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认识2型糖尿病逆转、缓解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健康海啸”。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有5.37亿成年人(20~79岁)(占全球20~79岁人群的10.5%)患有糖尿病,至2045年这一数字可能要超过7.8亿 [1] ,到2050年预计超过13.1亿人 [2] ,其中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4亿,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同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显示我国糖尿病控制率不足50% [3] 。如图1-1所示,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多个系统损伤,包括多种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等。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接近70% [4] ,是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至2045年每年消耗在糖尿病上的医疗费用将高达8500亿美元,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图1-1 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

那么,得了糖尿病能不能治愈?有没有办法延缓糖尿病的进展?有没有希望能够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找到“逆转”节点呢?——这是广大“糖友”最常见和迫切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糖尿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在分子损害方面,有证据表明几乎所有形式的糖尿病都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凋亡和质量丢失。近年来,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分子途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细胞和环境因素通过激活并加剧内质网应激、综合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应激、氧化应激和自噬受损的分子途径,以及胰岛β细胞去分化和转化、胰岛微循环和微环境异常等病理生理机制因素 [5~12] ,导致β细胞功能障碍或质量丢失。这些应激反应途径相互联系、相互反应 [13] ,但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机制是高血糖毒性、脂毒性或糖脂毒性。尤其是高血糖毒性不仅可直接造成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还可诱发细胞内氧代谢障碍,损伤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导致活性氧(ROS)过量产生,既能够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本身,又能同时诱发上述诸多分子伤害的机制,包括激活或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脂毒性即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高于正常,抑制胰岛素的信号传递,从而诱发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考虑是一种疾病,可诱发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其主要机制是抑制了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同时降低葡萄糖的氧化率,减少糖原的形成。胰淀粉样多肽(IAPP)增高也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另外,IAPP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这与其诱导胰岛β细胞的死亡呈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面积呈负相关 [14] 。从临床上讲,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甚至凋亡可见于1型糖尿病(主要因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见于2型糖尿病。传统观念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病情是不可能逆转的。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无法治愈的观念受到了挑战,有些临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或者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生远离并发症。关于缓解甚至逆转糖尿病的研究工作已渐渐拨开迷雾见到曙光。早在1940年,Jackson首次描述了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期经胰岛素治疗后出现糖尿病缓解的情况,随着胰岛素用量的逐渐减少,有些患儿甚至在完全停用胰岛素数月后,血糖水平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范围内,这一缓解时段又被称为“蜜月期” [15]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1型糖尿病“蜜月期”的研究,外源性补充胰岛素可以减少“高糖毒性”,使人体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同样,现已有学者提出了2型糖尿病的“蜜月期”。1997年以色列Erol Cerasi博士开展了一项针对1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研究,强化治疗过程即胰岛素泵静脉注射两周。结果发现,有9例患者强化治疗后停用胰岛素,在此后的9~50个月内可以不用任何抗糖尿病药物维持血糖正常 [16] 。Erol Cerasi博士称该现象为2型糖尿病“蜜月期”,这也是国内外2型糖尿病缓解最早期的研究报道之一。虽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但是所幸,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诱发因素还是比较清楚的(如图1-2所示)。

图1-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例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的同时不爱运动,肥胖,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不规律;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来越重。这些诱发因素中有些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和遗传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如“管住嘴、迈开腿”。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糖尿病,甚至逆转早期的糖尿病。

2004年,翁建平教授团队对1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静脉注射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后第3、6、12、24个月糖尿病缓解率分别为72.6%、67.0%、47.1%和42.3%,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Diabetes Care [17] 。随后,该团队进一步对38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三种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缓解效果。结果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糖尿病缓解率较口服降糖药组明显增高 [18] 。除翁建平教授团队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外,近年来也有多项国际热点研究将糖尿病缓解、逆转作为糖尿病的治疗结局之一,包括美国糖尿病患者健康行动研究、瑞典肥胖受试者代谢手术研究、苏格兰和英格兰糖尿病缓解临床试验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初诊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糖毒性后可使糖尿病“逆转”;对超重或肥胖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饮食干预,患者在体重明显下降后,血糖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病情达到临床缓解状态,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药。从上述意义来说,我们实现了糖尿病的部分“逆转”,从而使患者获得了更高的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糖尿病逆转、缓解相关研究的有序开展,逆转策略、逆转机制及预测因子等日趋明晰,目前已有多项国内外专家共识发布。接下来,让我们基于国内外权威专家共识了解一下糖尿病逆转、缓解相关的最新动态。 9HjOUZpHJVgU6eJOTjQKj8dAZm/tLs6G2K2GXlDOvNP9bThhDn2I9PPVks8wmh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