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2章
认知重建去心瘾

戒酒,戒什么?

戒酒戒的是心瘾。心瘾没了,你自然不会再喝酒了。

1.关于认知的认知——这一点很关键

认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人的大脑对人体通过感觉、知觉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以及大脑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包括潜意识信息和显意识信息)进行“综合加工”,而获得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的过程;二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发自内心的、确信无疑的认识和真实看法。

知,本质也。我们经常说看问题要看本质,看本质有助于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有人习惯追根溯源,务本求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人看待事物常常流于表象,所以在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上,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认知,有正确的认知,必然也有错误的认知。

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年龄、经验、阅历和知识累积的差异,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觉悟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认知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差异有大有小,有时是同向差异,有时则完全相反。认知又有高低深浅之别,所以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也可以分为高级(深度)认知、普通(大众化)认知和初级(低级、浅层)认知三个层次。

比如,同样是医院,在孩子的认知里,去医院就是打针,医院是痛苦的地方;在成人的认知里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他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画面;上了年纪的人可能会联想到生老病死、人生归宿这样严肃的问题;而有的人则可能会触景生情,感慨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等更高级的问题。所以,你看,同样是医院,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不同的认知和看法又会触发出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正是不同认知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不同人的不同的思想和思维。

走在大街上,前面出现一座正在建设、即将完工的大楼,楼顶有四个大字:金领大厦。看到这四个字,有人的第一反应是“人才”“知识”,有人的第一反应是“房地产”,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在这里买一处房子多少钱?”而有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楼真高!”

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接着说酒。

孩童时代,我们都不喝酒,可为什么长大后却有人喝酒有人不喝酒?有人天生不能喝酒,一喝就脸红,却偏偏爱喝酒,每次喝的虽然不多,可是顿顿不离酒,而有人天生酒量大,却偏偏不喝酒。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最初都不喝酒,后来却有人染上了酒瘾?

这与一个人对酒的认知有关系,有一个从小到大对酒的认知变化过程。儿时,大人不让喝,于是小孩子就认为酒不好,因为这时候在小孩子眼里大人说的话都是对的,而且酒闻起来味道也不好,所以小孩子都不喝酒。后来小孩子发现大人不让我们喝酒,可是他们自己却在喝,而且喝得还很舒服、很享受,于是小孩子就得出结论——酒是好东西,大人在骗我们。再后来小孩子出于好奇,偷尝了大人喝的酒,发现又苦又辣,还呛嗓子,于是小孩子通过实践检验得出结论:酒确实不是好东西,显然不如糖果好吃。

小孩子不喝酒,除了他们主观上认为酒不好喝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平时我们吃东西时的苦、辣、呛等这些让人不适的感受,是身体在警告我们,这些东西对身体是有害的或者是有毒的,请停止食用。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虽然小孩子在主观上不一定有这样的认识,但人与生俱来的先天潜意识一定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小孩子本能地排斥酒、拒绝酒。

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小孩子在想:大人能喝酒为什么我们不能喝酒?其他小孩能喝酒,为什么我不能喝?于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检验——确认——检验——确认”,与此同时,环境中各种酒的信息也在不断地刺激着孩子们的大脑,最终伴随一个懵懂少年的成长,“酒是好东西”“喝酒有好处”的错误认知,也深深地根植在了他们的潜意识中。

一个当初不喝酒的小孩子,就这样慢慢地染上了酒瘾,虽然此时他不一定就真的开始喝酒了,但他潜意识里对酒的最原始心瘾的雏形,却已经形成了。

在怎样看待喝酒这件事情上,喝酒人和不喝酒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不喝酒的人,有的认为酒有什么好喝的,他们不理解喝酒人为什么天天要喝酒,觉得很无聊;有的认为喝酒是因为压力大,借酒浇愁;有的认为喝酒是为了助兴,有的认为喝酒是社交应酬,有的认为喝酒是习惯,唯独没有人明确地肯定他们只是上瘾了!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不喝酒的人理解不了喝酒的人为什么要喝酒,就像不抽烟的人理解不了抽烟的人为什么要抽烟一样。他们不喝酒,对酒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他们没有酒瘾,更不知酒瘾为何物,也就只能臆测罢了。

还有人对人为什么要喝酒,则人云亦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中国古代酒诗的错解错读、误解误读。别人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诗人在感叹“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他们就也这么认为;别人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在鼓励人们“遇到高兴事就要纵酒高歌,开怀畅饮,不可辜负了大好时光”,他们就也这么认为;别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是说“李白喝一斗酒能做出很多好诗”,他们就也这么认为。殊不知这些解读本身就是错误的,要么是对原文的断章取义,要么就是望文生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些酒诗的上下文和创作背景,不理解错才怪呢。

当然,喝酒人很欢迎这样的解读,因为这不正是他们喝酒的理由吗?大诗人李白都说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喝酒呢?这些对古代酒诗的错解误读,不知助长了多少喝酒人在虚幻的“酒文化”中自我陶醉,越陷越深。

如果说酒诗是古代诗人在借酒抒情,借物咏志,那么现代人对酒的一些“诗意描写”就完全是无病呻吟了,他们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为描写而描写,为诗意而诗意,为美词而美词。

“人生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都在酒里!”

