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揭开面纱
——情绪概述

丁香医生联合《中国青年报》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指出,38%的大学生在过去一年曾被情绪问题所困扰;蓝皮书报告《20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需求》一文中指出,大学生中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把抑郁症筛查纳入高中及高校学生的健康体检内容。可见情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情绪,科学地调控情绪,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点之一。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内在感受和对外表现的统一。内在感受和对外表现通常同时产生,但我们首先从心理活动感知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别人则通过各种表情察觉到此类变化。

心理学上认为,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情绪反应,包括喜、怒、哀、乐、惧、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

1.四种基本情绪

(1)喜,即快乐,是一种需求得到满足,现状达到预期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和安全、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睡眠、各类事项进展顺利等。快乐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笑、拥抱。

(2)怒,即愤怒,当愿望受阻或无法实现,以及接收到他人遭遇的消息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而不满的情绪,常见的成因包括受到污蔑和不公平对待、付出巨大却收效甚微等。愤怒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咬牙握拳、言辞激烈。

(3)哀,即悲伤,通常因为挫败、分离、丧失而产生,常见的成因包括未能实现目标、绝交和失恋、亲人离世等。悲伤的常见表达方式是哭泣、意志消沉。

(4)惧,即恐惧,在面临危险、灾难或受到胁迫时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情绪体验,常见的成因包括身陷债务危机、国家遭受战争等。恐惧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心跳加速、不知所措。

2.三种情绪状态

(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既体现在我们无需刻意去感受心境的变化,又体现在心境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心境短则几分钟,长则可达数年,这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事和不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人群里的心境大多是积极的,推动着社会有序运行,但不少消极的心境,比如遭遇重大变故、灾害后留下的阴影等后遗症,会阻碍正常的生活生产。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在生活中还表现为常带有明显的外部行为。激情一般是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有时虽然事情不大,但因长期压抑,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以大发雷霆。比如,生气时拍案而起,高兴时手舞足蹈、喜极而泣等都属于激情。

(3)应激,是一种意外或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例如,在地震时产生的那种情绪属于应激,因为人不能意料到地震什么时候来,当时心跳比较急速,而且处于紧张状态。对于应激有两种情况:当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做出有效行动,急中生智;另一种情况则是,人处于高度紧张,脑子可能空白,而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会慌乱。

(二)情绪的功能

1.引导和卷入

情绪提供了一种本能的认知,即对现状的“觉察反应”。情绪会吸引个体的注意力,并引导感知,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需要和愿望上。比如,走在路上的你沉浸于发呆时,突然听到鸣笛声,紧张和焦虑会立刻出现,你会意识到现在最重要的是后退几步,让车先通行。

2.塑造意义

研究表明,情绪或许能将外界信息和心理表征结合在一起,起到“黏合剂”的作用。因脑损伤而无法产生情绪体验的个体,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或选择。因此,情绪也被称作控制思维的舵。

3.激励

情绪是行为的驱动力,比如惊奇引起好奇心,促进探索行为,恐惧则通常引起逃跑或麻木。情绪对大学生学业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情绪积极乐观时,有助于人际交往,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反之,情绪抑郁、冷漠、过度焦虑或处在应激状态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学业。

4.促进交流和反馈

情绪是有效的信息,让个体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他人的反应,也增加了彼此的情感联结和相互关切。通过情绪的表达,双方的沟通能更加同步与和谐,就像在跳一支双人舞。

5.健康功能

如果个体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易怒等情绪中,可能诱发身体的炎症。反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课堂活动

音乐知我心

准备:一段约5~8分钟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片段。

操作流程:

1.播放音乐之前,请学生闭上眼睛,把双手轻放在大腿上,请他们安静地欣赏音乐,并细心地感受在听音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情绪涌现。

2.播放音乐。

3.音乐结束后,邀请同学分享自己在听音乐时的感受(听到/看到/感到/想到了什么)。

音乐是一种对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都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它就和人类的情绪建立了联系。正如童伯章先生所说:“歌者之情与歌词协,觉音之高也,非音之高,我情之欲抒也,音之低也,非音之低,我情之欲敛也。其音其节,皆非以为歌,而所以写我情。”音乐的强弱、高低潜在地影响着我们情绪的波动起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与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当中。

(三)情绪理论

1.基本情绪论

基本情绪论以艾克曼(Paul Ekman)为代表,认为存在数种基本情绪,情绪只是由于刺激引发的行为反应与生理反应,进而导致的心理体验,从而启动某一特定的、离散的情绪结果。基本情绪集中体现了情绪的自然性和生物性,因为表达基本情绪的表情具有文化普适性,能够被不同语言或文化的人识别,比如愤怒时皱眉、快乐时微笑。从生理机制上来说,脑干负责产生情绪,皮层负责调节产生的情绪,具有情绪的决定权,情绪的产生与调节是独立的过程。

2.情绪评价论

情绪评价论以拉扎勒斯(Richard S.Lazarus)为代表,认为情绪来自主体对事物意义的主观解释,是由事物或情境诱发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情境的意义分析,个体对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相应的情绪。基于情绪评价论,脑干和皮层拥有相对平等的决定权,共同决定情绪的最终状态。

3.社会建构论

社会建构论以巴塔·梅斯基塔(Batja Mesquita)和布莱恩·帕金森(Brian Parkinson)为代表,认为情绪受社会因素制约,情绪的社会建构通过三个嵌入式情境完成:当下的互动情境,发展和进行中的关系,以及社会文化情境。比如,正在争吵的两人如果原本关系不好,或以后不会常见面,则争吵和愤怒情绪可能就会升级。

4.心理建构论

心理建构论以巴瑞特(Lisa F.Barrett)和詹姆斯·拉塞尔(James A.Russell)为代表,认为情绪是个体对感知信号赋予意义的结果,这些信号并不局限于认知或文化环境,而是由各种心理元素以各种不同方式聚合而成。比如巴瑞特认为,人类接收信息的渠道来自身体外部刺激、对身体内部信号的感觉以及个体先前的知识经验。与社会建构论不同,情绪建构论重视语言对情绪的影响,如运用更丰富的情绪词汇,即有助于情绪的调控。 UneZuPHG7cZtfio+Ds8JnpblNtApn2WnXCigGfa46Y53TMwKGvTwPfkr6bnTZY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