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唐代丝织品的分类

缭绫缭绫何所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

这是《缭绫》的第一句,是一句极为平淡的提问,也是极为直观的比较,但通过比较,白居易就把缭绫所属的绫的大类从一般丝织品中准确地分离出来了。

罗、绡、纨、绮是白居易对众多丝织品的列举,这样的列举在唐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如战国时期的宋玉在《神女赋》中写道:“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三国时期曹丕在《诏群臣》中说:“夫珍玩必中国,夏则缣、繱、绡、繐,其白如雪,冬则罗、纨、绮、縠,衣叠鲜文。未闻衣布服葛也。” 但白居易列举这些丝织品名称的主要目的是:丝织品的种类虽多,但绫还是可以和它们区别开来的。

一般来说,丝织品可以根据直观的视觉分成多彩和单色两大类。多彩织物中以锦为主,无论是技艺上还是图案上锦均高于绫,风格也和绫相差很大,白居易不需要去做特别的比较。但单色织物本身可根据显花与否分成提花织物和素织物,白居易提到的罗、绡、纨、绮总体属于单色素织物或暗花织物,就不那么容易分辨了,所以需要特别说明绫与它们之间的差别。

一、织染署里的分类体系

我们先来看看唐人眼中的丝织品的分类体系,这可以从唐代官营织染署下属机构的设置中看出。

织染署是唐代官方专门从事丝绸纺织的生产机构,它的上级管理部门是少府监,与国子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合称五监。除国子监外,其余四监都是直接为皇帝服务的基建和制造部门。

少府监的任务是“掌百工伎巧之政令,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之官属,庀其工徒,谨其缮作……凡天子之服御,百官之仪制,展采备物,率其属以供焉” 。其最高长官为监一人,副长官为少监二人,下面还有较为具体的管理人员,有监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二十七人、史十七人、计史三人、亭长八人、掌固六人。

在这些人中,有分管织染署相应工作的人员,但织染署日常的生产和制造的工作就由织染署本身负责,掌供天子、皇太子及群臣之冠冕,辨其制度,而供其职务,进行冠冕、组绶及织纴、色染方面的生产和制作。配置的人员有:令一人,正八品上,为织染署的长官;丞二人,正九品上,协助织染署令工作的副手;监作六人,从九品下,掌监工、杂作。其余还有府六人,为管理财货或文书的官吏;史十四人,为下级佐史;典事十一人,职掌庶务,即跑腿打杂的;掌固五人,看管仓库及陈设之事。

织染署下设具体的作坊,分为冠冕、组绶、织纴、紬线、练染五个大类。

冠冕之作其实是一个服饰类的作坊,通常需要裁缝匠人。制作冠冕需要按照制度的规定而为不同的人员量身定制。

冠冕之外织染署还有二十五个作坊,分为四类,主要进行编织或纺织生产:

组绶之作是直接按使用的要求编成带状的实物,有组、绶、绦、绳、缨五类。但这些多是正式服制中要用到的一些标识性的配饰。如绶,用于系官印或是赐物。

真正的织纴之作有十:布、绢、 、纱、绫、罗、锦、绮、 、褐。但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以材料而定的,如布是麻布,由大麻纤维纺织而成;褐为毛褐,由羊毛纤维纺织而成。只有绢、 、纱、绫、罗、锦、绮、 八个大类才算是真正的当时官营作坊里对丝织品的分类,其中绢、 、纱属于素织物,绫、罗属于暗花织物,锦是多彩的重织物, 可能属于多彩和染织结合生产的织物,绮在这里所指的织物类别还不是十分肯定,但很可能是一种色织物。

线之作有四:紬、线、絃、网,紬线之作是作线或弦,也不是织物。

练染之作有六:青、绛、黄、白、皂、紫。它们主要是精练,即将丝线脱胶练白,染是染色,不涉及织物的种类。“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皆率其属而修其职焉。”

二、基于技术的分类体系

在普通人眼里,丝织品的分类可以从六方面要素出发:色彩、纹样、工艺、用途、组织、产地,而其中组织与工艺特别重要,是我们进行丝织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1.组织分类

