓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的修复,需要足够的疗程。因此应继续多次治疗,乃至2个疗程以上,以期彻底治愈。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高压氧治疗时须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密闭的舱内吸氧。由于压力的机械效应及在舱内吸入气体的高分压对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患者病情更容易发生变化,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陪护进舱治疗;有时需要进行舱内的抢救和治疗操作,而在高气压环境下护理技术操作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高气压下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1.抢救危重昏迷伤患者时。
2.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不合作者。长期治疗的可请能够胜任的家属陪护。
3.病情需严密观察并决定今后治疗方案者,如断肢(指、趾)再植术后、整形术后等。
4.某些需特别观察者。
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处于高气压环境中,而且气压并不固定,对于舱内的一些技术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在操作时应予以注意。
1.舱内开启安瓿 由于舱内的压力大于安瓿内压力,开启时玻璃碎片容易落入瓶内,不但污染瓶内药液,且溶入药液中的玻璃碎片还有被注进血管和肌肉的危险:
(1)10mL以上的大安瓿可预先在舱外打开,将药液吸入空针管中带入或从递物舱传入舱内。
(2)10mL以下的小安瓿,先用砂轮在颈部划好印迹,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打开。
(3)注射前仔细观察药液内有无玻璃碎块。
2.静脉输液 静脉穿刺技术与舱外一样,但有以下几点与舱外有所区别。
(1)使用密闭输液时,应使用高压氧舱专用输液器,以平衡瓶内、外气压,这样可以避免机舱加、减压时输液瓶内的气压波动。加压时瓶内压力低于瓶外,静滴速度变慢,应注意调快速度;减压时瓶内压力高于瓶外,静滴速度加快,应调慢速度。
(2)静脉输液器的滴壶内的气体,在加压时体积变小,液面上升,应事先将液面调低;减压时气体体积增大,液面降低,应及时将液面调高,防止气体进入输液管内。
3.舱内采血 在高压氧舱内采集周围静脉血标本等操作步骤与舱外一样,只是血标本从递物舱传出时,压力在很短时间内降至常压,应注意如下。
(1)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标本瓶不加盖。
(2)在血标本的注射器外传前,应排空针管内的气泡;将针头插入橡皮盖内,封闭空针;用胶布将针管与针芯粘牢,以免在递物舱压力突然降低时,针管内气体体积膨胀将针芯推出。
(3)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或检验二氧化碳结合力时应注意,从抽血开始,空针内和血内不应出现气泡,抽取后应立即用胶塞封闭针头,粘牢针芯与针管。
4.舱内吸引器使用 由于高压氧舱内不能使用电动吸引器,只能使用非电动吸引器,目前多采用利用舱内外压力差的负压吸引器。这种吸引器构造和原理简单,在舱壁上装一段带阀门的金属排气管,使舱内外相通,阀门可以调节气体流量,舱内的吸引瓶排气口与金属排气管相连接。高压舱工作时,舱内压力大于舱外,打开阀门,舱内气体经吸引瓶从排气管排到舱外。造成吸引瓶内负压。使用时调节阀门将瓶内负压调节在26.7kPa(200mmHg)左右,负压过大会损伤呼吸道黏膜,负压太小吸引力弱。这种负压吸引器在升压初期和减压末期不能使用。此时可采用以下补救方法:①未开舱时可使用电动吸引器,升压前搬出舱外。②以50~100mL大空针管代替。③以脚踏式机械吸引器代替。④在舱外排气金属管连接一电动吸引器或小型抽气机,在舱内外压差小的时候开动舱外吸引器为舱内吸引器造成负压。
5.患者所带管道导管的护理
(1)进舱前仔细检查患者所带的导管,弄清楚导管名称、引流方向、引流液性质、颜色,输液瓶内液体及药物名称、量,必要时做标记或记录。各种导管要固定牢靠,防止脱落或滑入体内。
(2)中心静脉置管一定夹闭并牢牢固定,加压时绝对不能脱落。
(3)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气囊应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以免加减压时,气囊体积改变而造成漏气或压坏气管黏膜。
