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庐州府粉墨登场

大家都知道庐州是合肥的别称,那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庐州府的管辖范围有什么变化,和今天的合肥市基本相当吗?

根据《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的记载,合肥这个地方地名出现“庐”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西周。周武王按照公、侯、伯、子、男等级爵别进行分封,庐国为“子”爵,故称“庐子国”,和周边的巢伯国、群舒国一起,构成了以后庐州府的大致范围。

第一次有了庐州的称谓应该是在隋开皇三年(583),彼时,全国实行的是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开始在建置屡有更替的合肥县设庐州,后来,又改庐州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改庐江郡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属淮南道。唐至德二年(757)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唐代庐州治合肥,下领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管辖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时,为避孝宗讳,改慎县为梁县,治所在今肥东梁园。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无为军,分巢县、庐江二县隶属无为军,庐州只管辖三县,即合肥县、舒城县、慎县。

元朝时升庐州为路,管辖范围最大,下辖合肥县、六安州、无为州、舒城县、梁县、庐江县、巢县、和州、含山县、乌江县、英山县等州县。

第一次有了庐州府称谓是在红巾军大宋政权时期,改庐州路为庐州府,为江淮行省省会。不久,废江淮行省,改属朱元璋设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的江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十三年(1380)正月,庐州府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庐州府改隶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治今南京市)。

清朝江南省地图,从中可见庐州府的范围

合肥本土学者许昭堂先生在《巢湖史话》中考证说,明朝时的庐州府一度管辖六安、无为二州,以及合肥、庐江、巢县、舒城、英山、霍山六县。一直到清朝雍正二年(1723),六安升为直隶州,划英山、霍山属之,才从庐州府分出去。我们经常说的庐州府五属(四县一州),即是指自此以后的建置。

辛亥革命以后废庐州府,保留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关于合肥的简称,历来颇有异议,起码有肥、庐、合等,甚至主张用淝字等。

对于合肥而言,“肥”“淝”“庐”“合”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符号或印记,其中,“庐”出现得最早,并与环巢湖的有巢氏文化密切相关。

“庐”的本意为简陋的房子,而合肥以“庐”为名可追溯至周武王时期。之前,环巢湖流域广大地区为巢国,包含今天的合肥地区,有趣的是“巢”也有房子之意。

2018年8月,我曾受邀参加蜀山区召开的“魅力蜀山、合肥之源”专家研讨会,对东淝河与南淝河交汇于小庙镇区域内等相关课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其实,“淝”作为河流名称,并不止东淝河与南淝河,还有位于皖北地区的西淝河与北淝河。

有人通过仔细考证史料发现,至少从清末以来,合肥就简称“肥”。

1908年,清政府在安徽筹办谘议局,合肥的开明绅士称“此举于吾肥地方有极大关系”。

1929年,合肥发生旱灾。段祺瑞、龚心湛、王揖唐等合肥籍的名人发布告示,称“吾肥不幸,天迭降灾”。

1934年,李鸿章侄孙李国瓌的《瘦蝶词序》刊登于《虞社》期刊,该文开头便是“吾肥工倚声之学者……”。

此外,民国时期很多团体发布信息,都是说“吾肥人民”“吾肥学生”如何如何……晚清淮军诸将,时人也惯称淮肥子弟。 qdPynESNZtYxZIwmNZtl6XOlrRvnzKDthSfdiVItBX0FaH7KI7wHqBkheDgZ+/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