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① 。虽在缧绁之中 ② ,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③ 。
子谓南容 ④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⑤ 。
①公冶长:孔子学生。公冶为复姓。后世民间传说他善知鸟音。妻(qì):作动词用,指把女子嫁给某人。
②缧绁(léi xiè):捆罪人的绳索,指被逮捕关押。
③子:古代包括儿和女。此处指女儿。
④南容:孔子学生,姓南宫,名适(kuò,一作“括”)。
⑤其兄:孔子之兄名孟皮,早已去世,故孔子为侄女主婚。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曾被关押,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被废弃;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不至受刑罚。”于是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本条及本篇 5·20、《泰伯第八》8·13、《宪问第十四》14·1 和 14·4,都反映了孔子对国家不同政治状况的态度和处世方法。
5·2 子谓子贱 ① :“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② ?”
①子贱:孔子学生,姓宓名不齐,字子贱。他曾任单父宰,颇有政绩。
②斯焉取斯:第一个“斯”,指代宓子贱;第二个“斯”指代美好品德。焉:何,何处。
孔子评说宓子贱:“这个人是君子呀!假若鲁国没有君子,这个人从哪里汲取的这种好品德呢?”
5·3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① 。”
①瑚琏(hú liǎn):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粮食的玉器。
子贡问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道:“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道:“什么器皿?”孔子道:“宗庙里盛黍稷的玉器瑚琏。”
5·4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①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② ,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①雍:孔子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佞(nìng):有口才,能言善辩。
②口给(jǐ):口齿伶俐。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却不能言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强嘴利舌地同人家辩驳,常常被人讨厌。冉雍未必算得上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5·5 子使漆雕开仕 ①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② 。
①漆雕开:孔子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
②说(yuè):通“悦”。此句指孔子喜欢漆雕开的临事而惧。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回答说:“我对这事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欢喜。
5·6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①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② 。”
①桴(fú):竹木编的小筏子。
②取材:裁度事理。材,通“裁”。或认为,材通“哉”,是感叹语气词。
孔子说:“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木筏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仲由)听到这话,高兴得很。孔子说:“仲由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了我,可惜不能裁度事理。”
5·7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① ,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② ,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③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④ 。不知其仁也。”
①赋:兵赋,军事事务。
②邑:居民聚居的村镇。家:卿大夫的封地(采邑)。宰:主管人。
③赤:孔子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④宾客:贵客叫宾,一般来客叫客。析言则异,浑言则通。
孟武伯向孔子问道:“子路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他又问。孔子说:“仲由子路嘛,如果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叫他负责军事。至于他算不算仁,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冉求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求嘛,千户人口的都邑,可以叫他当县令;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叫他当总管。至于他算不算仁,我不知道。”“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赤嘛,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中,可以叫他跟外宾交谈。至于他算不算仁,我不知道。”
5·8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 。”
①与:赞成,同意。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强些?”子贡回答说:“我么,怎敢和颜回相比?他呀,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你赶不上他。”
5·9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① ,于予与何诛 ②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①杇(wū):粉刷墙壁,后出本作“圬”。
②诛:责备。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可雕刻,污泥砌的墙壁不可粉刷;对于宰予,还值得责备什么呀!”
孔子又说:“最初我对别人,听到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别人,听到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表现,我改变了以往的态度。”
“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成功的察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识别言行不一的人,花言巧语的人,口蜜腹剑的人。
5·10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①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①申枨(chéng):人名。或认为即孔子的学生申党。枨、党两字,古音相近。
孔子说:“我没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对答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他的欲望太多,哪能刚毅不屈?”
5·11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别人。”孔子说:“赐(子贡)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5·1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 ① ,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①文章:指孔子对古代文献(礼乐制度、诗书)的见解。朱熹说:“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
子贡说:“老师关于礼乐制度的见解,我们能听到;老师谈论人性和天道的话,我们听不到。”
5·13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① 。
①此句第二个“有”字,读“又”。
子路听到什么,在还没有能够实行时,只怕再听到什么。
5·14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①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ù),“文”是他死后的谥号。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文’?”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好学,又不以谦虚下问为耻,因此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5·15 子谓子产 ①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①子产(?—前 522):春秋时期郑国杰出政治家。
孔子评论子产:“他具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对自己要求谦恭庄严,他对待君上敬重负责,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符合道义。”
5·16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 ① ,久而敬之。”
①晏平仲(?—前 500):春秋时代齐国著名政治家,名婴,字平仲。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交越久,别人越恭敬他。”
5·17 子曰:“臧文仲居蔡 ① ,山节藻棁 ② ,何如其知也 ③ ?”
①臧文仲:鲁国大夫臧孙辰,字文仲。居:蓄养,供奉。蔡:大乌龟。古人认为龟有灵,越大越灵。
②节:柱和横梁相接处的斗拱。藻:文饰。棁(zhuō):横梁上的短柱。
③知:通“智”。
孔子说:“臧文仲为一种叫蔡的大乌龟盖了一间屋,有像山一样的斗拱和画着藻饰的梁上短柱,这个人的智慧怎么这样呢?”
5·18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① ,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② 。焉得仁?”“崔子弑齐君 ③ ,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④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①令尹:楚国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宰相。子文:指楚国著名政治家斗谷於菟(dòu gòu wū tú)。
②知:知道。亦可通“智”。
③崔子:指齐国大夫崔杼。他杀了国君齐庄公。
④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违:离开。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担任令尹,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脸色。交接时一定把自己的政令全部告诉接替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忠于国家了。”子张说:“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上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掉齐庄公后,陈文子虽有十辆马车却舍弃不要而离开齐国。到了别的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先生差不多。’又离开了那国。到了另一国,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们的崔先生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清白。”子张说:“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5·19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① 。子闻之,曰:“再 ② ,斯可矣。”
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谥号“文”。
②再:两次。
季文子每件事都要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这就可以了。”
这是针对季文子过于谨小慎微而说的,谨小慎微往往错过机遇。但是,对于有些复杂而不熟悉的事,则应该三思而后行。
5·20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① ,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显出聪明;在国家黑暗时节,便显得愚蠢。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那愚蠢,别人就赶不上了。”
5·21 子在陈 ① 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 ②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①陈:国名。武王灭纣后封舜的后人为陈国诸侯,国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阳)。
②狂简:志向远大而不够踏实。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中的学生们志向远大而不够踏实,文采斐然可观,但不知道怎样修养成才。”
5·22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① ,怨是用希 ② 。”
①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让位而投奔到周文王处;武王伐纣,他们拦住战车劝阻;周灭纣之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儒家推崇他们为“圣之清”。
②是用:“用是”的倒置,因此。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5·23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 ① ?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② 。”
①微生高:人名。
②醯(xī):醋。朱熹说:“夫子言此,讥其曲意殉物,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却先向邻居讨一点再给人。”
5·2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① ,左丘明耻之 ②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①足恭:恭顺过分。
②左丘明:人名。或以为是早于孔子的一位著名人物;或以为即《左传》《国语》的作者左丘明。
孔子说:“花言巧语,表面和善,恭顺过分,左丘明认为这可耻,我也认为这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对方友好,左丘明认为这可耻,我也认为这可耻。”
5·2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①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②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③ 。”
①盍:“何不”的合音词。
②伐:夸耀。施:陈述,表白。
③安、信、怀:皆使动用法。
颜渊、季路(子路)两人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怀念。”
5·26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① 。”
①自讼:自我反省。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发现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并自我反省的人。”
5·27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讲信誉的人,只是赶不上我好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