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7 误导信息效应
别回忆了,你的记忆可能是假的

人生的大事小事,都与记忆撇不开关系。没有记忆,生活也丧失了意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有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把先后的经验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形成个体的心理特征。那么,记忆这个东西,是不是完全可靠的呢?这个还真不一定。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实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遗忘规律,并将其绘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习的20分钟后,遗忘达到了41.8%,而在31天后遗忘达到了78.9%。所以说,记忆随着时光流走,遗忘一直都在发生。

更令人惊诧的是,记忆不只会被遗忘,还可能会被篡改。

画重点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认为,人的记忆会受到暗示性问题、错误信息、个人经历以及当下情绪的影响。在接触到误导性信息后,人们会出现对过去经验和时间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心理现象。

我们的记忆并不是记忆库中所存信息的精确复制品,我们会在提取信息的同时对记忆进行建构,用自身当前的感受和期许把许多不连贯的信息碎片整合起来,重构自己的过去。常见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虚构:谈论一些事情时,就像是它们真的发生过一样,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想象出来的,用于填补记忆缺陷。

错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但在追忆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错误的细节。

屏蔽:个体会记住童年时发生的与某个重大的或伤害性的事件有一定联系的平凡小事。通过对这件小事的回忆,个体不自觉地抑制或阻碍了对那个重大的或伤害性事件的回忆,掩盖了其他记忆及相关的情感和驱力,借此防御痛苦体验的再现。

选择性记忆:只能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会被遗忘。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

情绪性记忆闪回:激起个体强烈情绪的事件,会让个体记得更清楚,越是想忘记,越是记得深刻,比如恐怖袭击、刻骨铭心的虐恋等。

现在,你还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记忆吗? x0dUp/LJc++rHTgyZ8Lf/XlsvymQjWjI39/xLSBeeytj8W4zE4SNYed7fsEy4e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