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在上一节中提到的研究生麦克的问题——拖延与懒惰,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因为我们能够通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这种能力叫作“意志力”。
但是当你调用“意志力”来和快乐对抗时,很容易失败,因为寻求快乐的本能会强迫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能带来快乐的想法和行动上。比如,当你感到气愤或者难过时,会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你更愿意躺在沙发上发呆或者出门大吃一顿。
所以,要想战胜拖延和懒惰,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意志力”和“快乐原则”结合起来,共同为重要的事情努力。
罗曼·格尔佩林在书中说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培养意志力,而是唤醒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快乐来发挥作用。”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快乐”是如何运作的。
有一个学者,他研究的内容就是寻找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于是他走出家门去找这个人。他走了很多路,路上也遇到了很多人,但是他们都说自己并不快乐。
走着走着,这名学者来到了皇帝的大殿上,他看到皇帝坐在用黄金打造的椅子上,他身后是一座藏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的巨大宝库。
学者对皇帝说:“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皇帝愁眉苦脸地对学者说:“怎么会呢?我日理万机,担忧外敌内患,我怕大臣谋反、窃贼横行,我怕生病、怕死亡……哎!我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人!”
听到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权力的人都这么说,学者很沮丧,他从皇宫里一步步往外走,顺着原路往家赶。经过一片荒野时,发现前边有人坐在一堆火旁边,一边唱歌,一边烤着什么东西,他走过去一看,发现这人是一个乞丐,他奇怪地问道:“看样子你一定很快乐了?”乞丐答:“我捡到了半根香肠,晚上不用挨饿了!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各人有各人的快乐,对快乐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不同的人对快乐的追求与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孩子们的快乐是小小的,由一串串小细节组成:小游戏、小零食、小礼物、小鼓励;恋人们的快乐在于浪漫的约会、甜蜜的语言,以及出则牵手同行、入则相拥相亲;中年人的快乐是儿成女就,事业有成;老年人的快乐则是宁静、安详、平和……
但是,我们太贪婪了,寻求的不只是“快乐”,而是“增加快乐”,我们会自动选择那些更快乐的事情去做。比如,听课的时候走神、工作的时候反复解锁手机等,因为想一些简单的小事和划划屏幕,比听课、工作要简单快乐得多。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快乐的运作模式:
第一,高层次的成就感产生更大的快乐动机。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令人惊喜的成就时,那些嗜睡、吃喝、玩电子游戏等低层次的消遣,便不会对他产生吸引力了。放弃成就感而感受细微的快乐,是很难的。
第二,利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快乐动力。如果你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大部分注意力,这件事就容易让你感到快乐。比如,玩游戏时,玩家会和游戏中的人物共情,感觉是自己住在这个冒险的世界里,必须不断地克服困难实现小目标,最终赢得胜利。这种不断进步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会让你自然地感受到满足,达成目标时的愉悦会促使你继续行动。
第三,积极的情绪可以无视“快乐原则”的绝对指令。积极的情绪是快乐的特殊来源,无论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多么困难,积极的态度都会让“快乐原则”获得满足。
第四,充分利用人际交往中的动力。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本能地想要抬高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想要展示自己的优势所在,这也是一种快乐的来源。
总之,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只要增加了一点点惊喜,大脑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但要防止快乐原则强迫我们享乐,我们还要调用意志力的力量。与此同时,挖掘快乐产生的根源,并合理运用它们,也能让我们将意志力和快乐原则结合起来,进而让我们快乐地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