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刚健而自省的人生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乾·文言

《乾》卦似乎除了第三爻,其他每一爻都与“龙”有关。但《乾》卦的“龙”常常指代君子,第三爻恰恰讲的正是君子,如此说来,第三爻其实与“龙”也是有关的。不管这“龙”是不是传说中的神龙,也不管它是实指还是虚指,这些爻辞都很值得把玩。《系辞》讲“(君子)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所以我们不认真、快快乐乐地把玩每一爻,似乎就有点对不起它的教导。

初九爻讲:“潜龙勿用。”按照一般的解释就是:像龙一样潜伏着,不可轻举妄动。为什么要潜伏不动?因为时机没有到。搞经济的人都喜欢说,利好的风吹来的时候,猪都能够上天,这就是讲时机的重要性。而潜伏不动的状况又分两种:第一种是主动的,自己选择低调处事,不张扬;第二种是被动的,客观条件限制,没有办法,只好隐藏起来等待。

《乾》卦《文言》解释初九爻,说:“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这就是以龙来代表君子了。它讲一个真正的君子,不轻易被周边的环境改变,也不轻易被名利束缚;在隐居避世的时候,他不会觉得苦闷,内心充实坦荡,世人对他有误解的时候,也不会感到烦恼。

古时候,颜回能够做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换成今天的我们,可能就难以做到,容易受周边情况变化的影响。单位里面换了一个新领导,心里忍不住就会想:完了,这个领导以前和我关系不好,以后我要被穿小鞋了。换了一个新部门,心里又会忍不住想:完了,这个部门的同事看上去都很凶,不好相处。

我们大部分人除了“易乎世”,还有就是“成乎名”。现在各种圈子,各种争名夺利,一片喧嚣不宁。商场争名而求财,官场争名而求位,学界争名而求虚荣。就像老子讲的,天下熙熙攘攘,大家跳来跳去,都跳不出“名利”二字。孙悟空算是厉害的,跳出“酒色财”的圈子,但跳不出“气”这个圈子。“德而隐者”不追求这些,很值得佩服。我们普通人做不到这点,能稍微看淡一点,也就不错了。

“遁世无闷”,讲的是隐居避世没有丝毫的苦闷,不憋屈、很坦然。这可能和人的先天性格还有点关系,天性淡泊的人做到这点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接下来一句“不见是而无闷”就比较难了。人家背后说我的坏话,我知道了会生气,就算不表现出来,心里也会有一股怒气乱窜。有的人度量大,发过脾气就算了。就怕有一种人,把怨气藏在心里,什么时候觉得不爽快了,偷偷报复别人一下。所以人要做到“不见是而无闷”,非得有大修养、大气度不可。古修道人曾说过一句话:“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遇到别人不理解、不亲近、不尊重,我不怨不恨,自在自然,只有一股欢喜之心荡漾着。能做到这一点,那就算得上神仙的境界了。

接下来说“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对高兴的事情就去做,对忧虑的事情就坚决避开。这个话容易被误解:既然这样,好啊,工作上的事情,我高兴就去做,不高兴我就不干。这就成为推脱和偷懒的理由了。其实不是这样,它是指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件事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宁可放弃所谓的机遇和利益,也要坚持这一个原则。所以后面一句紧接着说“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能够坚定不移的维护自己的原则,这就是潜龙啊。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有德而隐,他的大气度、大修养能够让他跳出世俗名利,不纠葛于世间利益,因此被人忽视也好,被人误会也好,也不会起怨恨心、苦恼心;他过着欢欢喜喜的大自在日子,他愿意做有益有趣的事情,而对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绝对不会去做。这种“隐居着的君子”,就像是“潜伏着的龙”。

九二爻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从深深的渊底出来,来到了大地上,这个时候不但能够见到大人,而且见到大人是有利的。这里的“龙”当然也指世间才俊。比如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躲避江湖之中。传说有一天他遇到了黄石公,黄石公在桥上伸出一只脚拦住张良的去路,故意把鞋踢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把我的鞋捡回来。”等张良把他的鞋捡回来,他又踢到了桥下。一而再,再而三,连续三次这样。照现在来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碰瓷坏老头,寻衅滋事嘛。黄石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面试了张良,见孺子可教,便传授他太公兵法。张良日夜研习,终成一代名将大臣。按照一般的理解,张良这便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黄石公就是他的大人。