(4)加压时夹闭所有引流管,减压时开放引流管。
(5)进舱前应清理引流瓶(袋),倒掉引流物,出舱后再整理引流瓶(袋)。
6.气管切开和昏迷患者的吸氧装置 气管切开的患者不能戴面罩吸氧,吸氧面罩又不能扣在颈部,所以气管切开的患者必需使用特殊装置吸氧。常见有以下几种。
(1)吸氧头罩:用透明有机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圆形或方形的头罩,连同头部、颈部和上胸部一起罩住,并尽量密闭不漏气,罩的一端与供氧软管相连通或将供氧管放在气管插管前方或插入气管套管内。罩的另一端与排氧管相连,将呼出的气体排出舱外。供、排氧管内均无活瓣,采取直排供氧。有的头罩不与排氧管相通,而直接将呼出气排入舱内。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舱内氧浓度、加强换气。
(2)有人使用大塑料袋,将患者头、颈和上胸部一起套住,在胸部用绳扎紧或用胶布与皮肤或衣服粘牢。供氧软管放在气管套管前方或放入套管内,直排供氧。排氧管插在袋的一角扎紧、固定,供、排氧管均无活瓣。这种方法简单、经济,但吸痰时较麻烦,需要拆下塑料袋。
(3)自制弯管(7型)一端可与吸氧三通管主管相连,另一端与气管插管的内套管相连。这种方法密闭性能较好,氧气泄漏较少。但应密切注意吸氧三通管内活瓣的安装是否正确,吸排阻力是否合适、使用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吸痰时将弯管取下。
(4)一般气管插管的内套管都有粗细二个管口:粗的主管口与供氧软管相通(有一个活瓣,吸气时开放,氧气进入气管,呼气时关闭);细的副管口接一个橡胶指套,并用线扎牢,在指套尖端剪一个约5mm的小口,呼气时气体从小孔流出,吸气时指套变瘪,起活瓣作用。吸痰时将供氧软管从内套管的主管口上拔下,从主管口吸痰。
(5)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在舱内用橡皮或软木塞堵塞气管插管的套管口,使用面罩吸氧。吸痰时拔下橡皮塞,吸痰完毕重新堵上橡皮塞。
7.脑复苏患者高压氧ICU舱治疗的护理 高压氧ICU舱主要用于脑复苏的早期高压氧治疗。目前国内尚无完备的商用高压氧ICU舱,有的医院自行设计安装了高压氧ICU舱,开展脑复苏的早期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1)高压氧ICU舱的设备构成:多人常规高压氧治疗舱;高压氧舱专用呼吸机;高压氧舱内专用吸痰器;高压氧舱用心电监护仪。
(2)进舱前准备
①陪人准备:脑复苏患者病情危重,需由护士和家属共同陪护舱内治疗。确定陪护人员后,由陪同护士对家属进行进舱前宣教,检查着装是否符合要求,教会加压时咽鼓管调压方法,去除身上严禁带入舱内的物品,告之有护士一道陪同进舱以消除恐惧和不安。
②环境准备:虽每日治疗结束后已严格消毒,为减少交叉感染,每次开舱前对舱内环境再进行消毒,用0.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或2%~5%的含氯高效消毒液擦拭地板、台面、舱壁,舱内紫外线消毒30分钟,通风30分钟。
③设备准备:呼吸机检查专用电池是否有电,备用电池是否充好电,放于备用位置;安装好管路,开机自检,连接呼吸气囊看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各种参数。吸痰器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紧密,瓶盖是否密封,瓶内是否有消毒液及消毒液量。心电监护仪检查电源、导线,患者进舱后先连接监护仪,了解机器是否运转正常。
④舱内用物准备:生活用物,饮用水,卫生纸,纸巾,便器。医疗用物,表式血压计,听诊器;外用盐水,无菌纱布,无菌手套;一次性电极;治疗盘(备常用无菌注射器,0.1%新洁而灭消毒液);根据病情准备治疗用液体和药物,舱内专用输液器。
⑤患者准备:进舱前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翻身叩背,充分吸痰,减少舱内吸痰次数;舱内继续输液者更换舱内专用输液器,有深静脉置管又不需要舱内输液者常规封管;气管切开者将套管气囊放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夹闭各种引流管;去掉非棉质床上用物。
(3)治疗中护理
