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管理的成就

每个时代的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烙印,如果说19世纪企业的烙印是工业化,那么20世纪企业的烙印就应该是管理,它是一个解决产品有无的生产管理时代,其间产生的很多管理理论也都是围绕效率提升而展开的。20世纪的管理成就被称为“管理百年”,中国企业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掀起学习西方与日本企业的管理热潮开始,到逐渐形成今天的中国式管理,大约历经了50年的管理实践。

20世纪的“管理百年”

从工业革命开始,在人口和需求增长的持续牵引下,企业当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怎样更多更好地提供产品,怎样提高劳动者的效率和技能,这拉开了20世纪“管理百年”的序幕。谈到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两位管理界的人物是绕不开的,一位是弗雷德里克·泰勒,另一位是亨利·法约尔。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最早提出用秒表计算工人的应有产出,以此来提升工人的生产效率。在我看来,泰勒的管理理论属于衡量式管理,用量化与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企业里存在的问题。法约尔则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他在法国的一家矿业公司工作了一辈子,把这家公司从濒临破产的状态做成了当时法国财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他不仅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还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管理”一词用的就是现在MBA中的“A”,即Administration。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种大规模生产方法造就了大企业,企业大了之后,人们又开始发现组织结构和人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科层制组织理论,主要讨论的是大型组织的结构设计,强调专业化、权力等级、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科层制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础。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以及威廉·大内的Z理论,讨论的都是人的中心地位,人本管理思想开始在企业中受到重视。

彼得·德鲁克也是一位谈及管理必须提到的人物,他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认为,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实践,更是一门需要研究和理解的学科,他把管理上升到了学科的重要位置,提出管理是可以被学习的,企业里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大力推动了管理教育与管理培训,他也开创了以实践为导向的MBA教育模式。

在20世纪的后半叶,日本经济开始复苏,走向繁荣,后来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也逐渐占了上风。比如,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戴明在日本推行的质量管理、大前研一的战略理论等,都曾风靡全球,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企业家也总结了不少独特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工法。现在,不少企业还在运用松下幸之助的“蓄水池”理论、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等。那时,中国企业也涌现出了诸如“鞍钢宪法”、大庆油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1] 等管理模式。鞍钢模式强调的是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改进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大庆油田模式主张的是企业员工应该追求卓越,有昂扬的精神风貌,既要提升工作效率,又要强化团队协作。

回顾20世纪的“管理百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百年,企业家、管理学者创造的管理工法和管理理论可谓是层出不穷。正是这些人、这些企业、这些思想,共同绘就了20世纪的管理画卷,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经济生活,也带动了全世界关注管理、学习管理、运用管理。

中国管理的热潮

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兴起,其实都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大师的理论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管理热潮。最先出现管理热潮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那时各种管理理论在美国已经盛行,不少大企业对管理模式、方法的创造与运用也是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商学院在美国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MBA教育,从美国开始,横扫欧洲,继而传到了亚洲。当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在企业管理上做得最轰轰烈烈的时候,它们的管理也影响到了全世界,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企业开始纷纷研究和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管理热潮,那时正逢改革开放,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在大规模地进行改制,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大量兴起。西方管理思想、管理学说大量涌入我国,我们企业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西方管理理论、优秀的国外企业管理经验,其中也包括日本企业的管理工法。在这场管理热潮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最早开始引进日本设备、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它与新日铁合作,系统地引入了“集中一贯管理”“点检定修制”“作业长制”等制度和方法,不仅完全消化吸收了这些引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管理模式,并对外输出自己的管理经验。

那个时候,国内企业常讲的就是“外学日本,内学宝钢”,学习管理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20世纪90年代初,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邯钢”)在企业管理改革中脱颖而出,创立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俗称“邯钢经验”,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创造了全方位优化(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OEC)管理法,该方法是海尔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那时通常把“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作为OEC管理法的标准和宗旨。

1980年8月18日,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如期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中国引进西方现代管理理念和教育培训体系的第一个窗口,也是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合作的第一个现代管理教育项目。为了培养工业科技管理人员,国家在大连成立了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就是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前身,也是这个培训中心最早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了研究生班,1986年12月,38名学员获得了MBA学位。这个培训中心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创办管理学科的种子,清华、北大等数百所高校陆续组建了自己的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等,开办MBA教育项目,当时很多企业领导干部都接受过这样的管理教育。

