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日本 福冈(博多)
Japan Hakata

若说起从中国出发的邮轮,80%以上的航线,其中一站会有福冈。福冈的邮轮港位于博多,也是日本最为古老的港口之一。这里商业发达,一出中央车站就有阪急,还有博多运河城这样的城市综合体,喜欢去日本购物的朋友,总能满载而归。当然,这个城市也有属于自己的亮点。

博多拉面

炸猪排、煎牛排、烤三文鱼排、意大利面、比萨和Pasta,吃多了邮轮的西餐,会特别怀念中餐的味道,可并不是每个港口都有下港即到的中餐厅,即便有,也很少有正宗的中餐,因此日本料理成了最好的替代品,一碗拉面可以稍稍让思乡的胃略感舒服些。

汤饼,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日本的博多拉面与札幌拉面、喜多方拉面并列为日本三大拉面。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是从“1941年坚森太郎在博多川开设了一家屋台,主要售卖煮在豚骨汤中的普通拉面”开始的,这便是博多拉面的鼻祖。

豚骨汤,拉面的灵魂,使用纯猪骨或猪骨掺杂鸡骨,大火熬制至汤色雪白醇厚,浓而不腻。而豚骨,在博多拉面中还提供盐味豚骨、酱油豚骨、味增豚骨三种口味。

“再来一碗”,在日文里被称为替玉。替玉制度也是博多拉面最大的特色。由于博多拉面所用面条很细,如果一次性煮太多的话,面条放在汤中会逐渐吸收面汤,时间一久,面条就糊在碗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博多拉面在下面时的量就有意地缩小,让顾客可以4〜5口就吃完一份面。对于食量大的顾客,他们可以再点一份面,等吃完后再往碗中添上新煮好的面。

配料可以自己选择,基本是叉烧肉、豆芽菜、葱花,木耳丝、溏心鸡蛋、海苔等。优质的猪骨汤、丰富的营养以及松紧口感好的细面,再搭配自己选择的配料,让人忍不住想再来一碗。

在博多最常见的拉面品牌应该就是一兰了,但是并不好吃,原因是——太咸!一兰拉面的重口味提醒了我,毕竟日本还是发明了味精的国度啊。

茶亭惊鹿

拉面太咸,就去喝喝茶吧。

中国有许多传统在日本被发扬光大,茶道就是其中之一。

某天我在市内闲逛,竟误入了一个幽深的小院子——乐水园。

进门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一边竹篱笆,一边土瓦墙,不宽的路两边,挨着种植了高大的宽叶树木,使得这进门的小道更显幽深。被好奇心驱使的我朝着这条被人为精心营造的路线一直走,道路都由圆石铺就。路的尽头,拐弯,瞧见了一处小景,那是日本庭院里常见的惊鹿,也就是自动取水的小竹筒,而后竟是个小园子。石板桥,石灯亭,还有坐在石凳上闲聊的日本夫妇。园内中间一方池塘,树木高大繁茂,遮住了外界的大部分光线,使整个园子更显清冷幽静,就像个天然空调,待一会儿就觉得浑身凉快了不少,与园子外正值暑热的福冈城完全是两重天地。

园内是一间巨大的古典木结构日式民居,刚走到门口,一位热情的穿着和服的女子就将我迎了进去。

在一间榻榻米的房间坐下,纸门外就正对园子池塘,风景不错。那和服女子为我端上了一碗茶,还配了一小块薄荷糕。

我这才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处茶室!原来日本专门喝茶的茶室是这样的!

