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民奉献爱心的积极渠道。当前志愿服务发展迅速,日渐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

随着越来越多普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我们发现只要有意愿就有机会去做奉献。志愿者这个词也渐渐为我们所熟知,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志愿者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践行并传播,重大赛会、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疫情防控……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志愿者,实现着自我价值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

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我国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从而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我国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志愿服务要成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有力推手,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正在生机勃勃地发展并传播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这种人人都可以体现并参与的正能量行为发生着不可思议的裂变,同时也对更好地支持“志愿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越可贵越需要珍惜

“志愿精神”是一种温暖的善意,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有时沉默得似乎不那么波澜壮阔,却静水深流。所以,当需要的时候,当有机会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不穿红马甲的中国志愿者,他们似乎无处不在。甚至不需要号令,也不需要证件,他们就会站出来、行动起来。这种珍贵的民族精神,就在我们的心里,在新时代被有力地激发出来。同时在组织志愿服务时,我们也需要保护这种善意与爱心。

越普及越需要规范

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北京冬奥会的“小雪花”、重庆山城的“摩托骑士”、疫情防控的“社区阿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流行,很多人都以能参与志愿服务而感到自豪。志愿者是指一种基于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等因素,自愿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为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人。而这种精神在今天获得了极大的认同和支持,应运而来的挑战就是不仅要有一腔热情,还要确保有做好事情的能力。热情和勇气非常可贵,但志愿者也需要有规范的组织,才能够“好心办好事”,才能够真正体现志愿精神。

高质量的服务需要高质量的培训

2022年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指出,2020年,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高点:志愿者总量2.31亿人,其中有8649万名活跃志愿者,通过79万家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时间37.19亿小时,贡献人工成本价值1620亿元。志愿者为社会贡献了力量,也促进了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志愿服务正在生机勃勃地发展并传播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志愿精神也越来越成为新时代“心流行”,这种人人可以体现并参与的正能量行为发生着不可思议的裂变,同时也对更好地支持“志愿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也成为一个关键话题。一腔热情参与进来,但真正服务时又觉得技能、心态和技巧都有欠缺,有时甚至力不从心,基于此,给予志愿者及时有效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礼仪的内涵和外延入手,介绍了志愿服务的形象礼仪、仪态礼仪、沟通礼仪及线上礼仪,旨在帮助志愿者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从而为规范志愿服务礼仪,为推进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纪亚飞
2023年2月 46sIYdLXS+ScHLlisG8tNSxrWOyjyPAJ1cef50mAtd0f/j3juXJk7oEtgbSbVs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