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4
压力这位朋友

曾经无忧无虑的孩子,开始有了心思,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么叫作压力。这是成长的标志,伴随着忐忑、恐惧,亦步亦趋,跃跃欲试。

我们每个人,都和压力相伴相生。压力可以变成资源,也可能是阻碍。直面它、了解它、认识它、感受它、“经营”它,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功课。

我有压力,是正常的吗

压力是一座山,横亘在面前,怎么办?为什么我感到烦躁,静不下来心,无法投入?只有我这样?别人也会这样吗?我这样正常吗?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可以和他打“吹气球”比方:就像我们要吹一个气球,如果没有力量,或者力量不够,气球吹不大;但是如果用力过猛,气球就会爆炸。最理想的状态是,观察气球膨胀的情况,适度用力。

对于压力,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

(1)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到压力,是十分正常的状态。不需要回避它。

(2)适度的压力是有利的,我们甚至需要一定的压力,帮助我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做得更好;适度的压力利于胜任环境,将人生的刻度向前调几格。适度的压力也就是中等强度的压力,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良性压力、正向的压力。

(3)压力和表现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过度的压力会阻碍思考,影响心智功能。但完全没有压力,也不是件好事,很可能我们也因此没有动力,无法进步。中等强度的压力最利于个人的成长。

孩子的压力是怎么产生的

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们自己,了解压力的产生原因,会帮助我们正视它,这个反思的过程也是应对压力很好的途径。

(1)在任务的挑战远远高于自己的能力时,压力往往就会产生。我们不能期待一个小学生轻松去跑马拉松,这给父母的借鉴是:为孩子设定目标时,踮起脚尖、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将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自信;如果跳起来也总是够不到那个“苹果”,他们也许会在一次次挫败后,自我否定,彻底放弃。

(2)有观众或者假想观众时,对一些孩子可能造成压力。如果过于关注外在评价,过于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会消耗本应集聚于任务本身的注意力,影响正常发挥。父母引导孩子向内看,不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长期坚持这样做,会帮助他们减少自我消耗,降低压力水平。

(3)并不是只有困境才会产生压力,太想做好,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过度追求完美直接的影响是迟迟不能行动。如果你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鼓励他先完成、再完美。行动,是减轻压力的良药。

如何理解孩子在压力大时的表现

有些孩子在压力面前越挫越勇。他们通过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一个又一个压力,迎来身心的蜕变。他们很顽强,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他们正确看待压力,不会一直陷在里面,对他们来说,压力是有弹性的、可控的、适度的。

有些孩子面对压力,会把自己逼得很紧。他们有战胜压力的雄心壮志,但是自我调节能力稍弱,往往也不善于寻求外部资源,比如,父母的帮助,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父母要善于观察,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不能责备他们的努力无果,把手伸向孩子,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拉一把。

还有一些孩子选择逃避压力,这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理解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在给他提供帮助前首先要做的。几乎没有人喜欢压力,但是每个逃避背后的心理动机各不相同。

很多时候,逃避不代表孩子不想做好。正是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才通过拖延、罢工、不做作业、沉浸在手机里等方式掩饰自己。当他们看上去没心没肺时,也许心里正承受着过度的压力。当他们愤怒、暴躁,甚至暴力时,或许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父母,他们需要帮助。这样做,虽然不太成熟,但也是一种沟通,父母要理智地识别。

父母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1.你是优秀的范本吗

孩子通过学习,以理解如何将压力变成资源。他们学习的对象,首先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是怎样应对压力的,并有很大的可能性复制、内化这种模式。因此,对孩子最好的帮助,是父母首先做好压力管理,为孩子提供范本。我们只有先提高自己的抗压水平,才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帮助。

2.默默陪伴的力量

在孩子有压力时,任何正确的道理往往都不起作用,只会增加孩子的烦躁。语言并不总是在任何时候都发挥作用,默默的陪伴对他们来说也许更加重要。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非语言类的支持,比如拥抱、拍拍肩膀,这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平静。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内心安宁,才能传递给孩子内在的稳定支持。

3.合适的介入时机

孩子压力过大时,如果我们过早介入,会剥夺孩子发展复原力的机会。太晚介入,孩子又有压力过载的风险。这需要父母睿智、灵活地去观察、理解孩子。我们并不能总是踩在最正确的节奏上,但这没有关系,只要保证一定水平的稳定支持就可以。

4.别让自己主观的压力成为孩子的负担

压力是主观的。对于我们来说有压力的事,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压力。父母要做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压力附加在孩子身上,不要让自己的问题、焦虑、压力成为孩子的负担。 Y0uCs1tErd2a1OEd/skgyYiJuD9bV4WIhl5UVj0C8dPn0GZDuWFybLHdBjjFpi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