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总经理亨利送花到我家

“咚咚……”走廊里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谁呀?”我边问边向门口走去。

打开门,我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竟是来自丹麦的总经理亨利,高大的身材,显得很魁梧。同来的,还有运营总监梅女士和我们2号楼的小管家吴海燕。

“您好!”亨利手捧鲜花,用中文笑着同我与夫人打招呼。

我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是2016年6月6日上午,我们入住颐和苑的第一天。

接过亨利手中的鲜花,我们便在客厅里边喝茶边攀谈起来。

听说,亨利也刚来颐和苑不久。梅总监介绍说,他是2016年4月,由丹麦执事家园派来颐和苑任总经理一职的。但他却是个“中国通”,大学毕业后不久,他就来到中国,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及历史。1988年至1989年,他在同济大学学习中文,所以会讲一些中国话。

“我还是你们上海的女婿呢!”亨利笑着插话。

“真的?”我有点惊奇。

“这还能有假?她就在上海虹口区工作。”亨利自豪地回答。

后来,我了解到,亨利是一位社会人类学家。在过去的20年里,他主要在中国以及东南亚做一个国际发展型项目,包括组织机构及社会团体的发展,老年护理、教育,对少数民族的支援及环境保护。1992年7月至1993年7月,他还曾与我国广西社会科学研究所合作,就有关于广西地区的侗族人的田野工作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并由此获得王储弗雷德里克奖。他说:“我相信,我过去的经验及经历将会对颐和苑很有用。”

亨利十分健谈,尽管中文还讲得不太好。他说:“来到这儿,第一个打动我的是,这里的所有人,无论是员工还是老人,都用‘家’来形容颐和苑。很快,我就意识到,‘家’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苍白的比喻。这里的员工及入住老人都是真正将对方看成是自己家庭中的一员,而且这种关系,不仅仅存在于员工与入住老人之间,也存在于入住老人之间、员工之间。这里,所有的人都在竭力想要构筑一个更美、更和谐的颐和苑,他们互相帮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一步步改善。我看到不少入住老人都主动地协助苑方开展活动,还有不少义工来到这里,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这些都是颐和苑精神的证明。”

总经理亨利捧着鲜花来到我家

亨利不愧为总经理,讲的话,句句入理。

听梅总监说,担任颐和苑副总经理的乌拉也来自丹麦。早在2015年5月,颐和苑尚在筹建阶段,乌拉女士就来到中国,来到颐和苑,并担任护理院院长一职。亨利说:“我和她一起代表丹麦执事家园作为颐和苑的合作伙伴来到这里,我们的任务是在为颐和苑构建一座桥梁,结合中国国情,将现代的丹麦式养老理念及应用价值灌输至颐和苑。副总经理乌拉,主要负责培训及质量监控。由于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不同,中丹结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实施,并需要考虑入住老人需求及意愿。然而,初步看来,颐和苑和丹麦执事家园在理念上已经有很多共同之处了。”

是呵,颐和苑之所以选择丹麦执事家园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它在养护院的管理上有近乎60年相关经验及应用价值。丹麦是世界上老年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丹麦式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对每个人类个体表现出信任、尊敬、平等以及尊重。在丹麦,无论你贫穷或者富有,年轻或者年老,社会地位高或低,都是平等的,都会被平等地对待。他们高度强调,要将每个个体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即将他/她毕生独有的经历与他们的年迈一起,带进颐和苑。理解并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背景,并尽最大的努力给老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丹麦式理念还强调,老人应该主动而不是被动地享受服务。亨利总经理常对员工和老人们说:“积极的生活,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服务。我们在实践中也充分意识到,只有在一个温馨互相尊重的人文氛围里,老人们才会真正幸福。”

丹麦人做事是很规范,很严谨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入住颐和苑不久,我就听到市场部专员说,颐和苑开业之初,丹麦执事家园的CEO Emil Tang先生就莅临颐和苑做现场指导,并赋予管理团队“幸福养老”这一最为重要的价值观。Emil Tang先生还仔细查看服务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如铺叠老人的床单被子。他还亲自示范如何使用国际先进养护设备——升降吊篮,将瘫痪在床的老人移至轮椅上。他说:“我们要把每位老人都视为一个有价值、有个性的个体,满足老人在生理、心理、社交、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丹麦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让老人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让居住于机构内的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感受到来自服务管理团队的专业与关怀。”

