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酸藏香辣,有种美味在深山

说起“宫保鸡丁”,怕是无人不知,它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中餐之一了,有人说它是鲁菜,有人说是川菜,但鲜少人知道,“宫保鸡”之名得自丁宝桢,他可是个贵州人,老家在今毕节市织金县。丁宝桢到四川做官,官至四川总督加宫保卫,因此把他最喜爱的鸡肉烹制方法命名为“宫保鸡丁”。

很少人把宫保鸡丁看成是贵州菜,一个重要原因是,“黔菜”特点并不突出。贵州味道是辣中带酸,又是野趣本真,这是贵州的深山造就的。但因为这个质朴的本色,让它在各个移民潮中博采众长,有了最鲜明的特征——融合。

贵州人怕不辣

有个流传甚广的俗语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15世纪末,哥伦布的海船把南美洲的辣椒带到了欧洲,一百多年后,这种能散发出奇异气味的植物辗转到了中国。“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落雨如过冬”,贵州气候潮湿,多阴雨,正需要辣椒的刚猛热烈。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可以散寒除湿,也是缺油少盐时,最容易送饭入口的调料之一。黔辣之纯粹,表现在贵州栽培的辣椒品种和食用辣椒方法的不计其数,民间家常菜几乎无菜不辣,而且近乎餐餐都要用辣椒蘸水。

贵州虽然多高原山地,但土壤却恰好适宜辣椒生长,全省内北有虾子、南有关岭、中有花溪、西有毕节、东有天柱,皆为著名的辣椒产地。贵阳小河辣椒、遵义牛角椒、虾子朝天椒、绥阳小米辣、大方皱皮椒、乌当线椒、独山基场皱椒、毕节山辣椒、党武辣椒、大方鸡爪辣椒,等等,产地名椒,俯拾皆是。

再加上制辣方式的不同,加工成不同的“辣味”——糍粑辣椒、烧辣椒、擂辣椒、煳辣椒、油辣椒、糟辣椒、辣椒酱、泡辣椒、阴辣椒、面辣椒、鲊辣椒、香辣脆,等等,有的辣得令人张口咋舌,大汗淋漓;有的辣而香;有的香而不辣;有的辣得干香浓郁;有的辣得回味无穷……辣的口味也因此变得更加丰满。多少中国人舌尖上的乡愁是一瓶叫“老干妈”的辣椒酱,它就是贵州出品。

辣,虽然被列为“五味”之一,但其实并不算味觉,而是口腔的一种焦灼感。在祛湿御寒的手段变得越加现代多样的当下,吃辣更多的是一种口味的传承,爽快的辣味就似贵州人的性格,率真泼辣,风风火火。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其实,辣椒除了下饭,还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盐分,后者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维持着人体内的水分平衡。但黔地素不产盐,《续黔书》有载:“黔介滇蜀之中,独不产盐,惟仰给于蜀,来远而价昂。”在盐尚未惠及贵州的深山之前,除了辣椒,食物发酵出来的酸也能帮助减缓钠离子的流失。黔东南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倒是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贵州的酸是主角,不是醋的酸味,而是食物自然发酵出来的味道。贵州家家腌制酸菜,人人喜食。

盐酸菜为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独山县特产。属青菜渍品,分为盐酸菜、冰糖盐酸菜、白糖盐酸菜三大类。以青菜为主料,加甜酒、大蒜、辣椒、冰糖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可荤食、素食,也可作调味料烹饪菜肴。甜、酸、辣味俱有,开胃健脾助消化。

泡菜是将新鲜原料(萝卜、胡萝卜、莲花白、甜椒等)洗净晾干投入加精盐、冰糖、少许白酒,在凉开水中密封,经自然发酵而成;腌菜的取料更为广泛,萝卜、胡萝卜、莲花白、青菜、白菜、茄子等都可作原料,经洗净、晾干或晒干、搓盐、再晾干装入坛中密封,反扣于装有水的土钵中而成。酸坛需置于干燥通风处,只要保管得好,经年不坏,越陈越香,随取随泡。直接食用、烹制菜肴均可。

