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亨通顺利不易得

元亨利贞。

——乾·卦辞

《周易》第一卦为《乾》卦。这一卦有很多我们经常听到的名言和成语,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与时偕行”“朝乾夕惕”等。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给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名目,都是从这里面来的。《乾》卦的卦象全部都是由阳爻组成,所以朱熹认为它是“阳之纯而健之至也”,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九阳真经”,纯阳到了极致、刚健到了极致,也就厉害到了极致。有人讲,它象征着天运行周转不息,在这周转中充盈了万物赖以生长发展的阳气,有着创造宇宙万物的初始力量和阳刚因素。《乾》卦代表着阳、刚、健,所有与阳刚和健行有关的事物,它都代表了。另外从卦象来讲,它还代表了头部、年纪大的男性、首领等。现在有人在算卦的时候,看到《乾》卦,一般都会解释说有领袖气质、头脑敏捷、行动力强等,其道理就源于此。

《乾》卦的卦辞说:“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一个较为常见的解释就是:元,大;亨,亨通;利,有利;贞,占卜。合起来就是“大通顺,占问吉利”。后世儒家学者的解读中,对“元亨利贞”的解释又不同。如《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就是说元是善之首,亨是美之汇聚,利是义的回应,贞是事业的主干,这种解释是对原意的极大发挥,远远超出了卦辞本来的意思。

《文言》又说:“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讲的是君子以仁义为本,施行仁政,所以能够统帅别人。中国人历来讲究以德服人,以仁义统治国家。在春秋时候,叶公向孔夫子请教怎样治理一个地方,孔子回答“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温暖、快乐,远处的人慕名而来,就像现在的人看到哪个国家好,就想移民到哪里。从个人的层面来讲,有的人具有“仁心”,对人友善、非常有亲和力,别人都愿意和他亲近。唐玄宗时候,宰相宋璟做事公道,不为自己争名谋利,世人称之为贤相。同僚和老百姓都赞叹他是“有脚阳春”,意思是说宋璟宽以待人,如一缕春风,走到哪里,哪里就似春风煦物,让人倍感温暖。大家在生活中都愿意接近这样的人,这也是“近者悦”。不过,中国传统虽然总是提倡以仁义来统治天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仁义之治只能作为一种美好向往,在现实层面的管理上,还得依靠完善的法律、舆论的监督等方法,并不可能让个人的道德自律或品德感召力来完成全社会的有效治理。让制度的归制度,让道德的归道德,这才行之有效。

“利物足以合义”,它的第一层意思是君子做事有利于万物之规律,足以使之和谐相宜;第二层意思是君子做事情对别人有利,同时和所谓的义完全吻合,完全没有冲突。因为在君子这里,利和义浑然一体,哪里有什么区别。我们常讲“舍生取义”,或者说“见利忘义”,就是讲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着利益和道德伦理等准则之间的矛盾,不得不选取其中一个,要么弃利而选义,要么选利而弃义,总之需要在两难境地中做出一个决定,这种选择的过程特别让人纠结。清代的传奇人物仓央嘉措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几句是: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又想世间真情又想修道成佛,又想江山又想美人,内心难以取舍,真是纠结。仓央嘉措这哪里是写他自己,分明写的就是我们芸芸众生。没办法,因为都是普通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办法选择,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不过《文言》这里讲得好,“利物足以合义”,心底里一片澄明,毫无“利义”之分,完全可以做到潇洒自在。但具体怎么“合”?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由个人自己去参悟。

《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有了这四种品德,就可以称之为“元亨利贞”了。

有些算卦的,给人算出来“元亨利贞”,就恭喜人家说:“太好了,这个卦大吉大利,你明天就升官发财、万事无忧。”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就算得到了“元亨利贞”,还要问问自己:我有这四种品德吗?没有,甚至是相反,那根本得不到“元亨利贞”。为什么?因为“《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这个话题很有可能被绕来绕去,扯不清楚。这里简略一些,借用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一文中的话来讲,就是:“中国人的人品观中,主要有‘君子’与‘小人’之别。君者,群也。人须在大群中做人,不专顾一己之私,并兼顾大群之功,此等人乃曰‘君子’。若其人,心胸小,眼光狭,专为小己个人之私图谋,不计及大群公众利益,此等人则曰‘小人’。”简而言之,为大众、利大众的无私之人可谓君子,利一己、害大众之人就是小人。

《左传》里面记载了“穆姜筮往东宫”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穆姜是齐国公主、鲁宣公夫人,鲁宣公当政时为了缓和齐、鲁两国之间的关系,娶了当时的齐国公主穆姜。穆姜出嫁前贤惠淑良,在家族中口碑良好。她又热爱文化艺术,据说对《易》还很有研究。穆姜和宣公一共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的鲁成公。宣公去世后,成公继位。当时在鲁国有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势力,其中以叔孙氏最弱。叔孙侨如和穆姜关系密切,常常出入后宫跟穆姜私通。按照叔孙侨如设想的如意算盘,他准备利用穆姜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从而提高叔孙氏在鲁国的地位,增强权势。穆姜大概真心喜欢叔孙这个情人,居然听从了他的话,要求鲁成公把季文子、孟献子除掉,如果不从,她就要废了成公的君位。但鲁成公断然拒绝了母亲的请求。季氏和孟氏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定反击。他们以鲁成公的名义软禁了穆姜,叔孙侨如则逃亡到了齐国,后来又逃到了卫国,老死他乡。穆姜被软禁十年,直到去世,也没能走出后宫。因为穆姜懂《易》,所以她刚刚被囚禁东宫的时候,为自己算了一卦,得到的卦辞就是“元亨利贞”。旁边的史官说:“这个好,是吉利之象,你一定会很快就离开囚禁的地方。”穆姜自己却说:“不是的,元亨利贞很不错,但不可歪曲地理解它。我一个妇人参与变乱,在下位而不仁,不能说元;不忠于国家,不能说亨;自己作天作地,害了自己,不可以说有利;做出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不可以说贞。我没有这四德,所以不能无咎,一定完蛋了。”后来的事情果然如她所说。穆姜虽然做事不当,但她对“元亨利贞”这几个字的理解完全正确。

进而言之,传统儒家认为天道与人道相通,或天道与人道实质就是一个“道”。天道并非独立于人之外的先验的本质,而是呈现在人的行为活动中,这种行为活动以“德行”为根本,是“天行健”的具体体现。所以,大通顺、大吉利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建立在传统儒家的天道与人道是同一个“道”的原则上,而天道和人道之所以能够为同一体,是因为它们都有同样的一个“大德”。这个“大德”于天道体现为“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生生不息”,于人道则体现为“善”和“廓然大公”。古人常常将人的德行有无看作能否得到天佑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德行”这个前提条件,“人道”即与“天道”相背,元亨利贞这样的大通顺和大吉利就没法出现。 BtcWRbtLMRiNYP8t7jgqon2gfeADHFkoW+tZ0r6tPgO5DTfsQg6LrB3vqmQyvp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