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大力推进我国的会计数字化转型工作。在该规划的总体目标中,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完善会计人员信息化方面能力框架,打造懂会计、懂业务、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这为引导和规范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打造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
企业在实施财务数字化建设项目时,往往是从企业内部抽调财务业务骨干和IT技术人员,同外聘专业咨询机构以及软件厂商共同组成项目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经过数月的项目实施推进,完成上线运行工作以及项目验收后,项目组也基本上完成了任务,相关人员又回到原单位工作。系统上线运行后,软件厂商虽然会提供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但公司内部的组织管理以及内外协调等工作基本上是由各部门部分骨干人员兼职完成,因没有相应的组织体系和考核机制,后续系统的优化完善、升级更新等工作将受到制约,严重影响财务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有些企业将财务数字化建设以及后续的管理完全交给IT部门负责,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这些年笔者在与多家企业交流时,经常会听到财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不和谐的声音,有时候搞的软件厂商都无所适从。因此,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组织体系,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
虽然建立财务数字化组织体系有多种方式和方法,但从笔者多年的财务数字化建设实践来看,其核心有两点:一是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内设置财务数字化管理组织,统筹集团的财务数字化建设工作;二是所属各企业要在其财务部内设置财务数字化管理岗位,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另外,建议有条件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直接分管企业的IT部门。
为全面推进我国的财务数字化建设工作,近两年财政部、国资委先后发布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财务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企业财务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指明了方向。
为了财务数字化建设的有效实施,企业在财政部、国资委等政策文件指导下,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需要制定规范的、科学的财务数字化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字化建设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数据准确及时。
首先是结合财务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制,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充分发挥财务数字化建设的运营效益,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财务数字化应用规范,优化各项财务业务处理流程,确保财务数据准确合法。最后就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安全、软硬件安全、数据安全、病毒防治等方面。
财务数字化建设需要搭建数字化平台、制定数据标准、推进业财融合等举措,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去做。只有找对了人、用对了人,财务数字化建设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否则,即便是有再好的蓝图、规划,财务数字化建设都将无从谈起。
首先,财务数字化建设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融为一体的复杂性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和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为此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完善会计人员信息化方面能力框架,打造懂会计、懂业务、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这是财务数字化建设的基石,也是对财务数字化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其次,财务数字化人才的来源要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相结合。内部培养的人才更了解企业的情况,知道企业最需要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优化,对企业更有归属感。但是,由于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人才的培养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会出现职业上的倦怠,缺乏冲劲和创新动力。目前我国复合型财务数字化人才还比较紧缺,仅靠企业内部培养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满足企业的需求,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外部招聘的人才更具有市场竞争性,目标明确,专业性强,可以在短期内弥补企业人才短缺。但是,外部招聘人员由于对企业情况缺乏了解,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归属感和配合度等方面需要时间来磨合。财务数字化人才无论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招聘,两者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作用。总之,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再次,财务数字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有干劲,有动力,有创新,有饱满的工作激情,真心热爱这项工作,这是我们实现目标的基础。如果失去了激情,工作就会不在状态,缺乏创新,不思进取,致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会产生抱怨情绪,传播负能量,影响他人。笔者从业30多年来,对这方面感受颇深。如果仅具备业务能力而缺乏工作激情,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因此在财务数字化建设中,在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必须保持工作激情和状态,敢担当、敢作为。
最后,建立绩效、薪酬、晋升三维一体的管理机制,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在此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