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连接、相互羁绊,没有谁可以活成一座孤岛。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强调,任何个体想单独达成目标、生存下去,都是脆弱的、势单力薄的,与人建立关系、合作并获取相应的资源和帮助是通往幸福和成功的唯一方式,任何人孤立自己、只靠自己最终都会因为力量的弱小而灭亡。

人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立起来的,他人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会根据自己出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来感知自我。正因如此,每个人都站在生活的舞台上向周围的人们表演,努力展示出自身美好的一面,渴望被社会和他人接纳。这种渴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会不知不觉落入思维的陷阱,沉浸于大脑编织的谎言世界,自己却浑然不知。

——以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其实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了焦点。

——以为别人会看穿自己的紧张,其实别人压根就没有发现。

——以为失恋的痛苦会持续一辈子,其实只用了三个月就好了。

……

这些错误的预判意味着,置身于社会中的我们,并不能够时刻保持理性,也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为,认知、态度、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如果说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人的性格,那么情境就可以立刻改变人的行为。

在某些社会情境之下,人们可能会做出背离自己态度的举动;在强有力的恶意情境之下,本性善良的人也可能会屈从,变成嗜血的恶魔。有意思的是,在假设情境中,谁都觉得自己不会“那样做”,可一旦身临其境,人们就像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驱使,会不由自主地服从。

——当所有人都举手表示同意时,原本自己有不同意见,却也默默地举起了手。

——看见别人打呵欠,自己竟然也萌生了困意,不由自主地跟着打了呵欠。

——以为只有疯子才会杀害自己的孩子,没想到群体压力和对权威的服从会让人丧失理智。

……

最令人类好奇和费解的事物,莫过于人类自己。

个体渴望归属与认同,期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连接,害怕遭遇社会排斥。可是,每个人又在不可避免地排斥着一些人,深藏于心中的偏见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墙。

人性中蕴藏着的共情力量,让父母更加懂得如何照料、帮助和保护孩子,完成代际的基因遗传;也让人们理解和体会同伴的处境,从而提供帮助,保证种族的延续。可是,残酷的战争、令人震惊的种族屠杀,以及频频在现实社会中出现的谋杀、抢劫、枪杀、欺凌等攻击行为,又将人性中的暴力与攻击性展露无遗。

人类的行为令人着迷,同时也令人困惑。人格心理学家在理解人类的行为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内部功能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而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不同社会情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探索的是人类的共性。正所谓“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将会如何行事,但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和相关著述。在此,向那些为社会心理学做出贡献的学者们致以诚挚的敬意!感谢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借助科学理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洞悉人性。碍于时间、精力和个人学术能力有限,书中若有引用和阐释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FvAYKA3JSfrrWN2+TtfvizuE+lwi0WzSzidKVQtTqCBPrHbpp0i9qDq426jeh+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