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的情绪怎样影响孩子的情绪

影响孩子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先天气质、认知能力、周围人的情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平时受家庭生活影响最大,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也更为深刻,所以受父母情绪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最早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父母元情绪”的概念。所谓“父母元情绪”,指的是面对儿童的情绪表现,父母也会产生某种情绪和感受,而这种感受决定了父母面对儿童情绪时采取的行为方式,这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通常来说,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情绪教导型父母相对而言更能有效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教导型父母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高情商父母,他们通常理性而温柔,既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又对理性引导有一定的方法。因此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他们能够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者绘画等形式表达,让情绪得以流动和发泄;他们也善于帮助孩子梳理情绪产生的原因,给孩子划定一定的规则和界线,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但解决了情绪问题,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理解规则中形成基本的好习惯。

这里的前提,当然是这些父母往往具备比较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不容易受到孩子情绪的影响而让自己陷入情绪对抗中,他们会把负面情绪当作自己和孩子成长的机会,因此在引导孩子情绪时也更有自己的思路和目标。也许一开始做到这样并不那么容易,但是父母持续地用这些科学理性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掌握这种情绪管理的路径,再遇到一些情绪问题或现实问题时也就不那么恐慌了。

2.情绪回避型父母容易导致孩子回避和否定情绪

情绪回避型父母往往不太在乎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他们认为情绪是主观的、不理智的,对事情的解决往往没什么用,所以会下意识地避免谈论情绪。他们在自己遭遇情绪困扰时不会表达出来或者和家人交流,而是闷在心里自己消化。孩子也在模仿大人处理情绪的方法,想要教孩子正确处理情绪还要从我们大人学会表达情绪开始。

他们可能会意识不到孩子有情绪。孩子的哭泣、难过、愤怒等,在他们眼中可能不是情绪,而只是不恰当的行为。举个例子,有的小琴童在练琴时因为难度太大而受挫哭泣,父母可能会说:“哭有什么用?再哭你也学不会曲子呀!别哭了,赶紧练琴吧!”这句话表面上看没有问题,在心理学上可以归为“超理性行为”,只从理性来讲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一个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听了一般会赶紧去练习。但2~6岁的儿童,行为受制于情绪是非常明显的特点,对于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或者当下遭遇情绪困扰的孩子来说,这样超理性的话无法从情感、心理上安抚到他们,也就无法让他们调整外部的行为。很多父母发现,光批评和指责没用,也要哄着,要鼓励,这正是引导情绪的好时机。如果大人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只解决他们的行为,无异于去推动一座冰山,是非常艰难的。

了解孩子行为冰山下隐藏的真实自我,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困扰、情绪来源以及他们的期待,从源头出发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才会事半功倍。

3.情绪失控型父母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情绪混乱和失控的状态

这个类型的父母也很常见,他们也许天生属于情绪易激动的类型,也许他们在原生家庭中积累了一些负面情绪,所以他们在面对一些相似的情境时,情绪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更容易处于大脑卡住、情绪失控的状态。

非常典型的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孩子出现一些极端情绪,如生气、哭闹,父母的怒火会立刻被点燃,然后以更激烈的情绪来压制孩子的情绪。一开始这样也许是有效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绪管理能力一直缺失,他们也会下意识地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情绪,如更加大声的哭闹,更加愤怒的反抗等。而且父母容易情绪失控,孩子的大脑也常常处于报警状态,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商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这些孩子往往在情绪中纠结、痛苦,甚至直到成年后也只以为是别人在惹自己生气,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情绪根源。

4.情绪不干预型父母能让孩子的情绪自然流淌,但如果孩子情绪比较严重时,则需要有效干预

情绪不干预型父母是相对来说心态较好、比较佛系的,他们能够理解情绪是一种自然流淌的感受,不应该压制和否定,因此他们不会否定孩子的情绪,这也容易让孩子处于比较安全和自由的状态。但不足的是,这些父母往往觉得情绪会自然而然消失,无须靠人力来干预。这在有些情况下是适用的,因为大部分情绪都有衰退期,一定时间之后都会慢慢消失,但是这种被动处理情绪、等待情绪自然消失的态度是不足够的。生活中,孩子的情绪有一部分是主观的,也有一部分是客观上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等待情绪消失了,而需要恰当干预,积极解决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到孩子。

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孩子用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布娃娃和别的孩子交换礼物时换到了一辆坏的小汽车,心里非常难过,这时就存在客观上的不平衡,不单单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被动等待不去解决,孩子也许会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自己就应该得到这样的礼物,所以这时还需要父母和孩子对这个问题进行公正的、理性的讨论,帮助孩子理解这件事,同时适当进行弥补。从接纳和表达情绪,到找到根源、解决问题,情绪管理一定不能局限于情绪,要与周围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平和的内外场域,这应该是儿童情绪管理完整的闭环思维。 2UTzsxALw/bYTdDuYJPAMc2OqxTWKJgR1UCryTbLW367VUQr50kqtlZ2/N6eA1+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