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他们太过感性,凡事凭心情,而事后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作了错误的决定、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相反,那些真正智慧之人,往往都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他们在决定之前,都会对各个选项进行利弊分析,正因为懂得谨慎抉择,所以他们的人生路走得比别人更为轻快、顺畅。
所谓权衡利弊,就是根据自身条件以及所处环境,在分析各个选择的好处与坏处之后,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由此可见,人在作选择时,权衡利弊是可以帮助我们想出良策以达到目的的。
只有权衡利弊,才能保证收益。例如,越王勾践在成为阶下囚以后,并没有马上复仇,而是选择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伺机复仇,才最终灭吴复国,成为春秋霸主。这正是权衡利弊之功。所以,权衡利弊是保证收益的必要条件。
“遇事冷静,分析严谨”是做到权衡利弊的前提。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尽管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却为其北伐断绝了后顾之忧。这正是诸葛亮“遇事冷静,分析严谨”所造就的。若非诸葛亮如此,就不可能做到权衡利弊,以达到目的。
如果遇事不权衡利弊而盲目作出选择的话,就很可能导致这件事做不好,也达不到目的。权衡利弊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权衡利弊能帮助我们作出更优的选择,趋利避害。
万维钢曾经在“精英日课”专栏中提到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抉择方法——“道德算法”,具体的做法如下。
拿出一张纸,在这张纸的中间画一条竖线,在竖线的左边写上做的理由,而在竖线右边则列举出不做的理由。将这些理由都列举出来之后再进行权衡利弊,如果两个理由是对立的,那就将它们划掉,这样划掉一些,最后剩下的理由中,哪边多则选择哪边。
实际上,这个方法的核心是探索一个选择项对决策者的利弊,然后作出决定。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决策时也可以参照这样的方法。
并且,我们还可以将这一方法进行梳理和扩展,进而得出更具操作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步骤有以下四个:
第一步,画表格
画出一个N行×5列的表格。
第二步,列因素(重要)
将这一选择的优缺点都列出来,且要做到尽量完善,目的是将决策的因素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在内,这样能尽量避免因为一两个积极因素的存在而将其他因素忽略的情况,在经济学中,这一行为叫“可得性偏见”。作决策要尽量避免这种偏见的发生和影响。
这一步骤不但是最重要的步骤,也是最难的步骤,因为它涉及信息量的问题,而且,我们作决策的时候信息总是不够。对此,我们可以先将自己能考虑到的因素列出来,而想不到的部分,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或者到一些知识社区搜索,这样就能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素的数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列出要考虑的核心因素。一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难度可能比较大,但是经过多次练习,以后就会更加顺手了。
第三步,审核因素(选项)
再次确认每一选项的优缺点,看看是不是自己所看重的,如果自己十分看重,就打勾,如果不是自己看重的因素便放弃。如此将所有因素都审视几遍。
第四步,得出结论,作决策
通过多次审视,汇总优势和劣势一列中自己选择的因素项各有几个,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优势项打勾更多,则肯定这一决策;如果劣势项打勾更多,则否定这一决策。
当然,这里列出的因素和每个人作同样决策列出的因素项可能不太一样,这是一个主观判断加客观因素综合评估的过程,每个人的考虑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异。但重要的不是这些因素对你有没有价值,而是你要学会使用这一方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有意识地去使用这样一个利弊决策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