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迅
(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的阴暗与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发表多篇小说与杂感,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批判愚昧落后的国民性,坚持启蒙立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集,表现出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不久因国共分裂与大革命失败,愤而辞去教职。同年10月到达上海,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开始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左翼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国民党御用文人进行不懈的斗争。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1927—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月刊》《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引自《辞海》(第七版) Mc9hOeIUrM6tNXnQ0ryQW13IImjV1DSzvwWHoN4zPR21z38HNtwbE78WrBtuSQ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