浓绿的茶,盛在一个陶碗里,是用点茶手艺泡的。吃一口茶,咬一口糕,古人都说吃茶吃茶,就是这种感觉吧。

整整静坐了半个小时,离开乐水园的时候,我觉得浑身舒服,也没有之前在烈日下行走多时带来的燥热疲惫。古人说,茶,可以清凉解暑,竟在福冈,才有了如此深刻体会。

日本庭院

福冈的水很美,外有海洋,内有运河,更有园林里的静水流深,比如,日本庭院。

高大的木墙和巨型木门把庭院围得严严实实,仿佛养在深闺的少女。

买票进入庭院,入口的木牌上写着“回游路”三个字:不走回头路,经典的巡游式庭院。围湖一圈是游客步道,曲曲折折,四周都是矮松和不高的景观树,在不大的面积里,尽可能营造出曲径通幽、步移景换的效果。

庭院中间是大片湖水,不深,为了丰富水流的层次感,用鹅卵石堆叠造成了落差,又用碎石铺出了浅滩,于是有了活的水流,还有小瀑布。水流之上是古朴的纯木小桥,各色锦鲤在湖中巡游,悠哉悠哉。

庭院的角落还有一处日式的特有风景——“枯山水”。用细砂、造型石和树木设计的无水胜有水的园林景观,一条条、一圈圈的细砂纹理模仿水波纹的层层叠叠,由窄及宽,惟妙惟肖。

走在那纯木小桥上,总有种梦回唐朝的错觉。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唐朝时,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在长安,那时城市里的园林是个什么样子呢?我猜大体也许就是这日本庭院的放大升级版吧。

走出古典派的日本庭院,就是福冈的大濠公园,据说是仿杭州西湖而建,园内以桥连接四个绿意盎然的小岛屿,景观十分现代化,反而失了些乐趣,倒是环湖的白色跑道略显抢眼。

祇园山笠

7月来到福冈,阪急前,神社里,以及散落在博多街头那些高达10米的装饰物没法不吸引游客的眼球。

这些装饰物,被称为山笠。每年7月,是福冈最有名的为期半个月的祭祀庆典——山笠祇园祭。其目的是纪念一位在1241年地震中制止瘟疫的高僧圣一国师,同时祈求不再有瘟疫。后来,人们便模仿圣一国师的布施棚制作山台,在山台上布置神圣的物件,还诞生了扛着山台上的圣物在街道巡游的传统。

但由于牵扯到电线、电灯的安全问题,山笠就被分为放在街头装饰用的色彩鲜艳的“饰山”和在节日活动中扛着走的“抬山”两种。装饰山笠高达10米,人们首先会被它的巨大和绚丽所吸引。要组装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需要十数人一起制作完成。材料有但不限于竹子、锦缎、陶瓷、日本纸等。山笠的底座、山台的正面与背面都有华丽装饰,不过当你站立一旁细细欣赏,会发现每一面的装饰都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从典故传说到现代事物,有模仿武士和当红动漫主角做成的人偶,丰富多彩。人偶的面部表情,衣服的褶皱,还有那些波浪的变形图纹,只要凝视细节,你就会感受到制作者的手法与品位。

祭,在古代,主要带有祭祀、纪念的含义,到了现代,基本就融入了西方狂欢节的属性,“抬山”自然是山笠祇园祭的重头戏。

据说,祭典一般从7月10日就开始,直到高潮的7月15日。男子们肩扛重达1吨的名为“山笠”的祭礼用大花车,全速跑过博多市内。清晨,随着鼓声的响起,第一架山笠出发。5公里的路程要在30分钟左右跑完,不但要比谁的时间最短,还要展现姿态的雄伟美丽。

虽然我没有那么幸运,刚好在“抬山”的那天停留在博多,但通过友人描述,倒觉得和家乡宁波宁海前童古镇的元宵会颇为相似——人们抬着有特定含义的华丽装饰物在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子里,在所处的地方开展一定规模的巡游,且这种巡游都有某种原始的纪念意义,而今,则成了拥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旅游活动。

若是错过了7月的博多,也不要紧。在博多的栉田神社里常年展出着高达十几米的山笠。

栉田神社是在日本古代最后一个平安时代建成的,在丰臣秀吉手里发扬光大,是博多人的信仰中心,每年的“抬山”巡游也是从此出发。神社里有迷你版的鸟居,还有和布鲁塞尔撒尿小童雕塑相似的雕塑作品,都值得一看。 oj/SsxhzIn008EYJf25CwR1Kn1XHyTI32a4HjCvlHkDKL90mptmXBGuOGHZ5EP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