对于在织机上织造而成的梭织物来说,中国古人所用的基础组织,跳不出五个大类及其变化组织。这五个大类就是平纹、斜纹、缎纹、绞经(纱罗)、起绒五种组织。但在唐代以前,缎纹和起绒组织其实还没有出现,所以只有平纹、斜纹和绞经三种比较重要的基础组织。

平纹是最简单的组织,经纬丝线的规律都是一上一下。其变化组织有经重平、纬重平、方平等。

斜纹较平纹复杂一些,其一个组织单元的循环大于或等于三,组织点就会呈现出明显的斜向,所以称为斜纹。斜纹又可分成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斜向有右斜和左斜之分,唐代常见的斜纹组织有三枚、四枚、六枚等斜纹组织,其变化组织有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等,这一点我们在介绍绫的组织结构时还会细说。

绞经组织的经线之间不平行,呈绞转状,一般均可称为罗。早期多为无固定绞组罗,后来流行有固定绞组罗,其中1∶1绞且一纬一绞的组织因有牢固的方孔而被称为方孔纱,其余均称罗,其组织变化相当丰富。

组织结构还可以分成单层组织与重组织之分,亦即平面组织与立体组织之分。单层组织只是基础组织或其平面组合,重组织则可视作基础组织的立体组合,通常有表、里两种组织,相互换转而显示图案。

素织与提花也可以看成是组织角度的分类。素织即以基本组织织成,也有可能产生一些简单的条格图案。提花是将各种组织按图案设计的需要组合起来,这种组合的变化十分丰富也十分复杂,能够形成各种图案。

2.工艺分类

如果从工艺出发,丝织品首先应该有生织和熟织之分。生织采用生丝,先织造,后练染,故而得到的是单色织物。熟织是用练染之后得到的熟丝进行织造,得到的是多彩织物,但有时一些暗花织物也采用先织后染的技术进行织造。

还有一种工艺的分类是投梭的技法。在织造中,通贯全幅的投梭称为全通梭,简称通梭;限于图案之内局部的通经断纬织法称为挖梭。

3.唐代丝织品分类表

我们可以将唐代丝织品的组织和工艺各因素列成一张表,从中可看出工艺和组织的组合。

图1-1 四经绞素罗(实物局部、结构图)

三、暗花织物

白居易在《缭绫》诗首句提到的罗、绡、纨、绮都是单色织物,但又有区别,其中罗、绮显花,绡、纨则素。罗和绮代表了当时除绫之外的所有暗花织物,绡和纨则代表了当时的平素织物。从唐代出土的织物来看,罗与绮基本都是小几何图案,它们不似也不如绫。白居易拿绫和罗、绡、纨、绮相比,不只是把绫从它们中区别出来,还把它们给比下去了。

我们现在来看看唐代的暗花类丝织品。

1.罗:疏松多孔的绞经织物

罗的经丝相互纠结而不平行,我们称其为绞经织物。罗的最初释义是网罟,后来就把所有具有类似网罟之孔的织物都称为罗。自战国到唐代的罗基本上都与这一性质相符合,从组织上可以称为四经绞罗,从形貌上可以称为链式罗。链式罗又称无固定绞组罗,其特点在于丝线之间没有固定的绞组,使其织造显得复杂,无法用一般的有筘织机织造,需要用特殊的绞综来起绞织制。

链式罗又根据是否有图案而分成素罗和纹罗两种,素罗就是单一的四经绞罗,而纹罗则是四经绞作地和二经绞起花。唐代的文献中以越地所产的罗最为著名,但从组织上看也都是链式罗。 (图1-1、1-2)

图1-2 四经绞纹罗(实物局部,两例)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杜甫《端午日赐衣》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

酒法众传吴米好,
舞衣偏尚越罗轻。

——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

钿头云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嫌罗不著索轻容。

——王建《宫词》

图1-3 二经绞纹纱(实物局部、结构图)

2.纱:纱线纤细、密度疏稀的平纹织物

纱的原意是疏稀可以漏沙,其实就是具有透孔性好、轻雾薄云等特点。部分稀疏的平纹组织可称为平纹纱。但在绞经织物中,有一种1∶1绞纱,即两根经丝相互绞转并每一纬绞转一次的组织,这种纱具有特别明显的方孔,而且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滑移,所以也被称为纱。这类纱极为轻薄,可名轻容,或名方孔。 (图1-3)

