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7
安慰剂效应:信念是成才成功的助推器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也被称作“受试者期望效应”。 在医学领域,“安慰剂效应”是指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病人却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这种现象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都并不罕见。由此,不少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都会将这种“安慰剂效应”考虑进去。

约翰·杜斯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牙医,也是“安慰剂效应”的研究者。在其27年行医生涯中,就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牙痛患者在来到杜斯的诊所后便说:“我一进这里就感觉轻松多了。”

其实病人们并未说假话,可能他们觉得马上会有人来处理他们的牙病了,从而情绪便放松了下来,当他们接触到医生的手时,病痛便得以缓解了……总之,这都是“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心理暗示。

安慰剂是一种动力,它使人们感觉被帮助。在这种感觉下,人们调动自己的头脑积极思考,随后产生主观努力行为。

一队战士在阿尔卑斯山的风雪中迷路了,却凭借一张写满外文的地图冷静下来,扎营熬过了风雪,确定了自己的方位,两天后回到了营地。当他们讲述着这张非凡的地图的时候,他们的首领却发现,这是一张比利牛斯山脉的地图。

一张与地形无关的地图帮助人们度过困境,是比较典型的“安慰剂效应”。也就是说,人们以为自己有所依靠,其实什么依靠也没有。就像吃下完全没有疗效的“安慰剂”一样,有时候却能使人觉得自己真的吃了有疗效的药一样好转起来。 “安慰剂效应”的产生前提是:相信则灵。 在现实生活中,“安慰剂效应”也经常出现。

一群久居城市,从来没有到过乡村的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达山腰时,他们被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深深吸引。休息时,其中一个人很高兴地接过同伴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叹:“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这儿真是没法比。”水壶的主人听罢笑了起来,他说:“壶里的水是城市里最普通的水,是出发前从家里装的。”

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认为,人们在认识现实、理解事物时,总会很明显地掺杂很多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期望、经验和信念等,这也是“安慰剂效应”产生作用的一个原因。

心理课堂

心理课堂“安慰剂效应”是心理暗示的一个表现,这一效应在生活中有时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当遇到困难或处于压力时,你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动作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你也可以利用这一效应鼓励他人,激励对方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IF1grdMWfiTo8PNTl1KKEKZgH5Rh3f47FBNuZtu4AX/+fx8f5DH3FddApS74EZu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