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委会成员

主编

王执礼 肖新华 杨金奎

副主编

于淼  匡洪宇 徐焱成 肖建中

编委(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淼  王令舒 王冬梅 王执礼 王晓晶 王燕磊 代喆  冯新星

匡洪宇 刘兆祥 齐林  许成业 李彩宏 杨金奎 肖建中 肖新华

肖璐琪 吴亚杰 何芳  张琳琳 陆祖谦 陈燕燕 国荣  金晨曦

赵文惠 侯新国 徐焱成 唐俊  熊海燕

编辑秘书

张建红 王蕊

主编:王执礼

199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研究生医学院医学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调节肽对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调控作用研究。

曾先后担任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研究生医学院代谢医学系高级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代谢医学专业高级研究员。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客座教授,英国皇家医学会FELLOW,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任委员、特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先后两次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研成果完成者证书”(均为第一完成人)。

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胰岛动态分泌神经内分泌肽-Y(Neuropeptide Y,NPY)。首次证明了多种内源性内分泌调节肽,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神经内分泌肽-Y(NPY)、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甘丙肽(Galanin)、瘦素(Leptin)对胰岛细胞的调控作用,发表在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JCI )、 Diabetes Endocrinology Molecular Endocrinology 等期刊上。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全文发表王执礼博士关于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胰岛细胞调控作用研究论文的同时(1995年1月),还在期刊首页发表了编辑部评论文章(Editorial),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是研究生物肽GLP-1作为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新进展。

主编:肖新华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代谢病防治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

荣获2020年首届“人民好医生——科技创新典范奖”。参与多部学术专著的编写,为《实用糖尿病治疗学》和《协和医生告诉您如何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等专著主编,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及综述300余篇,其中有150余篇文章发表在 PNAS Diabetes Care Metabolism 等SCI期刊。主持申请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次。担任《中华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中文版副主编, Diabetes 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英文版编委以及《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和《国际糖尿病》等杂志编委,同时任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内分泌领域糖尿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特殊糖代谢异常分子遗传学研究。

主编:杨金奎

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首任所长,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糖尿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入选“北京学者”,2020年入选“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

重点开展代谢性疾病新药靶点发现与新药研发、糖尿病发病机理与胰岛功能基础研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研究。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新药证书1项,共获国家新药证书3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专项及面上项目8项。以唯一/最后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1篇,包括 Diabetes Care (5篇)(IF:16.2)、 STTT (IF:39.3)、 Cell Discovery (IF:33.5)、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6.6)、 Cell Rep (IF:8.8)、 eLife (IF:7.7)等顶级期刊论文;共发表SCI论文117篇,他引超过10000次。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编国家级教材(人卫版)1部,主编专著2部,执笔发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指南2部。

副主编:于淼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双博士学位(临床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单基因糖脂代谢异常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及精准治疗。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著50余篇。因研究成果于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受邀发言,获2019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协和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专家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咨询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全国委员,代谢性大血管并发症学组副组长和胰岛调控与再生医学学组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及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杂志编委。

副主编:匡洪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龙江名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视网膜病变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学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副主席,中国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常委,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白求恩基金会糖尿病专委会常委,卫健委赋能行动内分泌专委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糖尿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内分泌代谢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抑郁症研究会内分泌分会会长,黑龙江省女医师协会会长。

副主编:徐焱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内分泌和综合医疗科首席专家。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导师。原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湖北省内分泌学分会主委、糖尿病学分会主委。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全国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全国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医协会全国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湖北省内分泌代谢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多个专业杂志编委,主编及副主编专著19部,发表论文400余篇。享受政府津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省科技攻关课题多项,获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副主编:肖建中

理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内科部副部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科学学部副主任,内分泌代谢学系主任。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共同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及基础医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北京内分泌代谢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以及 Plosone Journal of diabetes JDI 等多家杂志审稿人。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9年余,发表论文150多篇,曾获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及中华医学二等奖,曾获“水木杏林”名医和“人民好医生”称号。

编委:侯新国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临床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齐鲁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功能与再生医学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擅长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疾病及各种疑难罕见病的诊治;美国Mayo Clinic、贝勒医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聚焦肥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1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文章4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奖励2项。主编/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参译著作5部。

编委:陈燕燕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中心主任、内分泌病区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代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代谢性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等。主持并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科院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 Diabetes Care Diabetologia 等权威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指南和共识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发明专利五项。

编委:齐林

主任医师,北京燕化医院副院长兼内分泌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层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常委,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委员会委员,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内分泌代谢病诊疗安全与费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糖尿病协会监事长。曾获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十佳糖尿病教员、中国医师协会首届全国十佳内分泌专业医生等荣誉。

编委:陆祖谦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就读于空军军医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海军军医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分获学士、硕士和博士;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修。长期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及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重点的研究方向为糖尿病足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1项、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发表本专业相关论文80余篇。副主编《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疗标准》,参与《Joslin糖尿病学》《实用糖尿病足诊疗学》《松果体及褪黑素》等专著的编译和撰写工作。兼任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国空间站任务远程医学支持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任《临床荟萃》杂志通讯编委、国际糖尿病杂志编委等。 tDvvSXOSXyi1lV/adEJa/u/dyEIxtzL8KrB7Q3GXLNquKrGIY6M/rRbcAt01sYg6



前言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代谢性疾病,一旦确诊即为终身疾病。糖尿病如果未经正规治疗,可造成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很多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压力甚至恐惧。他们经常向医生提出一些疑问:既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难道意味着要一辈子服药打针吗?糖尿病一旦确诊是否会一年比一年重,直至产生并发症呢?此外,糖尿病确诊后,有逆转和缓解的可能性吗?也就是说有没有不必终身服药和打针的可能性呢?

对于糖尿病是否有逆转和缓解的可能,本书的回答是肯定的。糖尿病一经确诊,就表明人体内很多胰岛细胞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临床实践和实验室科研证明,受到损伤而尚未坏死的胰岛细胞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并因此会逆转糖尿病病情而使糖尿病缓解。在糖尿病逆转和缓解期,病人既不用口服降糖药,也不需要注射胰岛素,仅凭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就可将血糖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即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下。

临床中怎样才能逆转或缓解糖尿病呢?本书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胰岛细胞功能的受损及如何保护和修复胰岛细胞等各个方面予以了科学的论述,既包括科学系统的药物治疗,也包括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归纳起来叫作“先进、科学、系统的糖尿病综合疗法”。

首先,实践证明,只要糖尿病前期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参照规定步骤去执行,就有可能使相当一部分人不发展成糖尿病,即逆转了糖尿病的发展进程。其次,即使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如果认真按照治疗方案去做的话,也很有可能使自己受损伤但尚未坏死的胰岛细胞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这样不但预防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还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逆转和缓解。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同时列举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逆转的临床实例。书中很多重要新观点体现了当代糖尿病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对广大糖尿病患者,包括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总之,这本书的问世,能使广大民众更深刻地了解糖尿病,唤醒人们警惕和预防糖尿病的意识,增强糖尿病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在早期得到控制并实现逆转和缓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完全能够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健康长寿。

王执礼 肖新华 杨金奎 UCTerB2w8RJzX0K3OaIT1Mbr9oUnTNTXAWMseoY/T5b/5mgaEjEneJV4S2f41ftD



一 国际及国内共识

主笔 王执礼、肖新华 UCTerB2w8RJzX0K3OaIT1Mbr9oUnTNTXAWMseoY/T5b/5mgaEjEneJV4S2f41f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