这种方孔纱在唐代又称单丝罗,可以在有筘织机上织制,约在唐代后期出现。敦煌藏经洞中就发现了这种纱 ,以1∶1绞纱组织作地,纬浮显花,其实就是一种纹纱。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白居易《山枇杷》

图1-4 绢(实物局部)

3.绢:平素丝织品的通称

绢是魏、唐间对于普通丝织品的通称,从敦煌和吐鲁番文书来看,在平时的称呼中,绢分为生、熟两种。 (图1-4)

生绢是指未经精练脱胶的平纹织物,其中又有大生绢、白丝生绢或白生绢、黄丝生绢之分。熟绢是生绢脱胶之后的称呼,一般又可称为练。

彩绢由熟绢再经染色而成。它的名称在早期十分复杂,几乎一种色彩一个专用词。但到后来则十分简单,在绢之前加一个色名即可。唐代文书中有五色绢、红绢、绯绢、绿绢、黄绢、赤黄绢、草绿绢、青绢、碧绢、紫绢、古紫绢等记载。又可称为缦,缦原先是指没有图案的丝织物,到唐代似乎成了彩绢的称呼。但是缦的色彩标注在缦字后面,如缦绯、缦绿等都是史料中常见的用法。

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

——李白《草书歌行》

双丝绢上为新样。

——皮日休《鸳鸯》

图1-5 纨(实物局部)

图1-6 绡(实物局部)

4.纨:特别光亮的生丝织品

丝织物在精练之前称生货或生织物,精练之后便称熟货或熟绢,再经染色就成为彩绢。唐代时已出现生绢与熟绢的名称,但在绢字作为平纹织物通称之前,这几种织物几乎都有自己的专有名词。 (图1-5)

纨,《说文》:“纨,素也。”《释名》则云:“纨,焕也,细泽有光,焕焕然也。”可知纨亦为生货,但较缟有光而致密。古代齐纨和鲁缟齐名。

5.绡:特别轻薄的生丝织品

绡的本义为生丝,但《广韵》里说“绡,生丝缯也”,可知绡由生丝而逐渐转为生丝缯。后来多指轻薄的平纹类生织物。 (图1-6)

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

——白居易《旱热》

6.练:经过精练的绢,又称熟绢

练是对于练熟后却未经染色的熟绢的别称。《说文》:“练,缯也。”《释名》云:“练,烂也,煮使委烂也。”可见练是由动词同音转化来的名词。在敦煌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一批反映当地用练作价买卖奴婢、牲口等情况的契约,正可以看到练在唐代西北地区常用作货币,也可以体会张籍“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句中描绘情景的真实性。

图1-7 缣(实物局部、结构图)

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

——杜甫《暮归》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7.缣:平纹织物,或指一种双丝而织的重平组织

重平结构是指经重平、纬重平或方平组织。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青铜器印痕上发现了多处这类组织的织物遗痕,有纬重平、经重平和方平。后来,在河南信阳黄君孟夫妇墓中亦有同类实物发现,河北满城汉墓发现的更多。 (图1-7)

人们一般把这类织物定名为缣。 《说文》:“缣,并丝缯也。”段玉裁注云:“谓骈丝为之,双丝缯也。”颜师古注《急就篇》时云:“缣之言兼也,并丝而织,甚致密也。”各家说的较为明白。宋徐照诗云:“拆破唐人绢,经经是双丝。” 一纬双经,应是经重平织物。在法门寺出土物中有一些被称之为畦纹绢或交梭绢的织物,多引双丝、三丝,甚至五丝为一梭,亦属并丝而织的范畴,或与缣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之处。

不过,缣并不完全是重平织物。新疆尼雅遗址曾出土一件汉代的缣织物,其上有墨书:“河内修若(?)东乡杨平缣一匹。” 但其组织是明显的平纹组织,与一般较为平整、致密的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五十匹缣易一匹,
缣去马来无了日。

