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较量

在行为心理学中,思考“动机”时最常见的就是“外在”和“内在”两种驱动方式。简单来说,外在动机是指当我们面对一项任务的时候,所发生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不利结果,如人们最熟知的:一份工作。内在动机是指我们为了任务本身而做,仅是因为我们觉得愉快或有意义,本质上行为本身就是它自己的回报,如人们最熟知的:一个爱好。内在动机被证明是更强大的动机,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人们可以终身享受一种爱好,而外在动机只有在奖赏存在的情况下才会持续。最好的例子就是在工厂停止支付工资后,看看是否还有人愿意去工作。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内在动机是人自身在生理性或社会性本源上需要产生的驱力(如激素、中枢神经的唤起状态、愿望等),而外在动机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满足这些内部需要产生的驱力。内在动机无法替换或替换成本极高,而外在动机替换成本相对较低。

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工作的例子来说,工作的本质目的是满足个人生理性上衣食住行的温饱需要和社会性上价值实现需要,这两种需要是本源,很难替换,但反过来说,温饱和价值实现一定要通过工作赚钱来满足吗?如果不上班就能满足生理上的温饱需要,相信不少人并不愿意去上班,所以工作赚钱是外在动机。基金经理如果把金融投资活动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即使没有工资也喜欢和热爱这份工作,那这就是内在动机;如果基金经理工作的目的是挣更多的钱,这就是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有以下特点:

1.速效性

例如,在马戏团里,为了让动物们做各种各样高难度的动作,驯兽师们会给它们提供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在学校里,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会给他们发放小红花、零食、奖状等;在工作单位里,领导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会给他们提供高薪和福利……的确,外在动机在激发理想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方面是有效和成功的,因为人类有一种自然的先天倾向——趋利避害,也就是说,只要提供的外在刺激和诱因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是他们所渴望的和需要的,就会激发人们的趋向行动,反之亦然。

2.短时性

不过,如果行为只是和逃避惩罚、获得奖赏联系在一起,那么很明显,这种行为只会在惩罚与奖赏的条件下出现,而一旦这种条件消失,这些行为就会返回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先给出了奖赏后又撤走奖赏,会使最终的动机水平比没有奖赏出现时的水平还低。

3.较为被动

因为外在动机的刺激,人们的行为容易趋向功利性,如学生为了逃避惩罚或者获得奖赏而学习,此时,外在动机对其学习行为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学习活动不是出于对学习知识本身的渴望,也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当然,外在动机也是可以向内在动机转化的。

诚然,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为持久稳定,但是从客观层面说,对于任何一个个体,与生俱来的兴趣毕竟是有限的,他们大部分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都是后天习得和培养获得的,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动机也是如此。对于那些个体缺乏内在兴趣的行为来说,通常首先需要利用外部刺激给予强化,而后逐渐培养个体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对行为的控制力,最终通过内部力量操纵行为,完成动机的内化过程。在这里,外在动机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前提条件。

瑞安和德西指出,动机实际上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到自我决定的连续体。连续体的一个极端是完全由外部控制的行为(如为了逃避惩罚而采取的行为),另一个极端则是受到内部激励的行为(如能够带来快乐的活动)。处于连续体中间部分的行为,最初需要通过外部诱因激发,但是在行为过程中,个体逐渐体验到自我决定和自我调节的快乐,从而产生了自我满足感。换句话说,个体之所以能够继续实施这些行为,是因为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和活动的意义。 I28HYfWAzQqJYI13387G9Shi3Q10NiReGOMPbQcRIRthKVmHa7grutJ87Go9PN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