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聪明的大脑本性是懒惰的

◎蜥蜴脑法则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在一个内在“蜥蜴”,游离于无意识思维系统,总是倾向于得到快乐,避免痛苦。如果目标过难过高,内在“蜥蜴”便会认为目标完成起来太过痛苦,更倾向于回避或放弃。

近三个月以来,John几乎每天都是中午12点以后才起床。他不是真的困倦,通常八九点钟就已经醒了,可就是没有勇气离开床铺,赖在被窝里刷手机、打游戏、发呆。

John的身心是正常的,没有抑郁倾向,也不属于完全的懒惰者。尽管每天都是中午才起床,但他也会安排好工作的时间。对于赖床的问题,John自己也很苦恼,他希望养成早起的习惯,让每天的节奏变得更有规律,时间也更充裕。可是,每到应该起床的时候,他的身体都不听使唤,怎么也难以离开床榻。

罗曼·格尔佩林在《动机心理学:克服成瘾、拖延与懒惰的快乐原则》里说过:“不管意识层面的企图是什么,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些反面的力量,在不断推动、诱惑甚至决定我们的行为,哪怕我们曾有意识地去抵抗这些力量。”那么,这股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和拖延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有些人认为,John的问题很简单,纯属懒惰使然。不可否认,拖延和懒惰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完全用懒惰来解释拖延,未免太过片面。要解释清楚“这股力量是什么”,我们需要详细地了解一下拖延产生的生理机制。

·大脑的懒惰本性

说起大脑,不少人可能会认为,它是思维与理性的管理员,是控制言语和行为的指挥官,是勤奋的、高效的执行者。但,这都是我们对大脑一厢情愿的美好想法罢了。

脑科学家指出,大脑天生会被惰性的行为吸引。换言之,大脑天生就是懒惰的,完全禁不住诱惑。所以,我们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总是偏爱固定化的处理模式,惧怕改变,倾向于避开全新的挑战和不熟悉的事物。

为什么大脑喜欢懒惰呢?答案就是,节约能量以防不测。从能量消耗角度来说,人的大脑一天所需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0%。在远古时代,保存能量对于人类生存是必要的。所以,大脑的惰性是进化保留下来的生存机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优秀、勤奋的人,也会在某些事情上“犯懒”,忍不住拖延。

·趋乐避苦的本能

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重要,当下就应该着手解决,为什么还要转而去做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呢?英国心理学家梅尔泽说过一句话,用在这里作为解释恰如其分:“就其本质而言,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心理学家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广泛接受并认可一个观点:追求快乐、规避痛苦是人类心理最基本的动机,也是其他一切心理功能的基础。《战胜拖延症》的作者蒂莫西·A.皮切尔指出,拖延是一种“屈服以求得良好自我感觉”的行为。

在面对情境压力和现实任务时,为了能够获得短暂的、舒适的体验,我们会本能地做一些逃避任务、脱离当下的行为,以避开痛苦的体验。从这一层面来说,拖延的本质就是一种保护自己暂时免于内心冲突和焦虑的手段。

拖延不是品行问题,它是在一定的生理机制运行中产生的,没有人可以将它从生活中彻底抹去,人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顺应人性,与大脑进行积极的合作,减少拖延对自身的影响。 a1B2JJSWVGbqNHI15uz/SRSWsf7BKpHrcDC2HujBUA55F4QIepDXXAeTohhd4z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