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碰到过下面三种情况:遇到事情想不明白或找不到头绪、沟通或写文章时词不达意、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效率低下?其实,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思维力不足。思维力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弱。可能你不曾留意这些现象,没关系,下面三个场景就是对这些现象的最好阐述。
场景一:总跳槽的小王。
小王已经毕业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她先后从事了性质不同的四份工作:民办学校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咨询员、办公器材的销售员和保险推销员。这四份工作只有做教师与她的专业对口,其他都是在招聘单位急需用人她也急需工作的时候找到的。那时,单位不考虑她的专业,她也不考虑工作的性质,只看薪水和招聘单位的承诺,只要薪水满意或者未来的薪水可以达到她的预期,她就做。
就这样,她就像走马灯似的换了四家单位,换了四份工作。
这一次,小王拿着她的中文简历找到一个猎头,希望猎头能为她翻译成英文。她说她看好了一家各方面都不错的外资企业,薪水尤其诱人,所以想制作一份英文简历试试运气。
这位猎头一看简历,发现这还是她大学毕业时用的简历,只是在工作经历一栏多了几行字,也只有从工作经历里才能看出这不是一个应届毕业生的简历。猎头摇了摇头。
看到猎头的反应,小王其实也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没有什么说服力,她在叙述工作经历的时候一笔带过,而且把自己的四次跳槽进行了排列组合,将四次改成了两次。
这里,单从小王工作的种类上来看,她所从事的职业无疑是丰富的,经历也是复杂的。但是这种经历在质量上实在是缺乏说服力,很难让人信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最终导致失去了职业方向。而深究其原因,是小王在分析自己职业目标时想不明白。也正因为想不明白、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她才盲目跳槽、无法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
场景二:糊里糊涂的服务员。
在一家餐厅里,店里的服务员小王和经理谈了起来。
经理:“前几天说今天定位子的客人有几位?今天打电话了吗?”
小王:“刚想打,就有查询电话打过来。”
经理:“是之前预约的客人打来的吗?有几位?”
小王:“不知道。”
经理:“怎么会不知道?客人不是打了电话吗?”
小王:“不,是别的客人。”
经理:“那你的意思是,还没打是吗?”
小王:“是的。”
经理急了:“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这一对话中,如果我们是店里的经理,大概要被服务员的回答急死。很明显,一开始他就不明白经理想要了解的是什么,他按照自己的逻辑顺序回答,使得整个回答颠三倒四,显得很没逻辑。而服务员表达不清楚的原因也是思维力不足,正所谓头脑清晰,才能表达明确。
场景三:小马的白用功。
小马是个用功的孩子,天天挑灯夜战,但是在班上的排名总是不理想。每次考试前,老师问小马复习得怎么样了,小马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看了好几遍书,也做了很多题,可是考试时,小马总觉得很多题目是没见过的。只是几百页的教材,他却觉得其中的内容浩如烟海,因此,很多时候,他考试只能凭自己的运气。而周围不少同学,明明平时学习并不怎么努力,但是总是能考得比小马好。
其实,小马之所以努力用功后成绩依然不理想,是因为他学习盲目无重点,即思维力不足。因为不知道重点,所以小马的复习效率很低,而其他同学是有重点地复习,效率高。由此可见,只有有重点地学习复习,你才能很快很好地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要知道,现今社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各种跨界正在发生,专业、行业的边界迅速消融,每个企业最需要的都是具备各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快速学习、掌握技能的人,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而且,从以上的典型场景中可以看出,思维力不足常常会导致三种问题:分析时想不明白、表达时说不清楚、学习时效率低下。因此,在“互联网+”“大数据”当道的当今社会,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思维力,因为优秀的思维力才是现代人避免自己被时代抛弃的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