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际中,我们会遇到因急事而向他人借用物品的时候。别小瞧了这“借”的讲究,稍不注意,很可能会让你吃闭门羹。那么,借还物品都有哪些规矩?
《弟子规》中讲:“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它的意思是说,用别人的物品时,必须先向对方直接求取,如果不经询问便直接使用,即为偷盗的行为。借用别人物品,使用后要及时还给对方,以后再有急事需要向对方借用时,再借起来也就不难。由此可见,对于大家来说,想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养成良好的借还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古训所言:“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向人借东西时要么不经询问直接就拿走,要么用完后从不考虑对方会不会着急用,私自把对方的物品留下,迟迟不肯归还。当然,也有一些人自己不愿意花钱去买东西,总是张口向别人去借。到头来,弄得他人非常郁闷,反过来还会被说太小气,不够道德等。
借物还物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际现象。人生在世,谁能够保证不会有求于人?然而,如何借还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如果能够掌握技巧,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获得他人的帮助,以解燃眉之急。反之,很可能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为你的借物之路增添许多障碍。那么,现实生活中,大家在借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1.借物须经对方批准,方能体现你的诚意
《弟子规》讲:“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即使你要向对方借的东西小如一根针,都要事先向对方征求意见,看对方是否正在使用,是否愿意借给你。试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件东西,他人不经过你的同意便直接取走,害得你以为丢失而到处乱找,你势必会心生怒气。可能即使他人用后及时归还了,你内心也会有怨气。可见,不问即取会为以后再借之路增添阻碍。何况,在某些情况下,如《弟子规》所讲,如果你不经对方同意直接取走的话,很可能会以偷盗之罪论处。因而,借物之前,先言辞恳切地向对方表明你的困难之处,定会博得对方好感,相信借到物品自然不难。
2.必须在保证的期限内及时还回来,方能显示你的诚信
生活中,有些人借东西后,总等着对方上门来要,有时甚至会避而不见,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无论你借了钱、物,还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用完之后都应及时归还对方。这一点《弟子规》中也有明确提示,甚至还讲明了这样做的原因。“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试想一下,你一次两次地借东西不还,或是拖拖拉拉还等对方上门来要,只会让对方心生反感,以后若要再开口来借,对方恐怕不会再相信你的话。因此,借人东西不信守承诺,无异于自断退路。
3.借人东西,应倍加爱护,方能体现你的真诚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拿着借来的东西炫耀自己的人缘,美其名曰:“用他是看得起他。”可是使用起别人的东西来,肆无忌惮或毛手毛脚,更别提爱惜有加了。等到还东西时,就开始诉说自己的“不幸”,或是找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只会惹得物品主人不高兴。如是再二再三,结果可想而知,下次登门相求之时,势必会遭到对方的婉拒。
4.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形象,勿大物、小物都求助于别人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以自己的能力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倘若你诚心诚意,必定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然而,如果事无巨细,所有东西都向人开口,大家都会远离你,更别提借物了。因而,一些生活必需品,或用完后无法归还的物品,还是少借、不借为妙,方能为自己博得信誉。
人际交往中,借人物品,如果能够做到有礼有度,自然会为你打开一条通畅的大道。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造成了“人情淡薄,借物太难”的尴尬局面。如果能够从以上几方面做起,相信你也可以通过巧借,获得良好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