酸汤鱼,算得上最广为人知的贵州美食。它的底汤多为红汤,以黔东南毛辣角(野生小西红柿)为基础原料,加入仔姜、大蒜、红辣椒、精盐及白酒,置于土坛子里,密封静置半个月,等待时间带来的味道转化。毛辣角酸的醇厚,酵出来的红汤能通透爽朗,不着荤腥地吃也不寡肠胃,再加上木姜子的特殊辣味,让人胃口大开。

除了红酸汤外,酸汤种类很多,以汤质亮度分为特级高酸汤、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半清酸汤、浓酸汤、半浓酸汤等;以味道分有甜酸汤、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酸辣酸汤、甜咸酸汤等。

酸的味觉门槛很低,可能也正因此,酸汤鱼能行销全国。

野味和野趣

“野”味,一直是黔味道的点题之作。《水城厅志》记载,康熙三年,平西王吴三桂在率领云南十镇2.8万兵马,由归集入水城境,镇压水西彝族土司,官兵到达水西后粮草严重不足,官兵们取来屋顶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坛,架在火上用猎获的荤素野味野菜、土豆等烤烙充饥。不料这无奈之举竟使人们发明了烙锅这一独特的火锅吃法。

山中随处可取、一年四季可食用的折耳根,为很多菜品画龙点睛,凉拌、炒、炖、焖等多种技法都能出其美味,尤其是在蘸水中,丰富了辣椒蘸水的层次,让人欲罢不能。春夏鲜吃,一年四季水发干品的蕨菜;夏冬二季出产的鲜笋和常年水发的筒筒笋;数不清的山野菜、野山菌常年不断。

说贵州食物“野”,还在于它狂野——在网络上被评为“暗黑料理”的瘪,又被称为“侗香”,有牛瘪、羊瘪两种,当地人称“百草汤”,食之略苦,回甘又带有草香,是黔东南侗族同胞深爱的一种独特美味作料。平时说的牛瘪、羊瘪泛指干锅或汤锅的菜肴,除了侗族深爱,当地的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也受到影响,对瘪汤不再敬而远之。“瘪”早已作为黔菜的一大特色出现在酒店餐厅。

深居大山中的侗族、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嗜食各种虫类,大多成了当地特产和宴宾必食的美肴。黔西南州望谟县、册亨县餐厅几乎桌桌必点虾爬虫,黔东南凯里市、台江县、黎平县等到处都在制作销售九香虫、蚂蚱(稻蝗虫、草蝗虫、米蝗虫)、马蜂蛹、竹虫、柴虫以及松树虫、茶籽虫、小水虫、水虫、葛麻树虫、麻栗树虫等各类虫类。虫类菜肴制作简单,大多在油炸后根据当地口味炒制,多以香辣味出现,突出香脆口感和香辣味,以香避腥。

香糯和软滑

水稻是南方最主要的主食,可以分成糯性和非糯性两类,在贵州都很常见。

糯稻虽然产量不高,但耐寒、肥料要求低;糯米饭的油脂丰富,结实耐饿,是庄稼人最值得依赖的食物。糯米在贵州是粽子、糍粑、米酒、油茶等食物的基础食材,也是腌制鱼、肉的辅助材料。城里人把糯饭、糍粑当早点,乡村地区则将烹制糯食作为生活富足的象征,带着更多的郑重和讲究。食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当属黔东南,高山梯田里,连绵着成片的原始糯稻,在千百年的育种演化下,培植出了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香禾糯、野猪糯等糯稻品类。

糯米制品可用蒸、煎、炸、煮等不同烹制方式,其香不同,奇香无比,我曾经在每天一县的贵州88个县路上,一路品尝,记忆犹新。

糍粑,源于战事,为保战中食粮,早先将米蒸熟,筑成块,堆成墙,战中取食,蒸煮或直接食用均可,逐渐流行开来。如今将糯米蒸制九成熟舂茸成粑粑,有香醇软糯的糍粑、饵块粑,以及土豆糍粑、糯玉米糍粑、糯高粱糍粑、糯小米糍粑等;还有家家爱做的泡粑、早已成名的糕粑稀饭、粽粑、褡裢粑、糯团粑、棉菜粑、清明粑、油炸粑,等等。

