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4 自我服务偏差
把成功归于努力,把失败归于运气

无论是虚假普遍性,还是虚假独特性,本质上都属于自我服务偏差。

画重点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会朝着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面倾斜。这种过分强调自己对成功的贡献,尽量缩小自己对失败的责任,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得失的行为,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美国专栏作者戴夫·巴里曾说:“无论年龄、性别、信仰、经济地位或种族有多么不同,有一件东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要强。”

当人们在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为了追求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常常会出现一种知觉偏差,即倾向于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表现都要高于平均水平。

在一项针对澳大利亚人的调查中,有86%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业绩高于平均水平,只有1%的人认为自己在平均水平线之下。多数人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哪怕是一个低自尊的人,给自己打分也偏向于中等水平。

受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人们在看待成败时,总是倾向于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外部。比如,企业管理者通常会把利润的增加归功于自己的管理能力,却把利润下滑归咎于经济不景气、员工不够努力、错过了好的机遇等,而不会认为是自己的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存在问题。

自我服务偏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无法看清问题的根源,导致决策失误。不过,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从侧面说明它对人类的生存是有价值的。

心理学家奥尔森与罗斯指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价值感,避免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而感觉不快;心理学家格林伯格认为,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安全感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社会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则说:“认为自己比真实中的自我更聪明、更强大、更成功,这也许是一种有利的策略……对自我的积极信念,同样会激发我们去努力,并在困境中保持希望。” visWHgi0tTpxsHlwzUq8IXgshcBJ09F+5wRN+nO+fweD1kvcqr6pTYAXh9USQN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