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为旗舰产品的突破之路

华为曾经的品牌形象很差,在客户的认知里,无论通信设备还是终端手机,都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和诸多国际品牌相同,从来就没有突然声名鹊起的品牌,华为的品牌也是靠一代又一代旗舰产品不断建立起来的。华为的崛起之路就是华为旗舰产品的突破之路,没有旗舰产品的突破也就没有华为的国际地位。而华为的成长之路也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成长之路。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把华为的旗舰产品突破之路分为4个阶段,分别如下。

草莽阶段:IPD变革打下华为产品研发的体系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一片勃勃生机,交换机市场更是欣欣向荣,那时的华为就是市场风口上的“猪”,需求如雪片一样多,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产品只要做得出来就有市场。

华为此时推出了C&C08交换机,但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买一送一”,卖给客户一台设备,还得派一群人去现场维护,零点瘫机重启、半夜更换单板是家常便饭。

原来,在设计过程中,这款产品就出现了技术纰漏,大量产品需要更换单板,发货交期只能一拖再拖。质量问题和无效研发导致的成本浪费,甚至一度达到业界平均标准的2倍之多。

解决质量、成本、进度的矛盾,是华为最早期打造旗舰产品的核心命题。面对质量问题频发,且迟迟无法改善的局面,1999年华为请来IBM作为老师,启动IPD(集成产品开发)变革。

IPD变革推行3~5年后,效果明显。一是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了40%,个别产品更是缩短了70%以上;二是产品质量故障率从原来的17%降到了1.3%;三是客户满意度逐年上升,华为实现了产品的交付周期、质量、成本的均衡。这三个问题是一家企业能力升级的最基础的底层问题。不解决这三个问题,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是无本之木,更不用说旗舰产品的出圈了。

在这个阶段,华为到底做对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企业也学习IPD,效果却往往不达预期,更有甚者学了还不如不学?IPD为何可以在华为发挥奇效?

事实上,变革是有方法的,华为做了如下几个关键动作,使得西方的IPD管理方法与东方的管理哲学有效结合起来,获得了空前成功。

1.全员松土,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

在变革阶段,华为用近10个月的时间,开展面向公司全领域1800多位三、四级管理者的宣讲、培训、研讨与考试。任正非的一句“削足适履,勇于穿美国鞋,不要总是强调特殊性”,使得华为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全面认识了IPD变革对华为的重要性,真正吹响了华为变革的号角,也奠定了华为变革的文化基础。

2.对当时华为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整

用端到端的结构化流程,代替原有的部门流程,分层分阶段地明确要求并坚决执行,让产品开发从串行变成并行,用端到端结构化流程,解决部门间的协同问题。

3.加强研发体系的专业设计能力,形成裂变效应

华为成立了面向专业领域的SE(系统工程师)组织,如软件SE、硬件SE、结构SE、可靠性SE等,根据产业技术的特点,形成多种技术协会组织(行管),负责所在技术领域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持续提升专业设计能力。

4.在研发体系设立质量运营部,每个PDT(产品开发团队)设质量代表

端到端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从客户需求、研发设计、生产导入、售后维护端到端把质量管起来,对产品的客户满意负责,尤其是加强产品从需求到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避免缺陷留到下一环节。

5.持续改进,定期审视研发项目的运作情况

加强项目复盘和质量回溯,并通过复盘发现流程缺陷及运作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落实到组织、流程及规范之中。

1999年,当时的华为还不够强大,却花费巨资师从IBM导入IPD的变革,这是华为管理变革的开始,也是崛起的开始。从研发体系变革开始,华为认识到产品是一切的基础,尽管产品研发体系的变革是所有变革中最难啃的骨头,但这块骨头如果啃不下来,结果就很难导向商业成功。

