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自知者明
——自我意识概述

“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石碑上的三句箴言之一,也是最有名的一句。有人说这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也有人说这是象征着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谕”。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卷一)》的记载,有人问泰勒斯:“何事为最难?”他应道:“认识你自己。”

尼采在《道德的谱系》的前言中,也针对“认识你自己”这一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写道: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这些先哲都曾思索这个每个人心中都不能回避的命题:认识自己。的确,太多的时候把我们的精力用于关注身外世界,我们因为这个多变的世界伤春悲秋,却很少回望自己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人贵有自知之明,如人不能自知,何以知人?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高级水平,为人类所独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和评价,是个人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自我意识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自我意识对个性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督的作用。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与自我意识相关的概念主要有自我概念、自我同一性、自我认识、自我认同、自我评价等。自我意识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每个人心理的自我比现实的自我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要大,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延伸阅读

意识与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不能被认识或没有认识到的部分,是“已经发生但并未到达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意识是人们能觉知到的部分,潜意识是人们没能觉知到的部分。

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表面的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指自我意识所包含的成分。由于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是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现象,因此自我意识的结构表现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察觉、自我印象、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指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我体验的内容包括:自我价值感、成功体验和失败体验、自豪感与羞愧感、内疚等。自我体验最重要的部分是自我价值感,核心内容是“我对我自己感觉怎么样”。自我认知决定自我体验,而自我体验又强化自我认知。

3.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伴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调控常常表现在对个人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因而又称为自我调节。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结构中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我将如何实现理想的人生”“我将如何改变自己”。

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就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自我体验和有效的自我调控。

(三)自我意识的划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它是稳定的,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对于这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从多维度和多层次上对其进行认识。

1.根据自我意识的内容进行划分

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生理状况的意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和认同感等。生理自我使一个人把自我和非我区别开来,即将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区别出来,意识到自己不是别人,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成员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各种角色、地位、权利、义务等的意识。社会自我随着社会化进程,是在个体逐渐学习角色并实践角色的过程中出现的。

(3)心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心理方面的意识,包括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态度、信念、理想、价值观和行为等。个人对自己的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种种意识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互相影响的。心理自我是与社会自我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也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自我的形式和内容。

2.根据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进行划分

根据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来划分,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1)现实自我,也称为现实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的自我的认识。

(2)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如想象别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因此投射自我又称为镜中自我。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不一定是相同的,两者之间可能会有距离。当这个距离加大时,个体就会觉得自己不为别人所理解,因而容易与他人产生隔阂,甚至发生冲突。

(3)理想自我,也称为理想我,是个人对将来自我的构想,如个人将来的生活目标、抱负、成就,以及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理想我是个人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现实自我一致。但理想我对个人的认识、情绪和行为影响很大,是个人活动的动力和参照系。

图3-1 自我意识的两种划分

(四)自我意识的形成

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1.自我意识发生期

生命之初的个体并没有意识,他们还不能将自己同外界的事物区别开来。一般在8个月左右,婴儿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状态。大约1岁,婴儿逐渐学会用名字来称呼自己。2岁左右的幼儿,逐渐学会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代表自己,这标志着儿童自我意识的重大飞跃,因为能用“我”来称呼自己,表明幼儿已经能够把自己从周围事物中区分出来。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自主。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即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由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

2.自我意识发展期

从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间,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个体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这一时期的个体因为接受社会教化、习得各种社会规范、受社会化影响较深,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逐步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明确自己的作用与地位,并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个体开始积极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不了解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去认识世界。在这一时期,个体主要利用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服从于权威和同伴。因此个体的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被称为“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

3.自我意识成熟期

从青春期到青年期后大约10年的时间,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即对自己的个性品质特征和独特性的认知;二是情感成分,即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尊体验;三是品行成分,即由认识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这一时期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不再完全依赖他人,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色彩,强调自我的价值与理想。一般来说,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发展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但每一次分化和统一都使青年的自我意识不断走向成熟。

课堂活动

他人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以及理想的我

请根据自己的推测和感觉,在下表中写出“父亲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好朋友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和“理想的我”。比较一下,周围的人对你的认识是否一致。别人对你的认识与你对自己的认识是否一致。每个人对你的评价是否客观。根据上述比较,你综合大家的看法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一个对自己较为客观和完整的认识。

认识自我 btEJfiWrfGJH53iWRs+8+/khWAmyI8EzD4ynX5TXpBfFnvQFf14gWqUKKGynaf7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