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什么是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是什么?目前学界尚无权威的解释。在此,首先要对未来乡村的内涵进行梳理。从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乡村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看,尽管认识和表述不一,但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相对传统乡村而言的乡村发展。这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未来乡村与传统乡村之间的联系与文化传承问题。例如,美国有学者认为,乡村人口的减少萎缩,一方面是由于老龄化形成人口自然下降,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结构层面的城乡差异不断扩大导致的结果(BUTLER J,WILDERMUTH G A, THIEDE B C et al,2020)。法国政府发挥“乡村复兴”等政策条件,通过村落保护维护,使全法拥有两千余所博物馆,其中乡村博物馆400余所(MINISTE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ATION,2013)。日本在传统村落保护上,主要将“传统建造物群”与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等相关联(樱井龙彦,2021)。中国由于传统村落分布的复杂性和构成的特殊性,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应制定严格规划,由专家和政府共同研讨和制定(冯骥才,2013)。

第二,立足当前的乡村振兴。英国2004年颁布的《第7号规划政策文件: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重点解决当下经济和社会振兴、人人享有社会公正以及提高乡村价值三个问题(望开磊,2023)。现阶段中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显现出鲜明的现代生态主义倾向,既回归了农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载体”的本原,又回归了农村是“人类社会生存生活载体”的本原(刘金海,2023)。王泽昊、赵守谅、陈婷婷、范丽媛、荣怡基于现代适应性理论提出基于村落价值而开展传统村落现代适应性保护与更新的框架理念与行动路径(王泽昊,等,2023)。

第三,面向未来的乡村建设。2021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农村地区长期愿景,详尽分析了乡村地区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同时提出了这些地区潜在的发展机遇。强调建设“乡村的数字未来”,提高人们留在乡村或返回乡村创业与生活的意愿(EUROPEAN UNION,2017)。美国面向未来的乡村住宅产业化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相应的标准,住宅质量高,成本低(NO.1 HOME ROOFING,Inc,2022)。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中国的未来乡村呈现的应该是一种乡村自然环境优美、乡村绿色发展方式普遍推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有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与良田沃土、科技工作坊并存的全面振兴的发展图景(刘凤萍,2023)。未来乡村在实施建设过程当中,可能面临“问题化”“内卷化”凸显和“技术性”“主体性”不足等问题,因而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实施和注重城乡统筹发展等基本原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回望乡野”和“重建乡土”(萧子扬,2021)。

第四,对浙江未来乡村的研究。当前,浙江“千万工程”持续迈向纵深,进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新阶段,处于一个决定未来命运的十字路口。2022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了未来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未来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2)。2022年7月,浙江安吉余村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零碳科技、健康医疗等8个领域,向全球发出一份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由此可见,浙江未来乡村的现代形态,需要具有现代观念的原乡人、归乡人和新乡人广泛共同参与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乡村主要产业、文化业态、生态居住、服务链条等多方面的系统化建设,构建拥有良好秩序、充满活力和公平正义的现代形态的和谐社会(向玉乔,2023)。

诚然,上述学者的分析、建议和各地的实践都提供了不同侧面的启发,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虽然笔者认为关于未来乡村现代形态的本质体系及根本路径尚有待于从哲学与美学的高度予以提升,但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大致得出“未来乡村”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基本脉络。

从微观层面分析,“未来乡村”是指立足现有乡村的地域禀赋、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乡土元素,致力于打造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整体智治、智慧互联、共同富裕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共同体。

从中观层面看,“未来乡村”就是现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其主要内容是人本化、产业化、生态化、数字化、系统化“五化目标”和未来生态、建筑、创业、经营、健康、邻里、文化、数字、服务、治理“十大场景”,以及配套建立健全未来乡村发展体系,把未来乡村打造成乡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并促进城乡各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均衡互动。

从宏观层面看,“未来乡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地域生命综合体,有着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元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屏障与生态涵养、人的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等特有功能和多元价值,与城市一起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本书的研究借鉴了现实中“美丽乡村”建设和“未来乡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但绝不限于此,更多的是从生命哲学层面进行思考,因为乡村文明始终都是中华文明史的主体,乡村本质上就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乡村从传统走向现代,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时从生态美学层面进行观察,乡村的美是亘古流淌下来的历史魅力,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与自然在不断磨合中融合发展的主体呈现。研究未来乡村的现代形态,对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现实表现与未来展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GKlZ7o5H4mdKS/k5TmFHw5R/+WWrOgHKMEunCYm5P8oqYcdSlWbECBAYgdiL6KE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