这里的“大人”,可以理解为今日所说的“贵人”。如李零先生就认为,“利见大人”有点类似后世占卜书上的“贵人”,指有身份地位的人。“我今天遇到贵人了”,这样的说法我们今天还常常听到。不过,在这里应该仔细想想:什么是贵人?为什么见贵人是有利的?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人生有帮助的人,我们一般就叫他们贵人。但需要继续思索的是:对人生真正的帮助究竟是什么?从世俗生活来说,你遇到一个领导,提拔你做一个处长、厅长,或者遇到一个大款,给你投资几千万、几个亿,这些当然是好事,我们会认为这个领导、这个大款就是我们的贵人。但读了《周易》就知道,凡事都会有变化,这个时候的好事未必后面就是好事。比如当初提拔你的领导因为腐败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你大概率会想方设法和他撇清关系,当年的“贵人”此时就变成了“拖累人”。大款投资给你几千万、几个亿,对你当然有要求,这个要求能不能完成?完成要求之后利益分配有纠纷怎么办?诸如此类。生意场上,为了利益问题反目成仇的例子太多,贵人很可能会变成仇人。再从历史上看,帮助刘邦的那些文臣武将,后来不知被刘邦杀了多少。张良算是聪明人,功成身退,专修黄老,得以全终。所以讲,真正的贵人,未必就是提拔你、给你现实利益的人。或许,能够帮助你安身立命、身心安泰的人,能帮助你得知识、开智慧的人,才是你真正的贵人。达摩是慧可的大贵人,孔子是七十二贤人的大贵人,可作如是观。

《文言》解释九二爻说:“闲邪存诚,善世不伐,德博而化。”这就是讲,要把不好的想法放到一边,保留诚心诚意;虽然有功德于世,但一点都不骄傲自得,德行广大能够感化别人。换作释家的话来讲:“植众德本,是菩萨行。”全力帮助每个生命种植根本的福德和智慧,但就算功德再大,也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从不贡高我慢,这才是菩萨行。当然这也就是“善世不伐,德博而化”的大境界。

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成语“朝乾夕惕”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一爻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不息,到了晚上警惕自省,能够做到这样,即便艰难困顿,也不会有大害处。“无咎”还有个意思,指善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所以这里也可以解释为:即便情况不利,但善于改过补救,故而也不会有什么危害。

宋真宗时候的大臣晏殊,小时候是个神童,十四岁就直接保送参加进士考试。要知道,这可是有人一辈子都触不到的高峰。他入仕之后才华出众,表现优异。宋真宗为太子选老师,钦点了晏殊。这下子大臣们都不干了,觉得晏殊虽然才华横溢,毕竟嫩了点,当太子老师资历不够。宋真宗淡定地说:“朝中大员,虽也有才干,但下了班不是纵酒高歌,就是流连花丛,怎么教育得好太子?只有晏殊,下班了还在安安静静地读书学习,空闲时间也不去串门聊天、喝酒撸串,只有这样一个朝乾夕惕的醇厚人,才能教得好太子。”这一下,大臣们都没话说了。后来晏殊知道了此事,特地跑去对宋真宗解释说:“皇上,我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闲钱和同事去聚会,如果有钱,我恐怕也会去的。”这个回答很妙:说到底,皇帝本来就相信晏殊的勤奋和纯正,听到这种解释,更加会坚定自己的观点,认为他不但勤奋,而且老实、有一说一。因此晏殊的朝乾夕惕,为他带来了皇帝的垂青。

我们现在每天都很忙,也不知道忙些什么,这勉强也叫“终日乾乾”。晚上回到家累得半死,刷刷手机、看看电视,没空“夕惕若”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就这样“终日乾乾,夕刷手机”过去了。

《文言》九三爻还讲“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君子居于上位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骄横自得,在卑微之地,也不会有任何的忧愁和埋怨。这是非常难得的胸怀。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了。一个人在台上的时候,人人都在仰望他,一句话吩咐下去,下面的人抢着帮他做好,甚至他还没有想到的,下面的人都帮他想到且做好了。不过,大家这样奉承他,可能不是因为他个人的人格魅力,而是他在这个位子上。别人奉承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位子。一旦下了台,就人走茶凉、门庭冷落了。李白《古风》中写道: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大家不要小看那个在青门种瓜的老头子,人家当初可是秦国的东陵侯。可惜秦亡后沦为平民,家贫无以自给,只好靠种瓜谋生。自古所谓的富贵繁华无不如此。所以要看透这一点,不要在乎台上台下,唯其如此,才做得到“上不骄,下不忧”。

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龙在深深的水底潜伏了很久,然后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各种行动;到了这个境界,龙再回到深深的水底,亦没有任何害处。这里以龙喻君子,指君子勤勉做事、自我反省,不断坚固自己的德行,不管进退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孔夫子解释这一爻的意思是:“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像龙一样可以随意上下飞升,没有固定的路径,非妖非邪;进退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没有离开群体,依然在这一世界中与众同忧乐。这是讲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会与民众在一起。“我从未忘记,我是人民的儿子”。真正的君子不会特意把自己搞得很高深、很厉害,他是“和光同尘”,不会在自己头上搞个光环,让大家来膜拜。孔夫子讲:“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就隐含了这一个意思:我有什么智慧、知识吗?没有。我有什么与众不同吗?没有。我不过尽自己所能去探求问题的本质而已。相反,有点小能耐的人处处显得与众不同,要突出自己、放大自己,把自己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供人敬仰,对人动辄颐指气使。正印证了俗话讲的:“一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二等人,本事大,脾气也大。三等人,本事小,脾气也小。末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翔在天上,有利于拜会贵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第二次提到了“利见大人”一词。为什么九二、九五两爻都说“利见大人”?