本质上,IPD变革在华为的基因里种下了旗舰产品的种子,并且成功发芽。

走向海外:第一代旗舰产品的成功

2002年是华为的“冬天”,却是友商的“春天”。华为发展历史上营收首次下滑15%,而同城的竞争对手中兴和UT斯达康的营收分别实现了18%与56%的增长。华为营收下滑的背后是老业务增长乏力,而新业务增长不大。无线业务错失小灵通和联通CDMA(码分多址)的市场机会,数字通信等新业务打不开局面,严重亏损。此刻,华为不得不走向海外。然而,海外市场并不好做,客户多、需求多、变更多,研发被迫开发出大量的SKU,然而因为客户需求把握不好,做出的产品满足不了客户的真实使用场景,导致产品刚开发出来就要改版,原有库存成了呆死料。

内忧外患之下,华为在国际化阶段,继续推进IPD变革。而华为扭转市场颓势的背后,是用差异化产品满足各种目标客户场景下的需求。华为推出了CDMA系列产品,这个系列产品技术优势明显,具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型号非常丰富,适用于许多特殊场景和地域,如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

比如,CDMA450产品所瞄准的农村市场,信号覆盖范围广、灵敏度强,在海内外偏远农村市场大受欢迎,势如破竹,而CDMA系列产品更是一举占据了全球67%的市场份额。

同时,华为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撬开海外欠发达地区市场,成功突破巴基斯坦、独联体、亚太地区,占据了全球21%市场份额。

在华为这个阶段的突破背后是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体现,具体的变革举措有以下4点。

第一,从2002年开始,华为成立跨部门协同的IPMT/PDT重量级团队,拥有重量级的成员、责任与权力,研发从此成为公司的利润中心,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从此,IPMT/PDT成为一个个增长的发动机。

第二,建立产品规划及产品立项流程,全面的需求管理和立项管理有流程可依。

第三,成立Marketing(市场营销)部,平衡市场需求和研发能力的矛盾,让细分市场看得更准,需求得以有效管理,产品的定义更具竞争力。

第四,在研发体系设立成本管理部,将设备、服务、采购、制造、供应成本统一设计与管理,更好地支撑全球市场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华为真正实现了从个人英雄到团队的成功,从一个产品的偶然成功,转向了多个产品的必然成功。企业增长实现了靠一个“老板”到一群“老板”,做到了人人都有商业意识,研发争做“工程商人”,培养了一批懂市场、懂客户的商业领袖。

突破国际高价值市场阶段:旗舰产品敲开世界高端品牌之门

经过几年的国际化发展,华为在不发达地区已经小有成就,但面向高价值市场,如欧洲市场,一直没能突破。某国外媒体在采访任正非时,表示“华为在海外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任正非答复道:“华为的战略一直是瞄准高端市场,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确实如此,华为最早成立的欧洲地区部,一直瞄准西欧高端市场做产品,但高端运营商选择供应商,不仅看产品本身,更要看有没有技术积累,有没有管理,有没有把这些技术转换为客户所需要的产品的长期能力。华为过去的跟随者战略的成功,成了突破欧洲高端市场的“绊脚石”。“Me too,but cheaper”(我也是,但更便宜)的印象在客户心中根深蒂固,比拼测试没输过,但招投标没赢过。

如何从一个低端产品的供应商转变成为一个高端产品、高端市场的行业领先者,这是华为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直到2005年、2006年,华为先后突破了欧洲市场,一举拿下英国BT(英国电信集团公司)和沃达丰,它们正是华为梦寐以求的高端客户。而这背后靠的是华为第一代具有全球化意义的旗舰产品——无线分布式基站的成功。这款旗舰产品具备了许多领先的特性,包括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提升、架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耗和成本优化等。

无线分布式基站在2006—2012年突破了欧洲高端市场,为华为带来了空前的品牌效应,也带动了后续传输、数通、交换机等一系列产品的海外市场的增长。

2012年,华为无线分布式基站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爱立信,成为该领域的行业第一。

为了突破高端市场,华为用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做了以下关键动作:

第一,升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技术规划部,真正将技术积累固化到了组织里。

第二,构建了产品路标和技术路标的协同流程和运作机制,让路标真正为产品研发指路。

第三,聚焦关键竞争力,持续压强投入,把研发当作投资行为。“先打一枪,再放一炮,然后投入范弗利特弹药。”

