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2 虚假普遍性
如果你是我,也会这么做!

美国心理学家李·罗斯的团队做过一个“广告牌实验”:

在学校里询问一些学生,是否愿意在胸前和背后挂上一个广告牌在校内进行宣传。在知晓学生的意向后,再请他们猜测其他同学是否会同意。结果显示:当某位同学自己愿意时,会倾向于认为其他同学也愿意;相反,当某位同学自己不愿意时,会倾向于认为其他同学也不愿意。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以己度人”,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普遍且适当的。就算这些想法可能是错的,人们仍然会觉得:“我的想法(做法)没错,换成别人也会这样想(这么做)。”他们以此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正当化,劝说其他人认同自己。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虚假普遍性”。

画重点

虚假普遍性,是指人们为了增强自我形象,常常把自己的特性强加到他人身上,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过高地估计他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认可度。

正如心理学家塔尔玛德所说:“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所有事物,而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那么,这种虚假普遍性的认知偏差是怎么产生的呢?

人们在进行判断时需要借助一些信息来进行分析,而最容易获取的信息莫过于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所以,人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作为重要线索对他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别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 UOZBCsZYkePtQ9fYuq9b79TptQ5VzAY1vpZ62ynLJENjqSfm3jyprBIO+pV7ER8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