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哭闹:需求未满足2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

一家超市里,一个5岁的小女孩骑在一辆儿童单车上号啕大哭,哭声持续了十多分钟,引得路人侧目,但她的家人却不见踪影。超市的工作人员只好用广播寻找她的家人,不久她的爸爸来了。但这位爸爸并没有去安慰已经哭了十多分钟的女儿,而是生气地向他人抱怨:“她骑单车撞了人,我们让她道歉,她不道歉。姐姐就拧了一下她的脸蛋,她就开始大哭。都不要管她,让她一个人冷静冷静。”

小女孩为什么不道歉呢?这件事让我想起我童年时的一次经历,恰好也是骑单车。

那时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有一天正在操场上练习,迎面走过来一个人,手中提着一个水壶。看见她过来,老远我就开始紧张,心里想:“千万别撞上她,别撞上她……”然后,砰的一声,我的车轮就撞上了她手里的水壶,玻璃胆顿时碎了一地。当时我就懵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心里难受极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不敢走。好在人家没有为难我,后来妈妈替我向人家道了歉,并赔给对方一个水壶。

人在做错事情之后,心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呢?是压力、自责,同时又害怕被他人指责,不知道该如何善后,这些情绪形成的压力使我们没有力量立刻向对方道歉。如果这个时候外界再向自己施压,特别是亲近的人指责自己,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升级,并对外界充满敌意。成人会用吵架释放敌意,小孩会用哭闹释放敌意。

在上面这个事件中,父母最错误的做法是在孩子哭闹时,爸爸抛下她置之不理长达十几分钟。这会给小女孩带来怎样的伤害呢?心理学家李雪分析道:“当孩子哭泣时,没有回应,是把孩子置于地狱般的煎熬中,极大地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父母们都有这个经验,越是不理孩子,孩子越是哭得声嘶力竭。这种声嘶力竭其实是一种呼唤,呼唤父母“快来关注我、安慰我,我很痛苦”。可是,有些父母接收不到孩子这种讯号,依然不理孩子,还美其名曰让孩子“冷静冷静”。是的,有时孩子是“冷静”下来了,不哭闹了,但这代表他的负面情绪消失了吗?并不是,而是他对父母回应自己感到绝望了。

哭泣是一种呼唤,代表孩子想要与你产生情感链接。

不哭是一种绝望,代表孩子关闭了那扇情感链接的大门。

与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内心是脆弱的、没有安全感的。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为孩子的内心输入安全感,让他有力量去承担责任。如何给孩子安全感呢?跟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这个立场是基于爱,而不是对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没事儿,超市里人多,难免碰到人,道个歉就没事儿了。”如果孩子不愿意道歉,父母可以替孩子向对方道歉。

这么做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始终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哪怕自己做错了,父母仍然爱自己。而在态度、语言和行为上,父母都是在给孩子释放压力。这使孩子有力量去道歉。就算这次没有道歉,下次也有可能道歉。这样做,就不可能把孩子逼迫到哭泣的边缘。

但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孩子还是哭了,并且像案例中那个小女孩一样大哭不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用拥抱与孩子共情,给孩子温暖

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则小故事:

一个流浪汉在地铁里歇斯底里,周围人都不敢接近他。这时,一个心理医生冲上前去紧紧抱住了他。开始,流浪汉不停地挣扎,但心理医生并没松手,也不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着他;渐渐地,流浪汉开始安静下来,并缓缓用手也抱住了心理医生。

这个时候,呵斥、暴力,可能都无法让流浪汉安静下来,拥抱却可以。为什么呢?因为拥抱代表心理医生看到了流浪汉的脆弱,并愿意去接纳和抚慰他的脆弱,这种温暖软化了流浪汉内心的“剑拨弩张”,于是他就安静了下来。

所以,当孩子大哭不止时,最好的方法是紧紧拥抱孩子,静静地陪着他,哪怕不说一句话,孩子也会渐渐安静下来。最错误的做法是冷漠对待、置之不理,让孩子在被抛弃的感觉中煎熬。

网上有一个网友这么说:“小外甥女出去逛街都是坐推车,从出生起父母就对她进行延迟满足训练,幼儿期对待孩子也是情感冷漠,非常教条,孩子1岁多就开始变得孤僻,3岁多越来越严重。”

教会孩子用语言理性表达情绪

哭闹是孩子表达情绪或诉求的一种方式,但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是用语言来表达。但因为孩子年龄小,还没学会这种方式,所以就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我们可以把正确的方式教给他。例如,“我想要那个玩具,说好几次了妈妈都不给我买,我心里很难过,特别特别难过,妈妈能满足我这一次吗?”

人在表达时,需要调动大脑、整理语言、思维和逻辑,当孩子的大脑忙于这些工作时,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哭闹了。另外,一旦孩子把感受表达出来,情绪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哭闹的意愿就降低了很多。尤其是当父母知道了他的感受,尝试着去满足他或与他共情时,孩子的情绪可能就完全消失了。所以,教会孩子用语言理性表达情绪和诉求,也是避免孩子哭闹的方法之一。

前两种方式都是在顺从孩子的意愿,充分体恤孩子的感受,这依然是在满足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因为全能自恋感的消失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是建立在先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所以对孩子的成长要有耐心,不强迫孩子必须、立刻能做到什么。只有让孩子的内心有充分的安全感,他才有力量去做这个社会要求他做的事情。

通过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程度地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以及以上这三种方式,就很有可能培养出一个自信、有安全感、情绪稳定、懂得表达自我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经常哭闹呢? 6NmmsPaDLGvKIcm+T/k4e4FIWwODIueYsCkINGxUg2JS0xcMGg698VcmV+Xley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