我国加入WTO以后,大规模的制造业为企业管理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我在《哈佛商业评论》创刊百年中国年会上提出,过去《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多是西方企业案例,让我国企业界来学习;今后希望刊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案例,让西方企业界也来学习,共享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上的成就和新思想。有思想才会被尊重,固然我们企业的产品好、赚了钱,会被人尊重;而如果我们能在管理界创造很多一流的、优秀的管理思想,将更会为全世界所尊重。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这是袁宝华 [2] 先生对企业管理工作者的寄语,也是打造中国本土化管理的一个指导思想。现在,我国企业在管理上也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在一些领域开始“领跑”。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论也开始受到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中国式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地发展中。

我的管理实践

我1979年大学毕业后就到了企业工作,工作不久便有机会参加海外培训,到德国、瑞典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这些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来,我从北京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1985年更名为“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1997年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北新建材”)的技术员做到了副厂长,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厂长。我每年都会去日本两次,学习日本企业的先进管理工法,如5S现场管理、TQC、定置管理、看板管理、零库存等,我们那时称之为管理十八法。我接手北新建材时,工厂管理基础比较差,我就带着大家推行5S现场管理,以整理整顿为核心开展工作,把一个脏乱差的工厂变成了一个非常整洁而漂亮的现代化工厂,也是花园式的工厂。

我当时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把现场和市场连起来,倡导像办学校一样办工厂,像办商场一样办工厂。记得日本三泽住宅的社长看了北新建材之后就说,北新建材的管理让他大吃一惊,因为北新建材把每一个细微处都管理得特别好。当时,北新建材占地1平方千米,建有14万平方米的厂房,每个厂房都安装了很多窗户,那可是上万块的玻璃,每块玻璃都很干净,每个厂房也都是窗明几净的。美国高盛总裁到北新建材参观时说,走进北新建材让他想起了日本的企业,先进而简约。万科王石也曾来过北新建材,他对我说,北新建材实际上是用一个普通的技术,创造出了一家优秀的企业。我想,这就是管理的魅力吧。

后来,我到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现“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下文中“中国建材”有时也指该集团的H股上市公司,即“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大规模的水泥重组。当时那些刚收进来的水泥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必须进行管理整合。于是,我们在中国建材开展了三五整合、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三精管理等,力求处理好企业发展中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应该说中国建材一路发展过来,既得益于正确的战略,也得益于这些有效的管理。

在管理的学习方面,我是从读德鲁克的书开始的,也读了不少其他方面的管理书和企业家们的传记。我还参加了日本产业教育培训,以及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AOTS)组织的培训。20世纪90年代初,我读了MBA,1996年又攻读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管理工程博士。当然,这也不光是我自己学习,我还推荐北新建材符合条件的中层干部到清华、北大读MBA;后来我到中国建材任职,我也推荐中国建材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去读EMBA。其实,北新建材、中国建材的兴起就跟管理提升有着很大的关系。我离开北新建材已经20多年了,多年来产品质量一贯地好,服务一贯地好,效益一贯地好,股价表现也一贯地好,所有的这一切都与90年代那十年打下的管理基础和培养的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管理干部不无关系。

我的一些管理成果曾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以及中国质量奖个人奖、亚洲质量奖个人奖(石川馨-狩野奖)等。我先后被聘为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还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商学院做了大约30年的实践教授。我还写了20多本书,我的想法是要用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为年轻的管理者插上前行的路标和指示牌。

做好企业,有几件事很重要:一是把产品做出来,二是能量产,三是提高产品合格率,四是把成本降下来,五是把产品卖出去,做好服务。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管理是基础。即使今天社会发展到了高科技时代、新经济时代,管理还是有效经营者的基本功和看家本事。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做不好,就谈不上专精特新,更谈不上世界一流,甚至可能难以为继。 DuN30w7LgMV1WejLDQmKDKQ/bDsxK12Jnv3SvU1OGA3uqA2kgh8telJgFA6Rom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