新的生活,一种从未有过的来自专业团队的关怀和服务,就这样在我和夫人的面前展开了——

每天,我看到的是,鲜花般的笑脸;听到的是,亲切般的问候。

来到这里,我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个周末,我们就会收到下一周排得满满的“课程表”,供你选择,看电影,听讲座,外出参观游览……活动种类很多,只要你愿意,都可“推门而入”,都可乘车前往。

这里的服务人员叫“管家”,都是二三十岁的小青年,充满青春的活力,看到他们,觉得自己似乎也年轻了几岁。他们一个个满脸堆笑,很远就同你打招呼,比自己的儿孙还亲热,老人们都称他们叫“小蜜蜂”。

“小蜜蜂”很勤快,像家人那样关心老人、服务老人,随叫随到。

一会儿电视打不开,“小蜜蜂”即刻会“飞”到你家里,帮你调试好;一会家里灯泡坏了,一个电话,“小蜜蜂”又让电工来帮你调换。

一次,我小孙子周末来看望爷爷奶奶,晚上在卫生间洗澡,不小心按了一下紧急呼叫按钮,几分钟不到,“小蜜蜂”就“飞”到了我家门口:“叔叔,您有什么紧急事要我帮忙的吗?”

“对不起,是我小孙子无意中按错了!”我只好这样表示歉意。

“没关系,以后有什么事,叔叔,您尽管吩咐!”“小蜜蜂”真诚地对我说。

这里的环境也很美,很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你看,在我家窗前,那150亩果园生态林的边上,有一条总长约1500米的绿色塑胶跑道,两旁绿植掩映。这是老人清晨锻炼、饭后散步的绝佳去处。每天清晨或晚间,老人们漫步果园,移步换景,心旷神怡。那远高于市区的负氧离子与清新的空气,会令你身心透爽,这无疑将大大有益于老年人的健康保养。

一天,我在晨练的路上碰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叫陶克俊,金山本地人。我俩边走边谈,越谈越投机。他说,他和老伴李丽珍是入住颐和苑的首户。早在颐和苑刚破土动工时,他们就看中了这块养老的地方,后经与子女商量,决定卖掉老房子,并将原先住的房子里的物件,一起搬到了这个颐和苑的新家。经过一番布置,这里与原来的家没啥两样,反而在硬件设施上高了个档次。抽水马桶是智能的,还有中央空调和地暖,居住环境相当不错。

老陶是个爽快人,讲话有板有眼,也很风趣。他特别向我讲起,最令他和老伴风光的那件事——

2015年10月26日,颐和苑落成开业。那天,他大儿子夫妇特地驾车相送——告别居住34年的老家,入住法式别墅般的新家。车子刚驶入大门,只见理事长周保云先生正带领团队在大厅门外迎候。此刻,鼓掌、鲜花、合影,场面热烈而又温馨。

讲到这里,老陶禁不住神采飞扬。然后,他又感叹地说:“年纪大了,总想要有个好的归宿。如今,颐和苑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让我感到百分之百的满意,也让我儿子放心了!”

颐和苑里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怎的,一晃,6月过去了,7月又结束了。这个月,有三项活动,令我至今难忘:

——7月6日下午2点,“魏雨佳钢琴独奏音乐会”在颐和苑多功能厅拉开了序幕。这是一个青年音乐家公益音乐演出,喜欢钢琴的她,6岁便开始踏上音乐的道路。此时此刻,她为颐和苑的长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充满活力的音乐演出……

——7月中旬举办的生日会。这天,多功能厅内一片欢声笑语。原来,这里正在为院里7月出生的数位长者庆祝生日。大家一起合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这些寿星们都笑得合不拢嘴。生日会高潮环节,更有来自院内其他长者的精彩演出,为台下的长者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瞧,我们的总经理亨利还为长者们送上了中国传统特色的剪纸作品。

——7月下旬的一天,苑方组织长者到桃园里采摘黄桃。颐和苑里的黄桃熟了,我夫人徐老师也参加了。大家挎着篮子,兴高采烈地到果园林里去采摘黄桃。这一个个果实饱满的黄桃,不由得令长者们一个个面露喜色。

这一项项活动,都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体验,是我人生中难得的欢乐时光。

7月过后,转眼间,苑内的员工就开始为国庆及随之而来的周年庆做准备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

夫人在摘黄桃

这几个月住下来,从接过总经理亨利手中的鲜花,到参加一次次精彩的活动,我和夫人的第一感觉是,入住颐和苑,我们的选择没错。 wWoCkWEjVSrMENjWM2OJsBXflrotttTWchuDhUzZW9+6ZoiOYPZ/Qywt8RRpe69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