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史前玉文化传播:先统一长三角,继而统一中国

若将这1万年的玉文化叙事从中间分为两段,即对应通常所说的“上五千年”和“下五千年”。其中更为精彩绝伦的内容,是一部完全发生在中华“上五千年”间的玉文化发生发展史;若不是紧盯着考古新发现的材料,去做专业的细致梳理和大胆探究,古往今来还真的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内容。

本书的十三章内容,除了末章是讲述玉石之路的文化传播作用以外,十二章的主体都是介绍考古发现的史前至夏商时期玉器分布的重要遗址。前七章内容,从万年前的东北玉文化曙光到8000年前的辽宁阜新查海文化玉器辉煌,催生以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玉器大繁荣,再到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随后的龙山文化,中原仰韶文化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互动,以及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登峰造极,这些重要遗址都能透露出源自中华“上五千年”的社会生活信息,合起来构成一幅玉文化自北向南发展,先传播覆盖东部沿海地区,再自东向西发展的全景图。

本书接下来的四章,分别介绍“下五千年”间的第一个千年发生的玉器故事,即相当于唐尧虞舜到夏禹夏启建国的这一时间段。涉及四大考古学文化的玉器分布情况,分别是江汉平原的石家河文化 ,以肖家屋脊遗址为代表,甘肃青海一带的齐家文化遗址、陕北黄土高原的石峁文化遗址和广东韶关的石峡文化遗址。四地的玉文化面貌相距数千千米,各不相同,其中的后三者明显传承着“上五千年”长三角地区的良渚文化玉礼器体系,即都以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的组合礼器为核心。这就清楚地显现出史前玉礼器体系化、成熟化的标志为良渚文化。在良渚文化消亡之后,这个体系并没有伴随江南良渚古国的覆灭而消失,反而是向中原、南方等几个方向不断传播。这才有笔者在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后成书的《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之论断:经历数千年发展后,玉礼器传统率先在良渚文化时期形成相对固定的组合体系,统一了整个环太湖地区的礼制制度,该体系中的大部分内容随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地区,奠定了夏商周国家的玉礼基础。简言之,玉文化在距今5000年之际先统一长三角,其后又在距今4000年之际,大体上统一了中国。其后一章聚焦历史上所称夏商两代的玉文化,除了中原二里头遗址和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玉器外,旁及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两个遗址:三星堆和金沙,其用玉年代相当于商末周初。中国史前玉礼器的种类在此回光返照一般地集群呈现,尤其是龙山文化时代兴起的玉璋,占据三星堆玉器的大宗。该章还论及学界近年来形成的新观点:以玉璋作为夏代文化标志性器物的问题,相信会引起关注上古史的读者之广泛兴趣。

至《周礼》成书时所概括的国家神圣化玉礼器的“六器”——琮、璧、圭、璋、璜、琥,从“上五千年”看,至少璧、璜、琮三种是很古老的礼器,而圭、璋、琥三种是在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代新出现的玉礼器。具体而言,璧(包括环)最早,见于首章东北1万年—9000年的史前遗址:吉林白城双塔遗址和黑龙江小南山遗址。璜其次,首次出现在小南山遗址和随后的兴隆洼遗址。琮的出现,相对要晚几千年,那是南方的产物,即长三角史前文化的独创玉礼器,也是良渚古国统治阶层的最爱。反山遗址编号为M12的墓葬出土的玉琮王,四个表面居然精雕细刻了八个羽冠鸟人形神徽,表明此形制的玉器在当时拥有至高无上的等级。圭和璋分别始见于中原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后向西传播到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到夏商两代,才第一次出现璋的生产高峰。六器中唯有玉琥一项,始见于距今约4200年石家河文化的平雕玉虎或玉虎头,其流传范围相对要小很多。

良渚文化反山M12玉琮王局部(羽冠鸟人神徽),浙江杭州出土,距今约5000年

2019年摄于良渚博物院 LJLThC0GY90+1CXR0k26fb4hPpbudp7DM5TK9JzFG6ozQpNntr5xI1htBiR1A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