——白居易《阴山道》

8. :纬丝一粗一细的重平织物

在平纹织物中投几梭单丝纬线后再转投几梭并丝(二或三根相并不等),形成经重平组织,又称交梭,它具有横条效应。这在西北地区发现的唐代织物中极为常见,可称为 之名在唐代开始较多地出现,唐代织染署下有 作,租庸调中也征 ,说明的生产在当时已十分盛行。宋本《玉篇》云“ ,经纬粗细经纬不同者”,可见它是用粗细不同的经纬线织成的平纹织物。敦煌藏经洞中有红色 片发现,纬线表观效果粗细不一,它用两把梭子织造,一把梭子每纬织入,另一把梭子每隔两纬后织入一梭,分别与上下梭共口,形成变化纬重平组织,呈现纬线粗细交替的畦纹效果。 (图1-8)

图1-8 (实物局部、结构图)

畏天之命复行行,
芙蓉为衣胜 绢。

——贯休《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9.縠:轻薄且起绉的平纹织物

用加捻的丝线织成平纹织物,并经精练即可使其起绉。这种质地较为轻薄、经缕纤细并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古代称为縠,后世称为绉。《释名》云:“縠,粟也,其形戚戚,视之如粟也。”这里所谓的粟是指颗粒状,为起绉后的表观效果。故《增韵》云:“绉纱曰縠”;《周礼》注曰:“轻者为纱,绉者为縠。” (图1-9)

绉纱的出现亦很早。湖南长沙左家塘战国墓中曾出土一块浅棕色绉纱手帕,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使用的素纱其实就是縠,经线为两根S捻、两根Z捻相间排列。唐代法门寺地宫《衣物帐》里就提到有纹縠披衫五领,出土实物中也有縠的织物残片(T14-2)。

图1-9 縠(实物局部)

越縠撩绫织一端,
十匹素缣功未到。

——元稹《阴山道》

浅色縠衫轻似雾,
纺花纱袴薄于云。

——白居易《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

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

四、多彩丝织品

与罗、绡、纨、绮不同的是多彩织物。多彩织物采用的大都是重组织,但有时也可以用单层组织织成。如最为丰富的织锦和妆花等通常都是重组织,而单层的色织物可以通过经纬丝线的色彩变化并辅助一定的工艺,而织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这里包括缂丝、絣、间道等。

1. :带有晕色效果的织物

原是一种染缬效果,故《续日本记》云:“染作晕 色,而其色各种相间,皆横终幅。假令白次之以红、次之以赤、次之以红、次之以白、次之以缥、次之以青、次之以缥、次之以白之类,渐次浓淡,如日月晕气染色相间之状,故谓之晕 。以后名锦。”这里很准确地把 的来历和特征都表达清楚了,它需要独特的牵经工艺来排列晕色的经丝,故唐代织纴十作中锦与 分属两类。 (图1-10、1-11)

图1-10 小花晕

图1-11 褐绿间道

所采用的基本组织有斜纹经二重、山形斜纹和斜纹小提花三种,前者属于锦的组织,后两者属于绫的组织,在具体的研究中则可称为晕 锦或晕 绫。吐鲁番唐代墓葬中有不少这类织物发现,尤其是有晕 再加提花的,即在3/1斜纹地上起四枚纬浮花的组织,被誉为锦上添花锦,极为华丽。

2.缂丝:通经断纬的单层显花织物

缂丝是用所谓“通经断纬”方法织制的。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彩色丝作纬,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以平纹组织缂织。其特点是纬丝不同于一般织物那样贯穿整个幅面,而只织入需要这一颜色的一段。缂丝的织法和特色在宋代庄绰《鸡肋篇》卷上中有着简明而清晰的描述:“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虽作百花,使不相类亦可,盖纬线非通梭所织也。”这里的刻丝就是缂丝,有时也被写作“克丝”。用于缂丝织造的小机,其实就是只有两片踏杆的素机,织制时可以充分发挥技工的想象任意地缂织。 (图1-12)

图1-12 小花缂丝(实物、局部)

缂丝,主要受到古代西域缂毛织法的影响,传入中原后则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唐代时已经应用于丝织品上,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青海都兰等地都曾出土过唐代缂丝。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中也藏有传世的唐代缂丝。

