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开青木瓜,一瓢洁白的瓜子,闪着珍珠样的光彩。幸福注定是她的。
——陈英雄《青木瓜之味》
对于越南的最初印象,就来自这部电影。
故事围绕着一个叫梅的小女孩展开,一系列的长镜头、空镜头、蒙太奇的交错,让整部电影充满了诗意。微笑的佛头、青蛙的鸣奏、知了的聒噪、木瓜树上缓缓流下的乳白汁液引来湿热里忙碌搬东西的蚂蚁,充满东方式的古典美感。
青木瓜是越南最有代表的植物,传统安静的越南人家小院和街道边,随处可见的都是青木瓜树。青木瓜的枝叶茂盛浓绿,相对于湿热的越南,充满了清新的美感。
梅就像越南的青木瓜,也像千千万万越南的传统女子,我曾经在脑海里描摹过梅的形象,直到看到一张标号LTA 167的黑白照片。
一身白色的奥黛,双手提着越南斗笠,轻轻倚着门,微微低头,含蓄,不知在思考着什么,这个少女不就像极了梅吗?
拍下她的人,叫郎丹(Long Thanh)。郎丹是越南有名的黑白画作大师,他善于通过抓拍表情和细节来反映人们的内心和生活。在拍下照片之后,通过黑色画笔在冲洗后的照片上进行简单的后期加工,笔法细腻。画作的主题通常是越南本土人的日常生活。
这些画作根据照片拍摄日期的远近、画幅大小以及后期修改的难易程度,价格在几百至几千美元不等。如果有幸,不仅可以在这个艺术画廊欣赏到近百张摄影画作,还能看到郎丹现场作画。如果投缘,他还会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
但那天的我,不够幸运。郎丹叼着一个复古的烟斗,穿着白色棉背心,坐在店铺前的台阶上,看着远方。我看看他,想着自己也不会说越南语,便不再打扰。
在越南芽庄的回忆,竟然是郎丹的个人画廊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婆那加占婆塔,没有;钟屿石岬角,没有;泥浆浴和珍珠岛,更没有。
28天的长航程对于邮轮游客来说,是真正能感受到什么叫作船就是目的地,但对于海乘而言,则是无法尽兴的旅行。从上海来的这一路,香港被IPM(留船办公),胡志明市离港口太远,好不容易等到了芽庄,却是一个Tender port(接驳港),需要坐接驳船前往码头,无疑又缩短了游览的时间。
一路走走停停,满目所见,仿佛到了一个20世纪低配版的三亚。但很快,道路两旁被修建得像蘑菇云一样的行道树,提醒着我这座城市的个性。
城市老区里的居民区透着一股土洋结合的味道,两层的房屋,有着肉眼可见的区分度,下层像是个棚户区,灰色水泥的原始胚子,不加装饰,开店的,卖水产的,直溜溜摊给路人看。上层居住区则是地中海式的窗户,五彩缤纷,青绿色的隔壁是嫩粉色,湖蓝色又和柠檬黄对望着,三角梅绕窗攀援,有情调的家庭,还会在阳台上豢养小黄雀。
如果走累了,可以喊上当地的黄包车代步,他们会很热情地招呼你“one dollar, one dollar”(一美金,一美金),但等到下车的时候,总是要多付一个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