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在《司库建设意见》中要求各央企运用银企直联方式,实现对所属企业的银行账户余额、交易明细和资金流向等自动实时监控,及时掌握资金状况和异常变化。银企直联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自21世纪初推出以来已有20多年的时间,成功为国内多家大型集团公司提供了“直联”服务。但时至今日,国资委在《司库建设意见》中仍然要求各央企“要努力实现银行账户银企直联全覆盖”,这说明国内企业的银企直联普及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笔者所供职的公司实施银企直联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按照“应联尽联”的原则,已经完成所属近千个财务组织的3000多个银行账户的银企直联工作,涉及20多家银行。银企直联工作的全面实施应用,为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资金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银企直联的实施推广、应用运维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讲述,希望能为企业的银企直联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银企直联是指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或业务系统,通过银行开放的数据接口与银行的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开通银企直联后,企业可以利用财务系统自主完成对其银行账户包括分(子)公司银行账户的查询、转账、资金归集、信息下载等功能。
银企直联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银企双方直接对接,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银企直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银企直联在安全、功能、技术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有完备的银企直联解决方案和较强的实施能力,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由于银企直联技术是各商业银行自己研制开发的,虽然在实现方式上各有千秋,但就技术角度而言,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不存在颠覆性的差异。银企直联对银行而言是一项业务,并且是能够带来收益的业务,因此,各商业银行为了商务上的需要,在推介银企直联方案时,会采用一些销售技巧,重点突出自己产品的优势,这是很正常的销售行为,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此,企业在实施银企直联之前,要对各个商业银行的解决方案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作银行。
银企直联作为一项通用性技术,从银行的角度看适用于所有企业,只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对应的业务系统,就可以开通银企直联。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开通银企直联,这是由企业自身的需求决定的。
国资委在《司库建设意见》中要求各央企“要努力实现银行账户银企直联全覆盖”,明确了银企直联实施的对象是央企,对其他国有企业没有提出强制性的要求。在各银行的实际应用案例中,几乎都是有一定规模的集团型公司,鲜有单体企业的实施案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银企直联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
企业实施银企直联是要花钱的,除了前期的投入外,后续的运维管理也需要花钱,并且是持续不断的。对于集团公司而言,所属企业众多,实施运维费用平均下来会比较低。而对中小型企业来说,特别是那些对系统实现成本比较敏感的企业,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开通银企直联,肯定不划算,性价比不高。为了满足国内中小企业对银企直联的需要,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软件厂商推出了“云模式”的银企直联服务方式,实施及运维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选择“云模式”开通银企直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企业开通银企直联,理论上只要具备网络环境和相应的业务系统对接就可以实施了,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复杂。因此,对集团公司而言,由谁来牵头办理银企直联并主导后续的运维工作,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三种组织实施模式。
对于管理只有两三个层级的集团公司,一般由集团总部统一牵头去办理银企直联,下属控股子公司统一授权给集团总部即可。
对于一些超大型的集团公司,管理层级多达四级以上,管理的公司有数百上千家,其子公司就是一个集团型的公司,如果采用集团总部牵头来办理银企直联,这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管理和运维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超大型集团公司一般采用由子集团牵头的方式。另外,对于已经上市的子公司,按照证监会的管理要求,必须独立开通银企直联。
集团所属的公司规模大小不同,对于规模较大、管理层级多的子集团公司,可以独立实施银企直联,而规模较小的子公司,由集团总部统一组织实施。
银企直联是银行的交易系统和企业的财务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直接连接,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具备直联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有对应的系统同银行连接,这是实现银企直联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财务系统或业务系统不具备直联的能力,那么就无法开通银企直联业务。
理论上,企业同银行直联的系统可以是任何业务系统,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实现直联。但由于银行业务基本上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同财务系统直联。目前国内的主流财务软件厂商都具备同多家银行直联的能力,系统上已经内置了同多家银行的接口,随时可以实现直联。对于那些没有直联接口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如果企业有需要,也可以要求软件厂商开通。选择财务系统同银行直联对接是国内银企直联的主流方式。
另外,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有多家软件厂商还推出了专门解决银企直联的产品,它们大多采用云服务模式,技术比较先进,实施运维费用相对较低,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或财务系统相对较弱的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资金管理而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实施银企直联,首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
首先是网络模式的选择。目前的银企直联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公网模式和专网模式。
公网模式是指银企直联系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银行端系统和企业端系统连接起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成本低、实施快,但网速容易受外部网络环境影响,特别是容易受黑客的攻击。
专线模式是指银企直联系统采用专门的线路,将银行端系统和企业端系统连接起来。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向网络运营商租用专门线路,成本比较高,但网速稳定,不容易受到外部网络环境的影响。目前,国内集团公司的银企直联系统,大多采用网络专线模式。
无论是公网还是专网,其安全性都是相对的,特别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绝对的安全。我们唯有扎紧篱笆,提高安防意识。
其次是前置机和安全证书的选择。前置机是企业购置并部署在企业机房的一种专用服务机,前置机的运行程序由银行提供并安装于前置机服务器上,用于与企业财务系统对接和银行之间通信;银企直联的安全认证除通信协议、客户号等方式外,最主要的就是部署在前置机上由银行提供的安全证书,安全证书主要有硬证书、软证书、加密机三种形式。
目前国内银行在实现银企直联方式上由于采用的技术不同,实现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银行需要前置机,而有的不需要部署前置机。有的采用硬证书(U盾)加密,有的采用软证书(文件)加密。至于采用哪种形式更安全高效,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定论。
笔者所供职的公司,银企直联采用的是前置机+硬证书的方式,并通过专线连接。前置机采用每家银行一台主机和一台备份机的配置,数十台服务器集中部署在集团专用的机房,财务软件厂商有专人负责实施和运维。10多年来,已经同数十家银行实现直联,通过银企直联累计支付和归集资金上千万笔款项,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开通银企直联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运营维护才是关键。由于银企直联的接口相对比较复杂,且银行也会对直联接口进行不定期的升级,同时涉及多家银行,因此直联开通后,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跟进银行接口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升级更新,保证企业端的银企直联接口是最新的系统。直联的接口如果出了问题,将会使银企直联的业务中断,甚至瘫痪,所以要高度重视。
另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行名行号”库的维护。“行名行号”库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统一管理的数据,相当于每家银行的身份证,“行名”和“行号”在国内是唯一的,企业通过银企直联方式支付款项时,支付系统会根据付款单上的信息,自动配比收款方对应的“行名”和“行号”。如果没有“行名行号”数据库,企业就无法完成银企直联的支付业务。
“行名行号”库一般是由财务软件厂商负责维护,并在支付系统内设置相应的管理规则。在测试银企直联业务时,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行名行号”库的对应配置情况,如果“行名行号”库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将会出现严重的支付事故。
笔者供职的公司每日有数千笔的银行业务,即便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偶尔还会出现支付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行名行号”库更新不及时,支付时对应的“行名行号”错误,致使交易失败。我国金融机构众多,新增、注销和变更“行名行号”是经常的事情,只要我们提高“行名行号”数据的更新频度(如每天晚上更新一次),就会避免交易失败的现象。
银企直联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底层技术支撑,已经被众多集团型企业应用,越来越成为企业资金管控中的刚需。虽然现在它还有不足之处,还不够完美,但随着银行以及财务软件厂商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突破,相信未来企业在实施银企直联时,道路将会越来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