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为是如何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

行为对幼儿的意义是,它推动了幼儿心理的发展。认知学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世界作用于儿童的中介。而幼儿无时无刻都处于活动中,都在做动作,都在发展着他们的行为。可以说,要衡量幼儿心理的发展,就要看他们的动作尤其是精细动作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幼儿通过动作、活动与世界接触,然后才能认识世界。幼儿的一切行为都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是,心理主导着行为,行为反过来又影响着人的心理。前者我们都理解,行为受心理支配,是心理的表现形式。但行为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呢?

一个人觉得很委屈,于是他开始哭,结果越哭越委屈——委屈的心理导致了哭泣的行为,哭泣的行为又强化了委屈的心理。

一个人心情很不好,愁眉不展,朋友逗他:“笑一笑,笑一笑。”于是他笑了笑,心情果然好了一些——积极行为改善了糟糕的心情。

一个人很想学习,但是有拖延症,因此感到焦虑、痛苦——心理和行为不一致,会导致人紧张、焦虑等,这叫作认知失调。终于有一天,他开始行动了,焦虑的心情变得好了一些——行动可以缓解焦虑,使人的内心达到平衡,尤其是心理和行动一致时。

一个人不喜欢学习,迫于环境,他尝试着去学习,却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讨厌学习——行动改变了认知。

以上例子说明,行为的确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积极行为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反映在幼儿身上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小朋友原本不喜欢画画,妈妈却给他报了一个画画班,没办法,他只能勉强学。但渐渐的,他竟然也画得有模有样了,于是,他体会到了画画的乐趣,真的喜欢上画画了。从此以后,他不但积极地上画画班,还一有机会就画画。

这就是行为改变了心理,心理又促进了行为。

行为也会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形成思维定式。

一个幼儿偶然通过交换物品和一个小朋友成了朋友,于是他就认为交换是交朋友的方式。以后,当他想和谁交朋友的时候,就拿着自己的东西去和对方交换。他不知道,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交到朋友,如分享、一起玩耍、有共同的兴趣等。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这些行为渐渐发展出来,他发现,通过这些方式也可以交到朋友。于是,他的思维定式得到了改变。

可见,行为推动着幼儿的各种认知不断向前。

幼儿的四肢和身体发展推动着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幼儿的哭闹、博取关注、攻击等行为推动着他们去体验情绪、情感是怎么回事,幼儿的叛逆行为推动着他们去体会欲望是怎么回事,幼儿的游戏和观察学习行为推动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幼儿的社交行为推动着他们去寻找归属感……

他们用行为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得到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适应外界社会。假如没有行为,幼儿的成长一定会很缓慢。

幼儿每天都会出现各种行为,因为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想帮助幼儿发展,但是有时候却不知道幼儿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幼儿又不太会表达,这个时候,观察幼儿的行为就成了我们了解他们内心的一个重要途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说,人的心理犹如一个黑箱,我们无法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但可以通过行为进行推测分析——人的感知觉、思维、情绪情感、欲望、兴趣、意志、能力等无不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行为,人与人的沟通将会更难,因为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有一定的欺骗性,行为比语言更真实、更直接,通过行为更能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因此,了解幼儿的种种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可以帮助我们看见真实的孩子,由此才能给他们真正的爱和帮助。 A+B9Mwic1p1XBTMtpwnKa2Udl1U717DkczADuCGysUj+J1KDgGe1QKP3oDz57n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