①加压时容易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原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要严密观察,注意患者有无躁动不安,及时向舱外医生汇报,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②注意输入液体滴数变化:加压时滴壶因气体被压缩,液平面较高,甚至看不到空气与液平面,因此加压时宜将滴壶内液平面调到低位,待稳压后再重新调整。减压时由于瓶与滴壶内气体膨胀,瓶内压力高于瓶外,输液速度加快,有使气体快速进入血管的可能,因此,减压时应调整滴壶水位到较高平面、控制输液速度。对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者尤应严密观察,提高警惕,防止气栓症的发生。
③加压时舱内温度升高,适当减少患者盖被,防止出汗;减压时舱内温度降低,增加盖被,防止受凉感冒。加压时,有吞咽功能者适量喂水,调整咽鼓管压力,防止内耳气压伤。
④稳压后连接呼吸机,气管套管气囊充器;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气道通畅,发现气道阻力大、患者痰鸣明显应及时吸痰并给予湿化,防止形成痰痂。
⑤操舱人员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的各种参数,并加强舱内外联系,便于掌握病情。
(4)治疗后护理
①清洁消毒:每日治疗结束后,舱内进行彻底清扫;使用2%~5%高效含氯消毒液或0.1%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台面和可触到的舱壁,5~10分钟后擦干;紫外线消毒120分钟,必须保证舱顶、舱壁及地面、台面均能受到有效照射。紫外线照射后应彻底通风、换气。呼吸机管路和吸痰器管路用0.1%的过氧乙酸或2%~5%的高效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吸痰器瓶子用甲酚皂液(来苏儿液)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空干,安装妥当备用。
②观察病情:回病房后,按进舱前护理要求进行,及时连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测血压,避免搬动后生命体征变化。
③深静脉置管者如舱内未使用,及时冲管,连接输液,防止回血堵管。
④记录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并交班。
高压氧舱是治疗疾病用的压力容器,由于它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有一定特殊性。高压氧舱的通风、换气差,不论单人舱还是多人舱,都只有门而无窗,而且均安置在室(厅)内,工作时又完全密闭。高压氧舱往往连续工作,尤其是单人舱,一舱接一舱,来不及通风、换气就要开始下一舱治疗;工作时舱内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细菌生长、繁殖;多人舱内有很多人同时治疗,他们的吸、排氧管道相通,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高压氧治疗的患者有些是传染病,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休克、脑外伤等危重患者抵抗力极低,容易被感染,使得高压氧舱的消毒隔离更为重要。
1.紫外线消毒
(1)紫外线灯管的功率不能小于70W/cm 2 。
(2)消毒时灯管距离被消毒物不能超过2m,时间为30分钟。
(3)舱内消毒灯管应与舱体平行放置。最好距舱顶、地板、左右舱壁的距离相等。如舱的直径大于4m时,紫外线灯管的距离应首先满足灯管距顶的距离不要超过2m;因为地板比较容易使用其他方法消毒。
(4)如舱体比较长,应每30分钟移动灯管1次,保证整个舱都均匀受到紫外线照射。或采用2~3个紫外线灯管一字排开,同时进行照射。
(5)应经常用酒精纱布擦拭灯管,消除灰尘和油污。紫外线照射前要擦拭桌椅、地板,消除灰尘、杂物、油污。舱内湿度不超过50%,温度不低于20℃。
(6)紫外线对人眼有害,近距离直视30秒即可引起紫外线光眼炎。紫外线对皮肤有损害,照射后可引起皮肤红斑,不能近距离直视紫外线灯管、皮肤不能暴露在紫外线光下。
(7)紫外线在空气中可以产生臭氧,臭氧对人体有毒,轻则呼吸加快、变浅、胸闷,重则脉快、疲乏、头痛、持续停留1小时以上可以发生肺水肿。在紫外线光下停留不得超过半小时。高压舱进行紫外线照射时,工作人员应远离,紫外线照射后应立即通风。
(8)紫外线灯应定期测定其输出功率,低于70W/cm 2 时应及时更换新灯管。
2.熏蒸消毒法 是舱、厅(室)进行彻底消毒的方法。常使用的药物有过氧乙酸和福尔马林。
(1)过氧乙酸熏蒸法
