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

认知是什么?认知其实包括孩子大脑的一切感知、思维、想象等过程。讲起来很抽象,但它其实表现在一些基础的能力上,比如说注意力、观察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这些能力汇集起来,就转成比较高层次的认知,孩子就会面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当中的因果逻辑,然后往上长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基础的认知能力,事实上在阅读中,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学习和加强。

接下来,我要分三个部分来讲解,如何透过阅读去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观点取替能力”,以及“创造力”。

在加拿大生活的5年,我基本是和孩子们泡在图书馆,我的两个孩子分别从5岁和3岁,成长到10岁和8岁。他们在图书馆老师的带领下,看过很多很多有趣的绘本。那时候我就惊讶地发现:好的绘本除了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观点取替的能力,能了解从别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会是什么样子。

观点取替包括三个方面:视觉的观点取替、认知的观点取替和情感的观点取替。举个例子,我记得有本绘本叫作《鸭子?兔子?》,这本书画面上的动物,从右边看像是长长耳朵的兔子,但从左边看又像是嘴巴长长的鸭子。然后两方从不同角度看,相互争执这到底是鸭子还是兔子。在这本绘本中,孩子有机会看到不同视觉角度造成的不同观点。通过绘本教育,能让孩子收获同理心。这是AI时代,孩子最应该具备的特质!

创造力其实是很难教的,因为它牵涉到更复杂的向度,比如说“流畅、变换、独特跟精进”。我在讲座中,做过一个调研,手上拿一个纸杯,然后我问家长和孩子们:“纸杯可以拿来做什么?”大部分孩子和家长会回答:“拿来装水。”

有一个5岁的小朋友,回答到:“纸杯可以装水、装开水、装汽水、装果汁、装牛奶……”她可以无限地一直装下去,装各种饮料。我马上就表扬了她,这个孩子可以在同一个向度上的流畅度很厉害!

有一个8岁的男孩回答到:“杯子不只可以拿来装水,它也可以拿来当笔筒,它可以拿来当帽子,剪一剪它还可以做风车。”我非常赞叹他的回答!他是在不同的向度产生很多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变换性”。这是创造力的另一个维度。

最后我还问了一个13岁的女孩,她并不是在同一个向度上说出很多很多答案,也不是产出很多不同向度的答案,但是她讲出的那个答案太有趣了,她说:“我可以把它烧了后,做成灰迹艺术品!”你问一百个小孩,不会有一个小孩说得出这种答案的,那这种孩子创造力的特性,就叫作“独特”。

创造力呢,看起来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就好像突然在那里了,也不知道怎么教,但其实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好的引导,去观察、发现、思考、推理,孩子的创造力是可以被教出来的。暑假多带孩子们去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多看、多去感受,也可以亲近大自然,去感受更纯净的能量,来提升孩子们的认知!

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人类情绪主要并不在高层次的大脑皮质区运作,而是在边缘系统这些比较低层次、比较原始的脑区运作。而当情绪主要是在原始脑区运作的时候,造成的一种结果就是,我们人类的情绪运作可能比动物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如果在大脑皮质区运作,一个外界的讯息进来,经过处理,我们其实是可以经过学习,然后很好地做出回应。可是如果情绪在这种比较低等的脑区运作,它就会以一种近似于本能或反射的方式做出回应。

当情绪是以一种接近于反射,或是本能的方式在做回应的时候,我们在情绪处理上,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难题,叫作“情绪一来,就淹没了理智”。因为我们来不及思考再反应,也很难由意识去掌控它。于是,发生的状况就是,我们父母明明知道我们不该生气,可是我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们明明在知识和理论上知道我们应该要怎样回应,可是就是做不到。

除了生理机制的设计外,另外还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面,是缺少应有的情绪教育的。在我们的文化里面,很重视智能的教育、知识的教育,但是我们其实不太在乎情绪的教育。这导致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知道要如何追求成功、追求卓越,却从来没人教过我们,要怎么关照好自己的情绪。

然后,到了有一天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我们其实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教孩子管理好情绪。在长期的压抑跟忽略下,我们常常弄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情感状态,也无法掌握怎么样才叫作合宜的情绪。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不太关切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孩子受伤了,我们就会和他说“你不要哭”。孩子做了很棒的事情,我们不敢赞美孩子,害怕他们翘尾巴,得意忘形!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高兴也不敢高兴、生气也不敢生气、难过也不敢哭。长期下来,孩子们的身心是极不健康的。

我们作为父母,对自己的情绪也不太清楚,比如我的阳光妈妈闺蜜荟的姐妹会告诉我,当她看到自己的儿子摔倒了,心里明明是担心,当场反应却是生气,去骂小孩说“你为什么不好好走”?甚至还揍他。

这种状况很明显的就是我们父母的情感表达不当。我和她一起探讨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当场她应该对儿子说:“你有没有受伤啊?”先表达你对孩子的关心,然后和孩子说“走路要好好走,你如果受伤了会让妈妈很担心”,而不是当场以愤怒的情绪去取代你的焦虑。

除了对孩子,在婚姻上也是这样,我们中国人的婚姻的特性是所谓的“高稳定、低满意度”。这跟我们在情绪表达太弱有特别大的关系。我自己和我的先生就在这个上面踩了太多的坑,从小成长的历程中,对于情感的忽视和压力,导致我们在进入真正重要的情感关系时,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我们往往都在情感这一块处理得很薄弱。因为我们练习的机会少、运作的机会少,不知道如何自我辨识,也不懂得如何辨识他人的情绪。

我们从离婚的边缘,走到现在的亲密无间!太感恩了。他全力支持我的事业,用他伯克利博士后的才能帮助我一起打磨课程,因为通过我们的真实改变,萃取出的方法论,我们希望能践行到更多的家庭关系上,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少受苦。我们不仅要自己的家庭好,我们还要更多的中国家庭能够其乐融融。 lf3o7VK0/ksDTPI3xtbQnntZ19w9okr2u+5qN4xkgRx4z9Eh4Z269SKzHYYB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