“我端起一只高脚玻璃杯,轻轻摇晃着杯中的红色液体,一缕醇香、浓郁、绵长的香气,悠悠然飘入我的鼻腔,沁入我的心扉!”

“我举起酒杯,轻轻地闭上眼睛,让这醇香的液体慢慢地滑过我的舌头,润过我的喉咙,流过我的食管,进入我的胃里。这时,好像有一股暖暖的气息在我的腹间游动,我似乎感觉到了酒液穿过我的小肠壁,进入我的血管,然后随血液向我全身各处流动。

我感觉到酒液到达了我的心脏,到达了我的大脑,到达了我的肝脏……哦,美酒,让我无法抗拒的美酒,它已浸入我身体的每一部分,在我的身体各处游动,轻柔地浸润着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酒之美,是山川之美,是大地之美,是河流之美;酒之美,是乡情之美、亲情之美、友情之美、爱情之美;酒之美,是夜之美,是孤独之美,是忧伤之美。”

“酒是热情的火焰,是广阔的海洋,是宽广的人心。”

“他们尝过人生的苦和乐,得意与失意,他们以酒寄托情怀,酒就是他们的人生,酒就是他们的生命,这是一种何等的豁达、洒脱和勇气。”

说这些话的人,要么没喝过酒,要么没戒过酒。

事实上,喝酒人真没想那么多,他们只是酒瘾犯了,他们身体需要补充酒精,精神需要酒精来满足。犯酒瘾时他们想做的仅仅是摄入酒精,摄入酒精后才能满足,直到下次再犯酒隐。

喝酒人喝酒时要么自己喝,要么与其他人一起喝,至于美酒、诗意、情怀、人生,他们还真没那么想,最多喝酒喝到火候(酒精麻醉到一定程度)时来两句祝酒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激励自己或他人继续喝酒,不醉不休,一醉方休。

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

认知决定了思想和行为。

人对事物认知的四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占总人数的95%)

——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并不知道或知道的很少。

第二层境界 知道自己不知道(占总人数的4%)

——有自知之明、敬仰之心。开始心态归零,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层境界 知道自己知道(占总人数的0.9%)

——精通某个事物的运行规律,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四层境界 不知道自己知道(占总人数的0.1%)

——认知的最高境界。

认知心理学曲线图

我们这里所说的认知差异,不是指一个人的综合认知力高或低,也不是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多或少,而是指不同的人对某一具体事物(或者称为细分行业)的认知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没有人能够掌握所有知识,术业有专攻,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必然是有人擅长这个,有人擅长那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有人说戒酒太难了,而我却说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戒酒,我这样说仅代表我在这一领域付出了足够多的时间,进行了长时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当然前提条件是我本人已经取得了成功(戒酒成功),而且帮助了很多人成功戒酒。

所以,我们既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掌握了某项专长就盲目自大,目中无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短板、有缺陷,就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记住,只要是在我们自己擅长的领域,哪怕是再小的一项技能,只要我们真正地掌握了,只要我们在这一领域付出过足够多的时间、足够量的心血,并取得过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称自己为这一小细分领域的“师傅”。同时更要记住,在我们不擅长的那些领域,尤其细小的领域,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这一细小领域,必然有“师傅”,必然有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切不可在自己的非擅长领域班门弄斧,以免贻笑大方,留下笑柄。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的确如此,人往往因无知而无惧,因无知而自以为是。“无知”这两个字看起来很扎眼,也很敏感,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更不愿意被人看作无知,其实,只要我们以一种正常、理性的思维,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坦然地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无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无知的地方,即使你知识再渊博,也有不懂的东西。古语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我们短板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才能不断地成长,完善自己,才能日益精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拿喝酒这件事情来说吧,尽管我们是无意之中不小心染上酒瘾的,但假如当初我们学喝酒的时候,就确确实实地知道喝酒的害处,我们还会一次次地尝试喝这种又苦又辣又呛的东西吗?如果那时我们知道有朝一日还会戒酒,也知道戒酒这么难,我们还会付出那么多金钱和时间,一次次地尝试、学习,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酒精依赖者吗?当然不会。

我们这里所说的认知层次,指的是在自己并不擅长,也并未取得过成功的某一细小领域或单一事物上,人们通常会有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指整体素质上的综合认知度。综合认知度另当别论。

在戒酒这件事情上,请戒友们一定要注意,要戒酒就要首先敢于承认自己在戒酒这件事情上懂的很少,道理很简单,因为至少目前你还没有戒酒成功,而他们(使用轻松戒酒法的人)已经戒酒成功。

当然,在戒酒这件事情上,你只需要花费几十个小时的时间,用心地看完本书,那么你对酒精、酒瘾、戒酒的认知,就会像认知心理学曲线所表示的那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然,戒酒成功后,你也是这一细小行业里的“师傅”了。

2.认知重建去心瘾

为什么以前你总是戒不了酒?因为心瘾未去,心瘾不去就随时可能会复饮。那么怎样去除心瘾呢?坐等其自动消失?不行。反复告诫自己“酒不是好东西,喝酒没好处”?不行。警告自己“再这样喝下去,迟早会生病”?这些都不行。

