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康复评定概述

康复评定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学诊断的过程。康复评定的对象包括所有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功能或能力障碍者。通过康复评定,发现和确定障碍的部位、范围或种类、性质、特征、程度以及障碍发生的原因、预后,为预防和制订明确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广义的康复评定还包括康复目标的设定和制订治疗计划。

所谓障碍学诊断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确定疾病或外伤所产生的后果,阐明组织、器官、系统水平的异常对于系统功能水平和对于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整体功能水平影响的诊断(见下表)。障碍诊断是康复评定的核心。正确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制订以障碍学诊断为基础。

疾病诊断与障碍学诊断的区别

一、障碍学诊断的3个层面

根据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1版《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的分类,以及2001年WHO将上述分类修改为《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即ICF分类,障碍被分为3个层面:①功能障碍(残损);②能力障碍(残疾);③参与障碍(残障)。康复评定涵盖上述3个障碍层面的内容,评定者根据患者情况,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定,作出诊断。

二、康复评定与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学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制订患者的诊治决策,以减少医疗实践中的不确定性。强调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应当将医疗活动置于理性、可靠、完备、严谨的学术基础之上。

康复评定是进行高质量的康复医学研究、积累最佳研究证据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

康复评定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在运用各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评定有着不同的目的。从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以下9点:①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和程度;②寻找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③确定康复治疗项目;④指导制订康复治疗计划;⑤判定康复疗效;⑥判断预后;⑦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⑧评估投资—效益比;⑨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

四、康复评定的类型与方法

康复评定分为定性评定、半定量评定和定量评定。

1.定性评定

定性评定的对象是反映事物“质”的规律性的描述性资料而不是“量”的资料,即研究的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描述材料,主要适用于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康复评定中常用的描述性定性评定资料主要通过观察和调查访谈获得,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和问卷调查。

2.半定量评定

半定量评定是将定性分析评定中所描述的内容分为等级或将等级赋予分值的方法。半定量分析所产生的结果要比定性评定更加明确、突出,但分值并不精确反映实际情况或结果。临床上通常采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例如,偏瘫上、下肢及手的Brunnstrom六阶段评定法、Fugl-Meyer总积分法等;徒手肌力检查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FIM评定等。视觉模拟尺评定也属于半定量评定。半定量评定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能够根据评定标准大致判断障碍的程度;由于评定标准统一且操作简单,因而易于推广,是临床康复中最常用的评定方法。

3.定量评定

定量分析的对象是“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常通过测量获得并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其分析结果。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地定性,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定量评定通常采用特定的仪器进行检查测量,如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系统、静态与动态平衡功能评定仪、步态分析系统等。定量评定将障碍的程度用数值来表示,不同的检查项目采用特定的参数进行描述。定量评定的最突出优点是将障碍的程度量化,因而所得结论客观、准确;便于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定量评定是监测和提高康复医疗质量、判断康复疗效的最主要的科学手段。

五、评定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信度、效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是考察测量工具或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

1.信度

信度又称可靠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一种测量方法的高信度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上得以体现。如果一种功能评定方法、测量工具(如评定量表、电子关节角度计)或分析方法(如步态分析系统)的重复性不好,表明该方法的信度较低。因此,在使用一种新的测量或评定方法之前,尤其是为观察治疗效果而需要进行多次评定,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由多人进行评定时,要首先对该测量工具或方法的可信度进行检验。临床中常用的信度检验包括测试者内部信度检验和测试者间信度检验。

(1)测试者内部信度检验:是通过同一测试者在间隔一定时间后重复同样的测量来检验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该检验是检验时间间隔对评定结果稳定性的影响,因此,重复测量时,要注意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恰当。

(2)测试者间信度检验:是检验多个测试者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种测试项目进行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在测量工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尤其要进行该检验。不同测试者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时,提示该测量方法的使用将受到质疑或限制。

一种测量方法的可信程度用信度相关系数表示,系数越大,说明测量方法的可信程度越大,测量结果越可靠、越稳定。要使一个评定量表达到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和高精确性,设计和使用时必须做到:①评分标准要明确并具有相互排他性;②量表适用范围明确;③评定项目的定义严谨、操作方法标准;④测试者应当定期接受应用技术的培训,以确保操作熟练和一致。

2.效度

效度又称准确性,指测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效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真正特征。效度根据使用目的而具有特异性。以尺子为例,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得到很准确的结果。然而,如果用它测量物体的重量,则因为它和待测物之间毫无关系而使得这把尺子变得无效。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测量工具用于不同的目的,测量工具的有效性也随之变化。因此,在选择测量方法时,应根据使用的独特目的选用适当的效度检验。常用效度检验的方法大体有3种,即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

3.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①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②信度高,效度未必高;③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4.灵敏度

应用一种评定方法评定有某种功能障碍的人群时,可能出现真阳性(有功能障碍且评定结果也证实)和假阴性(有功能障碍但评定结果未能证实这一结论)两种情况。灵敏度是指在有功能障碍或异常的人群中,真阳性者的数量占真阳性与假阴性之和的百分比。灵敏度检验也是检验效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5.特异性

应用一种评定方法评定无某种功能障碍的群体时,可能出现真阴性(无功能障碍且评定结果也证实这一结论)和假阳性(无功能障碍但评定结果显示有功能障碍)两种情况。特异性是指在无功能障碍或异常的人群中,评为真阴性者的数量占真阴性与假阳性之和的百分比。特异性检验也是检验效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时人杰) VmPkl5lXdBRSbA2Kj0ANfIQLh94cm5jz0FWJ8MCHIbH70bqLLCbqaC19xjgFa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