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生长五谷,养育世间万物,人们通常把大地比作母亲,因此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人类生于斯长于斯,要学会像广袤的土地一样“厚德载物”,以极其宽容的姿态、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的生长,承载万物的律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出自《周易》中的乾卦和坤卦,意思是说,天的运动永远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要拥有像天一样刚毅坚卓的品质,一生都要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载物”,把君子的气量、气度、气质拿来与土地的深厚度进行了比拟,说明君子的道德是何等重要,足以见得我们的祖先们对君子的道德认定标准是相当高的。
“厚德载物”之“厚”是指能像大地一样具有容纳万物的本性,用于人心,则其宽可以容众人,其深可以载众物;用于乡村,则其大可以融山水,其长可以载千秋。所以,一个“厚”字,表示德性之崇高。“厚德载物”之“德”指的是道德。远古时候,道是道,德是德。与现代意义的道德有所区别。古语“道”,作“道路”解释,可谓“路之通达”;“德”最初本义为“得”,是指获得。其实“德”也是人心之“道”,指同道路一般的通达。“道”与“德”连在一起,则使外在形而上的“道路规则”与内化于“心的规范”合一,这样把“道”与“德”内外结合,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取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这就是裂土而封。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年轻时逃亡过程中实在饿得厉害,就叫人向几个在田边吃饭的庄稼人讨点吃的。其中一个庄稼人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十分生气,他的随从狐偃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关于乡村、土地与田野,金华近现代历史上有两位著名艺术家艾青与施光南都曾以诗与歌讴歌过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被誉为“中国现代诗坛泰斗”的艾青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同样被誉为“中国的舒伯特”的施光南,为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生机勃勃的变化,在1982年为词作家晓光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谱曲,这首歌至今仍在传唱。
乡村的“厚德载物”要表达的淳厚德性、宽广胸怀和优秀品质时代传承,泽被后代。以“厚德”为载体去承载天下之重任,以厚爱之心去接纳世间万事万物,这种情怀情操凝练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淳朴向善的性格,这种情感价值观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不断凸显中华民族仁厚向善的禀性,意义深远,成为未来乡村建设最坚实的基础。
乡民们人和心善,乡村里和睦安宁,村落间和而不同,城乡处处融合发展,这些正是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战略目标对乡村建设领域的价值追求。但“厚德载物”更强调静态的修身养性,在未来乡村建设中,不仅要静态的“厚德载物”,更要动态地将“厚德载物”理念加以明确与弘扬,这就是“明德弘道”。“厚德载物”和“明德弘道”是紧密相关的,有了“厚德载物”才能“明德弘道”,“明德弘道”是对“厚德载物”的主动作为,两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自我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溯源,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价值追求。
其实,易经上的“太极八卦图”指的是地球周而复始自转,厚其德,载万物。这种宇宙观除了传统的卦辞之外,也是古代关于天地运行的科学观,涉及并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李友广,2014)。厚德载物是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的内涵所在。而“明德弘道”是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基础上的为民主动请缨,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现代阐释。
永康方岩山不仅丹霞地貌风景优美,更因有一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胡公大帝”而闻名。早在1959年8月,毛泽东主席乘专列路过金华,在专列上接见金华地方官员时就专门提到北宋清官胡则为人们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所以“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是最出名的了。”《永康县志》里有这样一段话专门记载胡则的功绩:“则尝奏免衢婺身丁钱,民怀其德,户立像祀之,在方岩者,赐额曰赫灵祠。”2016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首页《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里发布了《浙江金华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读书至乐 教子至要》的文章,并特意点明:被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名臣胡则一生为官清廉,勤政务实,为百姓所铭记。
新时代新征程,从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到未来乡村建设,需要始终秉持“厚德载物”与“明德弘道”的理念和思想,发挥“德”与“道”共同“日用而不觉”的引导、鼓励、督促作用,形成整个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尺和思想基础,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更高层面的和谐共生。