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房地产增长动力消弭后的补坑增税必修课

房地产的红红火火仿佛就在眼前,现在已经是明日黄花,想当年各地到处都有揽活做工程的人——做总包的央企国企建筑公司,做分包的民营、国有工程公司,还有不成体系只是作坊的包工头们。不管是市政工程还是基建工程,房地产装修也遍地都是,挂靠的是谁的资质不清楚,一级二级三级、园林建筑等各种证书一应俱全,反正口头禅就是“兄弟,放心,交给我,到手都能干得好”。然而,地产盛世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给地方带来的好处是数不胜数的。细细看来,卖地帮助市县政府解决了一次性完成大笔财政收入问题,有了钱也就解决了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人吃马喂,不会出现需要协调工资出处的情况。企业买了地就需要买螺纹钢、混凝土、砂石等建材,带动了建材城的火爆,大批做基础建设工程的包工头开始游走于建筑商之间,开土石方都是暴利的生意。“八通一平”后,土地一级开发带动二级开发,银行的资金强势介入之后,很快就把放贷额度喂饱。有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背书,还能有抵押率不算高的房地产抵押作为保障,将风险降到最低。开始预售房的时候,银行再度出手,为买房者提供了按揭贷款,再次喂饱银行内部不同的部门;消费者拿到房子需要装修了,家具城又促进了各种木材、塑料、钢铁大宗贸易市场的流动性,大批资金的流入且反复使用,让钱的周转速度变快了,周转率上升了,房子在个人消费者那里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众所周知,开发房地产除了跟市县领导要熟悉,更要跟市县各部委办局人员做朋友,“多条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人情练达即文章,找不到甲方的乙方不是好乙方。礼品和消费市场也因此被打开“潘多拉魔盒”,商家赚了钱再跑回来买房子。如此兜兜转转,整个消费市场多层次、多维度被全方位打开了,房地产作为“引子”变成了促进经济腾飞的翅膀。

正因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土地和参与其中的所有公司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源泉。在土地资源比较轻易沦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太多人因为“原罪”发家致富之后,豪宅、香车、美女成为当时并不正确的“三观”,这无疑也成为阻挠社会良性发展的“拦路虎”。这些地产相关人员有一部分已经在囹圄之中,或者已经出走国外,原始积累的完成快速高效,史无前例,也后无来者。

中央政府一直在提倡“房住不炒”,通过房贷利率调节、提高首付比例、非本市人口房屋限购等多种方式对购房者进行限制,又通过银行对坏账率控制、房地产再融资控制、房企上市公司再融资禁止等方式对开发商加强管控力度,希望尽快把房地产扳回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可惜动手晚了,曾经宽松的贷款政策让大批地产商囤积了土地,开发商无序扩张,导致政策颁布后其“拆东墙补西墙”,不仅存留大批无法开发的土地,更留下了很多烂尾楼。这样无形中制造了社会矛盾,增加了维稳难度,社会上开始有一批人变得戾气横生。

也有好事者提出拯救房地产的“良策”:只需要在水泥里面滴上一滴茅台,盖的房子就叫做“茅房”,必然引来无数人哄抢,房地产行业必将迎来第二春,当然这都是玩笑话。众所周知,房地产带来的冲击是极为巨大的。如前所述,开发商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更别说去花钱拿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然后开始接续传导到钢材等建材行业,建材价格一跌再跌,不断刷新新低纪录,装修行业也是一片哀鸿。物流行业更是出现了重卡类保险盈利的前所未有的怪现象,重卡类保险本就是国家补贴扶持交通运输行业的险种,司机们出现超载、疲劳驾驶、剐蹭等是必然现象,亏损是十几年以来出现此险种之后的常态。这种险种开始盈利恰恰说明作为物流主力军的重卡行业已经有大批车不再上路了,所以才有可能不出现事故。

不过,还是要纠正一个观念,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彻底不行了,我们不妨来看看2022年的数据,拿地的企业以央企为主,开发的企业总包也是以央企为主,工地从2023年年初开始一直没停过。虽然拿地的价格降低了,数量下降了,但并不妨碍在清理整顿的同时,有新生力量冒出来。原有的龙湖等地产企业已经断臂求生,恒大、融创也在积极解决遗留问题。政策都已经出来了,市场的认可度还是不够。2023年9月1日各地的“认房不认贷”政策纷纷发布,二套房贷首付的下降让改善型住房市场变得更有吸引力,迅速又带火了一波房地产市场,让多年未见的“金九银十”再度成为热点。

幸运的是,虽然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但公务员还没有面临失业的问题,只在局部出现了暂停发放奖金、工资的现象,可惜的是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建筑公司的农民工,已经面临无活儿可干,又不甘心回老家种地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节流是必然选择,工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能不能发工资,有没有工作才是很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者如果失去了劳动的权利,也就同时失去了养家糊口的能力,开启坐吃山空、坐吃等死的模式,未来也就不会有未来了。

节流的同时一定要开源。最终,财政收入的来源由土地转向企业,“恶法非法”,急于找出路的个别地方政府开始杀鸡取卵,不断要求企业预缴税款,甚至连续预缴三年的税款,限制了企业本身业务的发展,更是把企业曾经的正向现金流变成了负现金流,活生生地逼停了无数家企业,形成了税收的恶性循环。

开源的方式出现了问题,自然就需要纠正。来不及为发不出工资悲伤的市县政府,在挽救存量企业于水火之后,挖潜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尽快发掘出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吸引人才来创业,来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这些都需要成本。这不只是政策制定成本,还有政府服务成本,同时还有支持创业要投入的资金成本。市县政府只有完成服务意识、资本意识、赋能意识的“三连跳”,才有可能让存量、增量齐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地入驻,这就是所谓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过程。

市县政府需要重点培养To C的企业,必须要重视的是供应链的完善程度,更可以给予品牌营销方面的支持;而扶持To B的企业,就要把好质量关,在客户渠道上帮助企业下功夫,重点把政府、军队、大型企业作为其下游客户介绍和支持。市县政府做的工作不只是把企业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要让企业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自身修炼内功是一方面,要不断造血,让企业产生血管、肌肉、骨骼,这样才能有生命力;在外部环境和助力上,也要用公权力帮助企业找到能够给资金、渠道等各方面输血,避免企业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想法,要坚持将可持续经营作为让企业不断成长的营养助剂。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低于两年,如果单纯靠自己野蛮生长,可能都不能找到属于适合自身成长的路径,需要有政策的引导才能让优质企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竞争对手不光是本地对手,还要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孙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让企业登高望远,市县的执政者首先要有格局,敢于让企业强大起来,这样才能完成双赢布局,让企业反哺,成为长久的财政收入第一原动力。 95T/t2OwOihLICmcSorMNCEDvJd+qx/GjRwxypm1oeP/fQr5aDxlmEibGNJZb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