3.妆花:在单层地组织上插入纹纬显花

中国古代地结组织中以经地结为主,它与三种不同的投梭方法结合成三种结接法。如用花纬为全通梭可称为全梭地结,即地结在整个幅内进行,显花处地结,显地处花纬则作背浮;如用区通梭则为区梭地结,此时,地结在某一图案的范围内进行,往往是在织袍料的某个区域中进行;如用挖梭则为挖梭地结,此时,地结在某一图案的局部进行。这些手法又被称为妆花。这类妆花织物在敦煌藏经洞中已有不少发现,可定其年代为晚唐五代之间。 (图1-13、1-14)

图1-13 团花妆花绫

图1-14 团花妆花绫(实物局部、结构图)

全梭地结只用于织匹料,区梭地结只用于织袍料,挖梭地结则两者都用。其地组织往往是一种普通单层的素织物或暗花组织,或平纹、或斜纹,也可以是纱罗。如果用全通梭织入彩纬,则可称织花绢或织花绫;如用挖梭织入彩纬,则可称妆花绢或妆花绫;如用全通梭织入金线纬,则可称织金绢或织金绫。青海出土唐代织金带,是在1/1地上以1隔2平纹织入金片 ,可以称为织金带,但其组织实际上是织金绢的结构。 (图1-15)

图1-15 龟背纹织金带(实物、局部)

4.锦:织彩为文的重组织

锦字由金与帛两字组合而成,表明了最初人们对锦的理解和解释:“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帛与金也。” 而锦之所以“作之用功重”,实是由于其工艺的复杂和织技的高超。

锦是一种熟织物、多彩织物,能通过组织的变化,显示多种色彩的不同纹样,当时,就把这类织物称为锦。后来又慢慢地形成了一个规律:织彩为文(纹)曰锦。分析汉唐之间的织物可知,织彩为文大多都是重组织的织物。 (图1-16、1-17、1-18)

图1-16 斜纹经锦(实物局部)

图1-17 斜纹纬锦(实物局部)

图1-18 中亚斜纹纬锦(实物局部,两例)

经锦是最早出现的锦种类,以经线显花。早期的经锦都采用平纹经二重组织,辽宁朝阳魏营子西周早期墓中已出现了平纹经二重组织的实例,可惜色彩已失;春秋战国楚墓中能见到大量的平纹经锦实物,而且色彩鲜艳,说明经锦的兴盛期在战国之时已经来到,一直持续到唐初。在晋到北朝时期,西北地区出现了平纹纬锦。到隋前后,斜纹经锦出现。斜纹经锦与平纹经锦在技术上的区别仅在于增加一片地综,但它成为从经锦向纬锦过渡的一块跳板。

约在北朝到初唐时期,斜纹纬锦开始出现并随即流行起来,这从新疆吐鲁番、青海都兰的发现及敦煌和日本正仓院的珍藏来看都是如此。这种斜纹纬锦的组织正好是斜纹经锦的90°转向,采用纬二重组织以纬线显花。

图1-19 联雁飞凤妆金锦

唐代纬锦还可根据暗夹经的捻向不同分成两类。一类为S捻,其图案以宝花或花鸟题材为主,主要产于中原;另一类为Z捻,其图案多具有明显西域风格,其产地可能在中亚粟特地区。前一类中原生产的织锦从晚唐起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后演化成我们所称的辽式纬锦。还有大量的辽式纬锦已用了妆金工艺,在法门寺晚唐时期丝织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这类案例。 (图1-19、1-20)

浅色晕成宫里锦,
浓香染著洞中霞。

——韩偓《甲子岁夏五月自长沙抵醴陵,贵就深僻,以便疏慵,由道林之南步步胜绝,去绿口分东入南,小江山水益秀,村篱之次忽见紫薇花,因思玉堂及西掖厅前皆植是花,遂赋诗四韵,聊寄知心》

图1-20 红地团窠宝花对鸟纹锦 1Igl0Cpb9B87oREqQCmbKMf2Jhfer+Zl+qlPQCIL44ZCAoueH2DnM1aEfZLAWR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