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哭闹:需求未满足1

孩子哭闹不可怕,可怕的是哭闹到要自残。在一个教育节目中,一个小男孩的表现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哭闹。

这个小男孩一天之内哭闹多次:大声地号啕大哭,抱住妈妈的腿不撒手,躺在地上打滚,不断站起又重重摔坐在地上……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触目惊心、目瞪口呆的是,他竟然哭到用头撞栏杆!

究竟是什么事让这个小男孩如此伤心,如此生气?

原来是妈妈不给小男孩买零食、买玩具,不让他吃点心……总之,就是各种不满足。这让小男孩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崩溃!

为什么小男孩一不被满足就情绪崩溃?让我们从生命的最初说起。

婴儿刚出生时,是带着一种感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叫“全能自恋感”,即“我的所有需求和意愿都会无条件被满足”。无疑,这种心理一定会受挫!因为无论父母如何宠爱自己的孩子,也不大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

而当他们的需求或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全能自恋感就遭到了破坏,这时,无助、委屈、愤怒等情绪就充斥了他们的内心,哭闹行为正是这种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哭闹行为产生的原因是——需求或意愿未满足,或者说是“全能自恋感”遭到了破坏。

所以,每次小男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哭闹。多次得不到满足,哭闹就会升级。最后,竟然发展到用头撞栏杆!这说明,他内心的负面情绪累积到了极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种哭闹行为?按照“全能自恋感”原理,似乎只有百分之百地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显然和现实是有矛盾的。不但父母无法百分之百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社会接触后,社会和他人更是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那么幼儿的哭闹行为该如何解决呢?

0~1岁的孩子,要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

既然全能自恋感在婴儿出生时就已经产生,那么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就得从婴儿时期开始。0~1岁是婴幼儿全能自恋感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合理的需求,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而是自恋地认为:我的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父母都应该满足。这个时期,他们不懂得等待或延迟满足,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我要什么,就会立刻得到。

他们这种意愿往往会和现实产生强烈的落差。例如,婴儿这一秒饿了,下一秒就要喝到奶。可冲奶也要花时间,但婴儿不懂,而是主观地认为:妈妈为什么没有立刻满足我喝奶的需求。他更不明白,大人为什么不让他抓饭菜,为什么不让他撕卫生纸。这个时期的他,对现实几乎毫无认知,大脑完全被“全能自恋感”支配,而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会立刻情绪崩溃。

所以我们会看到,婴儿的哭闹就像水龙头一样,说开就开,完全不需要启动时间。要想让这个水龙头关上,或者不常打开,唯一的办法就是——无条件地甚至是百分之百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做是基于三点原因:第一,他们对现实毫无认知,不懂得迁就现实,所以我们唯有迁就他们,才能让他们停止哭闹。第二,这个时期他们的需求非常简单,无非是吃喝拉撒睡玩,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能满足。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满足他们呢?第三,唯有在这个时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全能自恋感,才有利于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和自信的人格,那么以后他们才有能力承受不被满足的时刻。

错误的做法是和孩子的欲望对着干,刻意训练孩子。例如,孩子想吃的时候不让他吃,想睡的时候不让他睡,哭的时候不抱他,美其名曰是为了“训练”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惯”孩子。殊不知,这个时期怎么满足孩子都不算“惯”,这个时期孩子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

如果这个时期多次不满足会使婴儿的全能自恋感受到重创,在成长的过程中甚至长大成人后,一遇到不被满足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敏感脆弱、易怒、哭闹等情绪,造成极度渴望物质等后果。我们可以想象,那个用头撞栏杆的小男孩一定是在婴儿时期就没有被好好地被满足过。

所以,0~1岁的孩子,父母要无条件地百分之百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不仅是这个时期最好的应对方法,也是为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做准备。

1~3岁的孩子,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当然,永远百分之百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可能。所幸,随着婴儿慢慢长大,他们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着我转的,并不是我所有的需求和意愿都会被满足。

但是这个时期,他们的这种认知又不清晰,模模糊糊地觉得全能自恋感是不合理的,同时又无法承受不被满足。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一边满足,一边讲道理。

例如,孩子扁桃体发炎,医生建议不能再吃膨化食品,孩子也表示听医生的话。可当妈妈把薯片、虾条收起来的时候,孩子又接受不了,开始哭闹起来。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吃太多你会生病,但不让你吃你又不开心,这样吧,每天吃两片好不好?这样,你既可以吃到薯片,又不会加重病情。”这时,孩子是有可能接受父母的建议的。

这个做法就是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又要向他传达这个需求是不合理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在当下制止孩子的哭闹行为,长远来说,也可以帮助孩子渐渐消除掉全能自恋感。

但要注意,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父母也能满足,就要大方爽快地满足,不要为难孩子。

3岁以上的孩子,要告诉他们不能满足的原因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已经没那么强烈了。而被充分满足过,孩子也形成了较为自信的性格内核,这时就相对能够承受不被满足的时候了。那么这时父母就可以大胆拒绝他的一些不合理的需求。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5岁的小侄女在大家庭中长大,从小家人就对她特别关爱,基本上是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一次让我给她买橡皮泥,我拒绝了:“已经买过好几次了,是不是买得太多了呢?你想想。”她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好吧。”虽然她也会失落,但并不会因此产生太强烈的负面情绪,更不会因此而哭闹。

因为此时她的内心会有两个认知:第一,我这个需求是不太合理的。第二,这次不被满足不代表什么,下次只要我的需求是合理的,就会被满足,因为以前我的很多需求都被满足了。

因为被充分满足过,所以内心没有“得不到”的恐惧,所以不会用极端的方式——哭闹去威胁大人、索取她想要的东西。

这个事例也纠正了我们的一个错误认知:过多地满足会让孩子对物质形成贪念。其实正相反,是过少地满足才会使孩子对物质形成贪念。而且,如何定义“过多”?婴儿时期怎么满足都不算过多,3岁以后胡乱满足一个不合理需求就算过多。

所以,对3岁以上的孩子,当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可以直接拒绝,但一定要告诉他具体的原因,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分辨什么是合理的需求,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

总结来说,就是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要跟他讲道理,无条件满足就好;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试着跟他讲道理,不要一味满足。这样,才是避免哭闹最有效的办法。

经过这三个阶段,孩子会渐渐打破(主动打破)内心的“全能自恋感”,他逐渐明白,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这是客观现实,哭闹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接受才是正确的做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成人在面对他人的拒绝时,依然无法承受、会哭闹,就是因为在童年时自己的全能自恋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XdfSbjgbs7oHPCysm2gbWdaB4p/kFw081qJbBd8PEGQ/vLSqSNIWK4GP2T7Cvk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