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疲劳让孩子喊“累”

父母的烦恼

最近孩子写了一篇日记《我最喜欢生病》:“我喜欢生病,我最期盼的就是生病。因为生病了,一家人都会把我当公主,我可以为所欲为,也没人责备我。”平时,孩子放学一进家门就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好累呀,能不能少写点作业,少做些题?”孩子真是累了,从进门开始就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问孩子:“怎么了?”孩子喘着气说:“每天作业太多了,我放学一回家就开始写、写、写……”

上周末我打算带孩子去学小提琴,结果快到教室门口了,孩子小声央求我说:“妈妈,求你别让我学小提琴了,星期天我已经上了三门课了,我要累死了!”看着孩子乞求的眼神和失去了快乐的笑脸,我的心不由得隐隐作痛。

很显然,孩子产生了心理疲劳。望子成龙是很多父母的心愿,不过美好的心愿却由于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出现了心理疲劳。许多父母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父母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实施题海战术;有的父母注重孩子的才艺培养,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培训班。这些父母就像是拔苗助长的农民,急切地拔高苗子,却不在乎身心疲惫的孩子。

孩子产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学习过量。许多孩子担心父母失望,加上学习压力大,由此导致心理紧张与疲劳。孩子正处于心理和身体的发育时期,过小的年龄担负不了太大的压力,长时间让孩子超负荷运转,会导致孩子欢乐变少,增添疲劳与紧张,容易产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的养成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父母的口头禅,从孩子呱呱坠地时就定下了考大学的目标,辅导班、特长班让孩子应接不暇,结果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眼镜片越来越厚,孩子长时间不堪重负,他们脸上很难有属于童年的纯真笑容。

请别让孩子“心太累”,当孩子有这样一些表现时,就有可能是产生了心理疲劳:不喜欢上学,不愿见老师,有的甚至一到上课时间就喊肚子疼;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烦躁,一看书就犯困,不愿意翻书本;即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有的孩子尽管手里拿着书,却始终看不进去;不愿意让父母过问学习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保持沉默,或情绪极度烦躁;上课时常常打不起精神,课外反而非常活跃,常常“玩不够”。

心理支招

1.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很多时候,父母要降低期望值,帮孩子减压,而不是火上浇油。例如,孩子没有考好,父母可以安慰:“没关系,再接再厉,下次好好考。”即便孩子再次发挥失常,父母也可以鼓励:“没关系,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了。”父母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一次考试只是孩子人生长跑中的一个阶段,一次没考好还有下次。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尽力即可,不要刻意给孩子定下目标。

2.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

对于那些已经有心理疲惫现象的孩子,父母要主动走进他的生活,和他多交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父母要多给孩子运动和娱乐的时间,给孩子找个压力宣泄口,引导孩子以平常心看待考试,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挫折。

3.给孩子在心理上减压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孩子明确和分解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用不断取得的小成绩激励孩子,保持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的疲劳感。

4.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可以调动孩子本来就旺盛的求知欲,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导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即便学习内容多、难度较大,孩子也不容易感到疲劳。

5.增加孩子休息和玩耍的时间

学要痛痛快快地学,玩要痛痛快快地玩,这句话是对学习和生活的最好诠释。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只有玩好了,休息好了,心理疲劳才会消失。情绪好了,精神饱满了再学习,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使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 YrT9BMB++lKiL+Pex0VZYdB6SGBQTkwSb2uGVZMaVMZZSy9WY1bzui5ydQsZr2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