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孔:甚、大。
德:“道”的显现与作用为“德”。
恍惚:形容疾速;(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以阅众甫:以观察万物的起始。阅,观察;众甫,物之始也。甫,在田里长得壮健的新苗;男子之美称也。
窈兮冥兮:深远暗昧。窈,微不可见;冥,深不可测。
情:真实之意。
信:信验,信实。
大道的样态,随着道在转移。道这个东西,是惚惚恍恍的。那样的惚惚恍恍,其中却有迹象;那样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那样的深远暗昧,其中有真实之意;那样的暗昧深远,其中却是可信验的。自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消去,依据它才能认识万物的本始。我怎么知道万物本始的情形呢?是从“道”认识的。
末句“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与首句“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相呼应。
本章虚心篇与第十四章赞玄篇一同描述形上之道。
道是无形的,但是具有真实存在性。道作用于物,通过物这一媒介来显现,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即为德。能生之为人,当提高个体德行之修养,以达“道”。
道与德的关系。大道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双手摸不着,所以“道”不可以简单地以言以形而论,只有通过人类大脑的思维,运用头脑的意识去认识和感知道的存在。道无不承载,道外显于德,所以德在昭示道,德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人心脑思想意识的外显,以人的言语、举止行为作为表征。所以,如果不借用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之丰富内涵。
甲骨文“德”字是一只眼睛在看木桩的影子运行。“德”字最早的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轨迹。德字的含义,即是站在天文观象台中心点用眼睛观看七曜的运行。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人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做事。“德”字在金文中的会意更加全面,“目”下面又加了个“心”,也就是说,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就是“德”。所以,可以说德字就是对道、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理解和践行。
本章“道之为物,唯恍唯惚”与二十章异俗篇“惚兮其若海,恍兮若无止”同用“惚恍”来描述“道”。本章“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用诗歌一样的语言对道的属性特征进行了生动描述,同时又借用拟人手法对道进行了生化机理的形象比喻,让读者在呼吸中感受道的无处不存。
从道、守道,爱护自然,留得青山在。驻足欣赏宇宙间的美丽景色,迷蒙烟雾升腾在草丛上,白云蓝天倒映在湖泊中,静时听林间松韵、石上泉声,识得天地自然鸣佩并与之相和;闲中观草际烟光、水心云影,见乾坤展露精致文赋,用心体会大自然的曼妙乐章,山林中松涛阵阵、泉石间溪流潺潺,这是自然界对我们的馈赠。所以,当呵护自然,遵守天道。
在自然、天道的面前,人类虚心、谦虚永远都不过时。登高必自卑,越是博大就越是谦卑,因为只有站在高处,方能感知到自身的渺小,正如读的书越多的人越觉得自己无知,因为发现有太多的书是自己尚未读的,而且等待阅读的书目浩瀚无垠,未知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有更多新的领域需要去认识,哪里能骄傲呢?
因为道有象、有物、有情、有信,所以,道真实不虚。坚定信道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守道,并遵循道,学会观察、思考道,培养与天地万物沟通的能力,并将道发扬光大。
道之永存,“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