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2
突然的沉默

青春期典型症状之一:沉默不语。

似乎前一分钟还在咋咋呼呼,突然间就安静了。

那个韶到停不住的孩子,如此惜字如金。他以“嗯,哦,好”,表示他听到了、回复了、反馈了。

也有连单音节词都懒得回复的。

你生气:我和你说话你听见了吗?!

他也特别火:不是回答你了吗!?

但是你知道,他可能是在心里回答的,你确实没有听到声音。

言语冲突——战争升级——甩门而进——摔门而出——沉默不语。

循环反复。

沉默,就是一种表达

沉默不语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源起何处,又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我有一种非常深切的感受,当有无数件烦心的事在前方排队等着我时,我往往比较亢奋,话多、动作大、嗓门大。但如果内心平和,情绪整理得很好,我一般话很少,比较安静,也更专注和聚焦。

和亢奋共存的,是我的焦虑,这时的话多是一种防御。而比较安静的时候,我在实践更有效的整合。我可能会和自己说很多话,然后消化,分解,达到更好的平衡。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当他们沉默不语时,并不代表他们真的什么也没有说。如果我们可以用心去理解他们,就会发现,沉默本身也是一种表达。在这种外化的沉默背后,他们可能正在对自己说着千言万语。

当孩子沉默时,他们在做什么

孩子的沉默,可能因为此刻他们很混乱,在千头万绪里找不到出去的路。难过、失望甚至自责,不断想着那团烦恼,可能会对自己说很多很多的话,安慰、苛责、消极,抑或努力积极。也可能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想。

不管他们在这段空白里做什么,都是一种很好的内在体验。他们借助这个完整的空间,和自己相处,体验幽闭、充盈,他们会由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所有的答案,一定要经由他们自己找到而不是别人告诉他的,才有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当孩子沉默时,我们的失控感、好奇心会裹挟着关心和担心,以一种孩子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不是一剂良方,它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整理空间。

让他们和自己的沉默待一会儿。最好的陪伴,也可以是沉默不语的。

当孩子沉默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某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心情特别差,不想讲话,谁都不理。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父母A:发生什么事了?到底怎么了?你告诉我,我可以帮你一起解决。你说啊,到底怎么了?别耷拉个脸,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我辛苦给你做了饭,你连话都不和我说一句,有意思吗?!谁没个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今天还心情不好呢!

父母B:(轻轻地拥抱)有需要的时候就叫我,我一直都在。

两类父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孩子可能只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和自己相处,和自己的情绪相处,用自己的力量去消化、理解、厘清,直至内化和领悟。这段空白对他很重要,他并不是故意摆脸色给你看,不是故意不理你,更不会上升到不尊重长辈的道德层面。

父母A的“狂轰滥炸”破坏了他的空白,更增加了他的烦躁。步步为营的关心,不仅没有帮助他,反而把他推到了另一面:原本我是需要你的帮助的,现在,不用了。

原本只是短暂的沉默,也由此变成了更长时间的沉默不语。他无声的表达是:你没有理解我,你只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想得到你想要的,而那,并不是我想要的。

一个轻轻的拥抱,抵得上千言万语,也是更平和稳定的表达。身体的链接,传递出坚定的支持力量,“有需要时叫我,我一直都在”给了孩子空间,让他可以完整地不受干扰地和自己待一会儿,和所有的喜怒哀乐、悲伤失望待一会儿,这个不被破坏的完整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体验和支持下,孩子的沉默只是暂时的。

他会回来,很快。 zPHygq4y5Ij3Y0AFbbeTQGRICcdD6o3R70N8ZbYDPkxhR4KFOVWou7TUavmYkJo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