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没有人喜欢被拒绝。同样,习惯于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这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这也与当今社会某些从众心理有关。不敢和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实际上往往戴着“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而又丢失了自我,事后常常后悔不迭。但又因为难于摆脱这种“无力拒绝症”而自责、自卑。你是否曾经为以下的事情伤脑筋:一个你曾经认识的人,他品行不良,但非要和你借钱,你深知如果钱借给他,就等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或者一个熟识的生意人向你兜售物品,你明知买下会吃亏;或者你的患难朋友,曾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过你,现在有求于你,而你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不相信,认为你是忘恩负义,故意不帮助他……遇到这些问题,你该怎么办?要记住,你不是神仙,也不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该拒绝的,就必须要拒绝。如果不好意思当场拒绝,反而轻易承诺了自己不能、不愿或不必履行的职责,事办不成,以后会使你更加难堪。
因此,如果能学会拒绝,那么你也就掌握了一种自控力。而实际上,学会拒绝,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则案例:
陈平是一名部门主管。当初公司把他调到这个部门的时候,他就不大乐意。因为他早有耳闻,这个部门的前任主管在管理团队的时候,喜欢事必躬亲,什么都为员工安排得妥妥当当,喜欢当老好人。部门大事小事总是一把抓,导致此部门员工没有得到很好的工作历练,因此,他们在公司所有部门员工中是能力最低的。但既然公司已经下达了指令,陈平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他也有志于改善部门状况。
报到的第一天,秘书小林就对陈平说:“主管,我之前没有做过这类的报表,你帮我做一下吧。”
听到这话,陈平觉得很诧异。做报表在公司一直都是秘书的本职工作,小林的请求实在是太过分了。他很生气,但一想到要是第一次就这么严厉地对待员工的请求,势必会让自己在下属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想了想之后,他对小林说:“不好意思啊,今天我刚来,事情太多了。等忙完这周,你再把数据表拿来。”
一听到陈平这么说,小林心想,这份报表周五前必须要交到公司财务部,哪里还等得到下周?于是,她只好自己去处理了。
这招果然奏效,后来,陈平用同样的方法拒绝了很多下属们的请求。
案例中的主管陈平可谓是一片苦心。为了让下属能尽快成长起来,他觉得让下属自己动手更有积极的意义。于是,面对秘书的工作求助,他采取了拖延的策略加以拒绝。这种心理策略很简单:对于你不想答应的请求,你完全用不着下决定,用不着点头或者摇头,而只是让来请求你的人迟些再来。例如,你可以说:“我的任务现在排得满满的,你能不能两个礼拜以后再来找我?”如果这个人把你说的话认真对待,那么他会把两星期后再来找你这件事加进自己的备忘录里。要是这人没什么条理,他肯定早把你忘了。有的时候如果你连着拖延了两回,那这个人就会放弃了。
当然,这只是拒绝他人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在拒绝他人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要点:
1.态度要真诚
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多半是因为我们实在无能为力。而表明难处,也是为了减轻双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因此,拒绝他人,态度一定要委婉、真诚,特别是上级对下级的拒绝、地位高者对地位低者的拒绝等,更应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不可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争取他们的谅解。在结束交谈的时候,还应再次表明歉意,热情相送。
2.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对方不安的心理更甚,失去平衡,引起强烈的反感,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当你在拒绝别人时,一定要先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在选用表达的词语时应准确、委婉。比如,你拒聘某人时,可以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说明不得不这样处理的理由,对方也更容易接受。
3.为对方指个出路
直接拒绝对方难免令人失望。此时,你不妨为其再指一条明路,比如,“这件事我实在没有时间帮你去办了,你不妨去找某某试试。”“这份资料我这几天就要用,不过图书馆还有一份没借出去,你赶快去应该可以借到。”因为对方有了其他“出路”,他对你的拒绝也就不会太在意了。
总之,在拒绝他人的时候,注意以上几点会帮助我们将拒绝带来的不愉快降到最低。
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能经历的事情。这是人生中的非常真实的一面,谁都会遇到这样的经历。朋友、同事,甚至领导来找你帮忙,但有时他们所提出的要求是你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去做的,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拒绝他们的请求。当然,拒绝绝非简单地说“不行”,而要阐明不行的理由,让对方知道你的难处,从而理解你。这样你才不会因为拒绝而得罪对方,也不至于影响你们之间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