虽然主观意识上你对喝酒这件事情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但潜意识却没有改变,你的潜意识依然认为:“酒是好东西”“喝酒有好处”。虽然主观上你在不停地警告自己不能再喝酒了,可是你心中的那只把头埋到沙子里的“鸵鸟”却在不停地劝你:“喝吧,没事,至少这一次没事。”

于是你天天发誓“明天戒酒”,却又在天天喝酒,我们的喝酒人生就是这样一天天地走过来的。

我们知道,心瘾的本质是潜意识里的错误认知,由于过去长期大量的信息灌输,以及每一次喝酒时酒精麻醉给我们造成的“身心放松”的假象,还有一些所谓“酒文化”的误导,使我们不管是在主观意识上,还是在潜意识里,都认为“酒是好东西”“喝酒有好处”“戒酒很难”,所以我们一直在喝酒。

即使有朝一日我们主观意识觉醒了,我们决定戒酒,但由于主观意识无法战胜强大的潜意识,以致我们戒了喝,喝了戒,反反复复,一直到现在都没能摆脱酒瘾的控制。

那么如何才能清除心瘾,战胜潜意识呢?清除心瘾、战胜潜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轻松戒酒法。

轻松戒酒法通过巧妙的阅读结构和知识层次设计,阅读过程就是心瘾消除的过程,当你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时,酒瘾的骗局被一层层地剥开,真相被一点点地还原,你的思维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你潜意识中的那些错误认知,会逐渐地被新的、正确的认知所取代,你心中对酒精的渴望和欲念会慢慢消散,当你看完最后一页书时,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心瘾没了,此时再喝掉你的最后一杯酒,然后戛然而止,从此,不再喝酒成为你的本能!

如此,先去心瘾再停酒(戒酒),不管你以前的酒瘾有多大,不管你的酒量是半斤、一斤还是两斤,也不管你的酒龄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你都不会有任何不舍,你会为自己终于摆脱了酒精的控制而由衷地感到高兴。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的酒量虽然不大,但却是重度酒精依赖,每次喝酒至少半斤,每天最少喝一次。在我喝酒最疯狂的那些年,虽然每次基本上还是喝半斤,但喝酒频次却增加了,每天要喝2~3次酒。但在我最终戒酒成功时,我的饮酒量从每天1~2斤瞬间减少到零,而我却没有任何痛苦、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任何沮丧、焦虑或失落感,我只感到浑身轻松。现在我几乎想不起过去喝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好像我从来没有喝过酒一样,我甚至已经忘记了我曾经是个“酒鬼”。

我经历过两件神奇的事情,第一件事是2016年4月17日,读完亚伦·卡尔的《这书能让你戒烟》,我轻松而彻底地戒掉了陪伴了我近30年的烟;第二件事是2019年10月10日,读完本书初稿时,我轻松而彻底地戒掉了同样陪伴了我近30年的酒。

从这一天起,无论参加任何酒场饭局,也不管我在酒场饭局中充当何种角色,我已视酒如无物,酒已激不起我心中半点涟漪。

从这一天起,我知道,此生我不可能再喝酒了。

松松戒酒法让戒酒成为一件很轻松、很享受的事情,戒酒后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非饮酒者的快乐和幸福。

戒酒是一种责任,对自己的责,对家人负责;戒酒是爱的表现,爱自己,爱家人。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书中的节奏,通过系统阅读轻松戒酒法,揭开酒瘾的骗局,还原酒精的真相。当我们真真正正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喝酒不是“享受”,喝酒的那些所谓“好处”都是鸵鸟式的自欺欺人,喝酒时的“放松”也不是真正的放松,而是酒精麻醉给我们造成的假象时;当我们真真切切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喝酒不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是喝酒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时;当我们真真实实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酒精不但伤身还伤脑,酒精不但消磨我们意志、摧残我们的精神,还改变我们的人格时,我们就彻底地清除了潜意识中的喝酒欲望,同时在大脑中形成“酒不是好东西”“喝酒没好处”的新的潜意识。

那么,当你像以前一样到了饭点或喝酒点,或者遇到与酒有关的物品、情境、情绪等酒瘾触发机制时,你潜意识里的本能反应(或者说条件反射)就不是喝酒了,当然也不是“不喝酒”“不能喝酒”或“我已经戒酒”,而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就像那些从来不喝酒的人一样。

至此,你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对酒精、酒瘾、戒酒的认知,当你看完最后一页书,喝掉最后一杯酒时,你就是个快乐的非饮酒者了。

至此,你的心瘾没了,喝酒的欲望消失了,以后任何时候你都不会再喝酒了。

至此,不喝酒已成为你潜意识里的本能。

如此,你还害怕戒酒吗?

如此,你还害怕以后没有酒的日子吗?

如此,你还害怕戒不了酒吗? NwJTc+s1C/mp5wUjtN7bhwRw+fhnF8bESRwL/kd8AUQvxFoylDNQizr4Ky5WzYU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