从爻位来讲,《周易》里面每一卦的六爻都隐含着天、地、人三个位置,其中第一爻、第四爻属于地位,第二爻、第五爻属于人位,第三爻、第六爻属于天位。第二爻、第五爻又为中正之爻,正所谓“正人君子”,所以称之为“大人”。第五爻又是“九五之尊”,在人位之中极为尊贵,属于地位极高之爻,尤其值得推崇。《乾》卦这一爻象辞说:“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就是比喻一个人处于高位而将有所作为。这一爻因为象征着帝王之尊位,强调的是天子之德应当大治于天下,所以才有《文言》说的“位乎天德”。

另外,我们不要轻易把这一个“大人”读过去了:这里的“大人”,这个帝王之尊的人,是从哪里来的?莫名其妙出现的吗?当然不是。这个时候的“飞龙”,就是当初伏在深渊的“潜龙”;这个时候的“大人”,就是当初尚未得志的“君子”。换而言之,今日的你就是当初的你,不过你的勇猛精进,造就了今日成就斐然的自己;因为现在的你已经是“大人”,所以眼中见到的都是优秀杰出的人士。正如当初王阳明的学生王汝止回来,王阳明问他:“游何见?”学生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倒看你是圣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平常我们都想见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贵人,其实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终究有一日,也会发现满大街都是贵人,你也是别人的贵人。蕅益法师解释这一句时,认为它讲的就是:“我为大人,则所见无非大人矣。”套用佛家常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你自己本来就自性圆满,真正能帮助你的就是自己,还到外面妄求什么呢?这个话,换作《乾》卦的《文言》来讲就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如果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比依靠别的贵人更加可靠吗?就算有一个外在的贵人,也不是特地求来的,是跟随你自己来的。你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还到处去求什么别的“贵人”呢?

上九爻:“亢龙有悔。”最常见的解释是:处于最高处的龙有困厄。在《周易》卦爻辞中常见“吉、凶、悔、吝、咎”等字,按照高亨先生的意见,“吉”就是福祥的意思,表示很吉祥、有福气,“凶”就是不吉、祸害的意思,“悔”就是困厄、不顺利的意思,“吝”就是艰难的意思,“咎”就是灾患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到了最高处的龙反而会有“困厄”?这就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凡事皆不可太过。《周易》后面还有两卦与此相关,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损》卦和“谦谦君子,利涉大川”的《谦》卦。前者讲太自满、太过分了,就会招来损减;后者讲谦虚谨慎,就会得到补益。从历史上来看,一个人、一件事,到了不留余地的时候,就得当心了,所谓“穷极必反”,一定会有翻转过来的可能,事物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都是如此。《文言》解释这一爻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此处“圣人”,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云:“《释文》云:‘王肃本作愚人。’按,王肃本是也。愚人、圣人相对为文。愚人承亢者而言,圣人承不亢者而言。今依王肃本释之。”)意思讲,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只知道积累而不知道适当削减,只知道获取而不知道放弃,这大概就是愚蠢的人吧;知道进退存亡而且不失去正确的道路,这大概就是圣人吧。可惜,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懂得进,而不懂得退,将原有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空叫旁人叹息。

最后,还有一个用九爻,是:“见群龙无首,吉。”用九爻主要是在卜筮的时候,《乾》卦的阳爻全部变为阴爻,《乾》变成《坤》,这个时候就要看这一爻了。有人把这句话解释为:好像群龙飞翔高空,只能看见尾部,看不到头,吉。还有一种解释是:看见很多群龙,但没有龙王,吉。在这里我认为后一种解释更有趣味。

平常我们评价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地方乱糟糟的,大家各行其是,没有一个能全盘管理的人,称之为“群龙无首”,表示不好的意思。但在《周易》这里“群龙无首”反而是吉利的,为什么?这是因为“天德不可为首”。天德是自然均衡的,每个人、每一事物都自性俱足,不需要有个首领来指挥、统帅。一旦需要一个东西来统管、指挥,那说明天德已经有问题了。这有点像老子《道德经》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因为真正的东西没有了,才有那些替代的东西出来。就类似现在有的理论讲的,当一个社会大力提倡和宣扬什么的时候,正是它缺乏什么的时候。所以《周易》认为“群龙无首”才是真正的吉利,才真正符合“天德”的本意。 rc9MQQ/mbTLzYevEvyKJnAqf1FsULgS5Es9FKBpEuHkHndEap6v4S1osOvRxA2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