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历史的观点解读《四书》

陈生玺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合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作品。《论语》《孟子》,秦汉以后都以单行本行世。汉文帝时(前179—前157),《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设博士官,称“传记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大学》《中庸》乃《小戴礼记》中的两篇著作,而《礼》乃五经之一,亦置博士官。所以从汉代开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是当时宫廷和士子必须研读之书。到宋代,程颢、程颐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予以整理,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按照他们所理解的为学进德次序,先《大学》《中庸》,次《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定为学者学习入德之门。朱熹(1130—1200)以毕生精力加以注释,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自此确立。元皇庆二年(1313),元仁宗下令元朝也仿唐宋制度实行科举取士,规定考试题目必在《四书》之中,发挥题意即以朱注为依据,明清两代沿袭此制,六百年相沿未改。所以《四书》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思想影响极大,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不仅上自国子监,下至府州县学以及乡村私塾,凡是读书者人人必读,就是最高统治层的皇家,皇帝本人和皇子们也要读。

这部明代《四书》皇家读本,就是万历初年大学士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皇帝朱翊钧讲解《四书》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皇帝在宫内阅读,定名为《四书直解》。由于朱翊钧初即皇帝位时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这本讲稿用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今天仍不失为初读《四书》一本较好的辅助材料,我们将它整理出来献给读者。

过去长时间极“左”思潮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歪曲,先定性,后分析,摘其所要者大加挞伐,形成了一种新的传统。今天读《四书》时,首先应该摒弃这种偏见。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于1930年审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时曾说:“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见冯友兰《三松堂全集》)这就是说,对古人的著作,应该设身处地了解古人所处之历史环境,同时也把自己融入这种环境之中,以此来理解古人,才能评论他的是非得失。因为我们今天与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完全不同,是非观念亦不大相同,例如孔子讲君君、臣臣,如今是共和时代,人人都是平等的,若是按照今天的观念去看古代,那不是觉得太可笑而不可理解了吗?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按照《四书》的原意,将《四书》中的一些基本要点简要地介绍给读者,让读者带着历史的观点,按照《四书》作者的原意来理解《四书》,而不是以今天的是非观念来理解《四书》。 wgbZEx2l7T0slVjdpWhpxyJastE+NCOaIxrn5xa/6koihi/O3Z6IObb4WlpexH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