华为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以上持续投入研发,形成多路径、多梯队赛马原则,确保产品商业成功。绝对领先的产品力背后,一定是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做到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没有技术体系的建设是无法成功的,而产品规划牵引下的技术规划,是把技术优势转换为产品优势的重中之重。

跨越新领域阶段:从2B到2C旗舰产品的跨越

2012年,华为运营商市场占据了全球近20%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但运营商业务年度同比增长仅6%,华为再一次遇到了增长瓶颈。要想持续增长,华为必须寻得突破,找到新的增长曲线。于是,消费者市场成为新的目标。

消费者习惯与运营商客户完全不同。在此之前,世界上还鲜有一家高科技公司能同时做好2B(面向企业)和2C(面向消费者)业务,跨入新领域的华为能成功吗?

事实上,华为并非没有2C业务,华为的功能手机在巅峰时期每年的销售数量达到5000万部,却不怎么赚钱。华为必须再打一场胜仗,2C业务也需要旗舰产品的突破。华为下定决心要用旗舰产品取得突破,但华为P1、P2等产品,最初跟随苹果、三星的产品策略失败了。

2014年9月,华为推出华为Mate7手机,这是华为Mate系列的第一代手机。华为Mate7瞄准了一个细分人群——商务人士,并集中大量创新,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从产品角度分析,有以下因素。

1.精准的人群定位和痛点解决

苹果和三星手机对高端人群的垄断,让很多中国厂商望而却步。而华为运营商业务在海外高端客户的成功,让其有勇气有决心去做战略突破。商务人群使用者的痛点是苹果手机无法满足的,如长待机、大屏幕。华为Mate7性能强大,在发布时拥有过硬的硬件配置,搭载华为自己研发的麒麟处理器,同时配备了大容量的内存和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器,提供了出色的运行速度和流畅的用户体验。

2.出色的设计

华为Mate 7采用了全金属机身设计,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其边框极窄,屏幕占比较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觉体验。此外,指纹识别技术在Mate7上的应用也为用户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3.长续航能力

华为Mate7配备了容量较大的电池,并且采用了优化的节能技术,使得手机的续航能力较好。这让用户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而不必频繁充电。

4.优秀的摄影能力

华为Mate7的拍摄功能也表现出色,配备了高像素的主摄像头和丰富的拍摄模式,能够拍到细腻而清晰的照片。

华为Mate7的成功给华为在消费者业务上的成功开了一个头,使得华为得以跨入2C业务领域。2012—2018年,在激烈的手机市场竞争中,华为手机销量7年翻7倍,总营收入超500亿美元,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式超过运营商业务,毫无争议地成为主航道。

时间拉回到2011年,彼时华为手机以给运营商定制功能机为主,把运营商渠道当作客户,定制了大量的SKU,低质低价,产品体验差,整体毛利低。

与此同时,小米横空出世,2012年给华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让华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希望。那么在终端涅槃重生的路上,华为究竟做对了什么?

第一,明确手机中高端自有品牌的战略方向,砍掉近60%的功能机SKU,全部力量投入智能机领域。

第二,手机竞争力从抓功能转向狠抓用户体验,确立了硬件世界第一的目标。

第三,面向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地域,用产品组合引领竞争。

第四,从旗舰产品切入,用生态来构筑用户黏性,以此支撑产业持续增长。

第五,老板大力支持,不怕试错,明确从上至下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做最好的产品,不动摇。

在经历了6款中高端手机的失败后,2014年,华为Mate7手机成名,累计销量突破670万部。

一款旗舰产品的成功,为华为带来了整个品牌的外溢:

2015年,华为P8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台。

2016年,华为P9手机与徕卡合作,发力手机摄影,累计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部。

2018年,华为高端P9系列、Mate9系列、P10系列手机发货量均突破1000万台,华为手机累积出货突破2亿部。

2018年,华为受到美国制裁,2023年华为成功突破了芯片等核心技术,并在2023年发布了Mate60手机。

华为的旗舰产品突破之路还在继续。 45uG4Rvq2AGOadL5Bk8Fj1fzYkd/GH1/1aEChYsiBMZz5B6buiLUm9Bx3xHize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