①打开舱内的柜门、抽屉和递物舱的内门,便于气体进入消毒。
②坐椅套应从坐椅上取下,在舱内或拿出舱外用其他方法消毒。
③用搪瓷或玻璃器皿盛放过氧乙酸,器皿置火源(酒精灯、电炉)上,使药物蒸发。
④为增加舱内温度可在器皿内放适量水(30mL/m 3 )。
⑤退出舱外,关闭舱门。
⑥消毒药物蒸发完毕应关电源,如舱外不能控制火(电)源者,可打开舱门,戴防毒面具进舱内熄灭火源。
⑦熏蒸60~90分钟。
⑧打开舱门,彻底通风。
(2)福尔马林熏蒸法:其步骤与过氧乙酸法相同。
①剂量:对细菌繁殖体用量为125~25mL/m 3 ,12~24小时;对细菌芽孢用量为25~50mL/m 3 ,12~24小时。
②福尔马林熏蒸的方法:将盛有福尔马林的器皿置电炉或酒精灯上。在器皿中先放入高锰酸钾,然后缓缓加入福尔马林。蒸气喷雾。使福尔马林自然挥发、扩散。上述方法均可使福尔马林产生甲醛杀菌。
③舱内湿度在70%~90%、温度在18~20℃时效果最佳。
④熏蒸完毕迅速通风。为加速甲醛消散可用25%氨水置舱内加热蒸发或喷雾,用量为福尔马林的一半,30分钟即可。
3.化学消毒剂(液)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干扰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的代谢和生长;损害细胞膜的结构,甚至造成细菌裂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
(1)过氧乙酸:有强大的氧化能力,通过氧化使细菌酶失活,导致细菌死亡。由于过氧乙酸的运输、贮存、使用不方便,对人的危害性较大,使用的人逐渐减少。
(2)碘制剂:如碘酒、碘附、威力碘等,多用于皮肤和水果蔬菜的消毒。
(3)含氯消毒剂: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消毒剂。CB高效消毒片(速效杀菌片)由优氯净和增效剂组成,含有效氯28%~30%。使用时将药片研碎,用冷水(自来水即可)溶化,配制成2%~5%溶液(每1000mL加入2~5片)。被消毒物浸泡5~20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冲净。也可用2%~5%溶液喷洒墙壁、地板等。
1.常规治疗消毒常规
(1)每舱治疗结束,均应简单清扫地板和台面,并使用紫外线消毒30~60分钟,然后迅速通风换气,方可进行下一舱治疗。
(2)每日治疗结束后,舱内进行彻底清扫;使用2%~5%高效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台面和可触到的舱壁,5~10分钟后擦干;紫外线消毒120分钟,必须保证舱顶、舱壁及地面、台面均能受到有效照射,紫外线照射后应彻底通风、换气。
(3)氧舱和氧舱大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在氧舱通风的同时,应进行大厅通风、换气,大厅换气应在氧舱停止换气的10~15分钟后结束。每早上班时应再进行大厅和氧舱换气。
(4)吸氧面罩、三通管和吸、排气软管,最好每个患者一份,使用后自己收藏;待疗程结束收回,用消毒液浸泡5~20分钟后,清水洗净,再用。如果仅吸氧面罩个人使用,而三通管、吸、排氧软管公用,应每周消毒1次。
(5)氧舱每2~4周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1次,并进行空气监测,消毒后每立方米空气培养菌数目应少于500个,超过标准值应重新消毒。
2.治疗烧伤患者的单人舱消毒常规 烧伤患者应使用单人纯氧舱进行暴露创面的高压氧治疗。舱内的消毒应与手术室相同。
(1)病情危重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最好专用一个舱。
(2)治疗前应对氧舱进行熏蒸法彻底消毒。
(3)每次开舱前均应进行紫外线消毒。
(4)治疗时应使用手术室的无菌单。
(5)定期进行空气监测,细菌培养达标方可使用。
(6)疗程结束再进行彻底消毒1次。
3.传染患者治疗后氧舱的消毒常规
(1)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毒性肝炎等患者治疗后,应注意:患者使用过的纱布、棉球、敷料等集中焚烧,床单、套、被、褥可包裹好送洗衣房集中消毒处理或放舱内连同氧舱一起熏蒸消毒。
(2)吸引瓶、皮管用2%~5%高效含氯消毒液浸泡5~30分钟。
(3)氧舱及患者用过的床、椅、平车、担架、被褥、床单、拖鞋以及舱内使用的用具一起进行熏蒸消毒。熏蒸完毕通风、换气,然后进行清洗,紫外线再消毒。
(4)通风换气然后监测舱内空气,菌数达标、无致病菌方可继续使用氧舱。
(包乌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