作为米粉大省的贵州,也善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或现代化米粉机直接熟制等工序制成条形、丝形的湿状或干状的米粉,或是粉条、圆粉、扁粉、粉丝、卷粉、剪粉、米皮、绿豆粉、锅巴粉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煳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是贵州早餐、中餐的“主力军”。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知名的米粉,如花溪牛肉粉、安顺羊肉粉、遵义羊肉粉、兴义羊肉粉、水城羊肉粉、铜仁锅巴粉、思南绿豆粉、榕江炒粉、三都炒粉、安顺裹卷、独山细粉、荔波切粉、台江羊瘪粉、雷山红粉、岑巩菜粉、天柱土豆粉、正安米皮、瓮安剪粉、糟椒卷粉、猪脚粉、辣鸡粉、鸭块粉、鸡丝卷粉,等等,数不清道不完。

黔味渐成

辣、酸、野的味道和以糯米、大米为主食,都只是贵州味道最基础的特征,是久居深山,自然馈赠的最原初的味道。对物产、食材的加工和烹制,变成菜肴,则需要“烹饪方式”的照拂,贵州菜最大的特点——融合,均得益于不断迁入贵州的移民。

贵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迁入是明太宗朱元璋调集30万大军驻屯贵州,贵州也正式建省。那时,屯军将士多系江南水乡汉人,移居贵州后,把江南的生产技术、生活习俗、饮食物料带到贵州。明清时期,亦有大量移民分别迁进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湖南、湖北的人来到贵州插草而居。曾经人烟稀少、万山重叠、运输全靠人挑马驮的贵州很快繁荣起来。贵阳、安顺、遵义等地逐渐商贾云集,政治、经济、文化繁盛,移民和商贾们不仅带来了各地的商品,还带来了各地烹饪方法和南北佳肴,本地厨师在提升本民族菜肴的同时,取长补短,结合当地原材料、调辅料和民族禁忌,对民族菜进行了改良和丰富。

贵州历史上第二次味道的融合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失陷后,重庆成为战时陪都,贵州是大后方。当时很多沿海难胞、大学生、工商人士、军政人员纷纷迁入贵州躲避战事,就业定居,随之迁入的还有一大批名厨,遵义、贵阳的餐饮业迎来了高度繁荣的时期,餐饮名店层出不穷。以贵阳为例,当时汇聚了北方菜系天津馆、燕市酒家,江浙菜系苏州茶室、南京酒家,还有杏花村、西湖饭店、迎宾楼、松鹤楼,等等,名店林立。大厨名家们入乡随俗、就地取材,用原菜系的烹饪技法解读新食材、调和新口味。很多第一代黔菜大师都有师从浙、粤、鲁、川、湘等菜系名厨的经历,他们吸收了各大菜系的长处,自成新一派。在街头巷尾的民间传说中,甚至出现了好几个黔菜“门派”。这一批烹饪大师和他们的徒弟,正身体力行地在筵席厅堂上定义“黔菜”。

1949年后,餐饮复苏,兴建酒店,开办餐厅,战时入黔厨师显山露水,纷纷成名。南下干部和三线建设进驻贵州,大批江浙沪和东北人入黔,口味融合,菜肴更新,名店复兴。改革开放后,黔味逐渐从民间走向市场,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各大菜系菜肴风格,时任省长王朝文提出“黔菜”概念,形成官方菜系。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大省,黔菜是山地饮食、江河饮食、民族饮食的融合,在最简单的烧炙、腌渍、烙、酿、煮的基础之上,博各菜系烹饪术之特长后,或许能另辟蹊径,创造出融合菜的新标杆,让黔菜早日出山。 57/SX9I2KDZKYRHnvAlEBLoYR+HdyHCg8wv1P5Up2j4w7ejKiwNie1lk/V/gpq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