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传统走向现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而乡村现代化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标志。对未来乡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离不开对人、事、物及其历史发展的看法。回头看,人们对乡村的传统越来越留恋;往前看,乡村的现代形态越来越清晰;沉思当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没有孰是孰非,只有何取何舍,抑或如何融合,如何相生。每一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突破,总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深究下去,也总会发现不足的一面。

笔者从事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与教学已有十余年了。其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时报》《浙江日报》《今日浙江》等重要报刊上先后发表了十余篇相关文章,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等系统的年度课题中先后立项十多个相关课题,从不同侧面对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进行了探究式解读。

笔者一直认为,大自然是多元的共同体,乡村是一个真正的“生命共同体”。乡村的生命精神,在于让生命与大地相连,历史与未来联结。乡村会说话,远不止鸡鸣狗吠,鸟啼蝉噪,还有花自然开、水自然流的声响,风过林梢,回声四起。人栖居其中,就像鸟筑巢于大树上,我们会听到大自然最隐秘的心事、最真诚的呼唤。

乡村,之所以让人魂牵梦萦,不仅在于乡村“往事如烟”,也在于乡村“未来可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振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乡村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未来城乡能否双向流动?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在乡村将呈现一个怎样的场景?未来乡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改变?其实,乡村的活化,人的活法,都是乡村最重要的文化机理。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现实的人”表述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探讨走出对人、对物“双重依赖”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对未来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本质上来说,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未来乡村的现代形态构建,是实现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使人类社会迈入乡村真正的“生命共同体”。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从哲学层面思考当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态势,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视角研究乡村的“变”与“不变”,“城”与“乡”,传统与现代等重要问题。

中国的乡村建设经过了漫长的道路,一代代乡村建设的先行探索者进行了许多或成功或失败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浙江从20年前开始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有专家指出,浙江乡村发生了“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最为深刻的变化”。

同时,乡村“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自古以来没有变,并进一步发展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现代人的乡愁寄托也没有变,乡村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精神。未来乡村的现代形态构建将促进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和新时代乡村精神的主体性呈现。

近现代以来,中国的乡村为中国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今天,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最大的不充分,城乡二元对立尚未从根本上破除。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和建设中华现代文明,核心内涵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高质量融合,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乡村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浙江在这方面率先破题,一些地方在某些重要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发生,武义县从下山脱贫到全域共富“三个跨越”的成功实践探索,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反贫困战略创新的最佳县域样本”;又如,一个个“脏乱差”村庄如何逆袭为“强富美”新农村,东阳花园村的新产业、义乌李祖村的新业态、浦江新光村的新生活、武义“后陈经验”的新治理等,都积累和提供了宝贵经验;再如,为充分发挥横店影视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金华市从2020年开始制定和实施了影视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影视文化产业与区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一个增强乡村振兴主体内生动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典型案例。总之,产业兴旺是未来乡村的关键,人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关键。

客观地讲,农民的分化与代际变化是决定未来城乡格局及乡村变迁的根本力量。启发乡民自觉与确定乡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破解乡村文化“空心化”,促进乡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主渠道。通过制度设计和供给,鼓励和吸引乡村青年回流、城市居民回乡、乡贤返乡,带动社会资本、技术和力量投入乡村,实现城乡的双向人口良性流动和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增强对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转向城乡互动,部分村庄将成为连接城乡的“驿站”,这是兼有“田园城市”与“田园乡村”特征的未来乡村生命综合体。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减轻大中城市的人口与就业负担,对未来乡村和城市发展都是双赢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代化让未来乡村既有“高颜值”又有“高内涵”。乡村美学自古存在。不同的是,未来乡村的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更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的三种“价值存在”。

未来乡村自然生态美,既体现在古村、古宅和老物件的悠悠岁月之中,也体现在乡村新地标、新景观、新潮流等现代文创元素之中。“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融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于一体的现代乡村,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对乡村特色餐饮、住宿、休闲的需求,还能留住游子“过去可忆、现在可靠、未来可望”的现代乡愁。

未来乡村的美是劳动创造的美。走向未来的浙中乡村,有着一系列的活化村庄,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而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新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人才链不断延伸,返乡创业高知青年不断回流,数字乡村不断提速等,无不彰显出未来乡村的创造美、创富美。

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制度安排的有效衔接,始终是乡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和魂。如果从生命、亲情、生活最本质的情感出发认识未来乡村的价值内涵和未来图景,乡村的人文和谐美不仅体现在家规家训、生活习俗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创新中,同时也体现在现代乡村社会善治善为、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中。乡村现代化新场景的构建,“后陈经验”的不断深化与升级,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与机制创新等,都在全方位塑造浙中未来乡村诗意栖息的现代家园。

陈旭东
2024年1月18日 8I2WIyxQpXTkZXaD3Qd29LvYuJF3pTzA9o70kOMv6YuppaQtYsakqSfZi8IdvEI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